《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封面
《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首页
邯郸学院藏《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油印纸本。页面高26.1厘米,宽18.1厘米;版框高21.1厘米,宽14.8厘米。版面分通、双两种,其中通版存15页,双截版存73页并19个单面。通版面17行,行21至24字;双截版行数、行字数不等。首页首行题“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次行有“大学堂副总教习张鹤龄讲述”字样。张鹤龄(1867—1908),字诵莱,又字长孺,江苏阳湖(今常州市)人,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十八年(1892)壬辰科二甲第二名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甲午间,曾写万言,于同辈间倡议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还乡创立经世学社及江苏学会。清廷决定恢复京师大学堂,并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同时任命吴汝纶为总教习、张鹤龄为副总教习。次年春总教习吴汝纶去世,张鹤龄接任总教习。由此推断,“副总教习”张鹤龄所撰之伦理学讲义,约在光绪廿八年(1902)秋冬间(是年12月17日开学前)刻印,最晚出版时间不迟于光绪廿九年(1903)春。
此讲义因背面改作土改果实账而存于邯郸学院藏太行文书之山西昔阳县长岭档案卷宗中。20世纪70年代所立案卷封面,有“长岭果实账、第一卷、永久”字样,卷脊标示“2”;60年代所立案卷封面,有“土地改革时期的果实账、第一卷”字样,标明卷存“3件164张”。案卷第1分册用《诗经体注大全》背面书写,第2分册用《易经大全汇解》背面书写,第3分册用京师大学堂讲义背面书写。其中讲义部分,有55面无手抄账文。封面并题三行文字:“光绪柔兆敦牂年嘉平月、阊九陈殿仪、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光绪柔兆敦牂年嘉平月”,具体时间为光绪三十二年腊月。“阊九陈殿仪”一行中,“阊九”为字,“殿仪”为名。卷宗所属之长岭古村,坐落于山西中部东境,太行山西麓,2014年入选第一批山西省传统村落名录。据《昔阳县志修编》(民国四年本)卷六《选举志》记载及乡贤考证,长岭人陈殿仪为本县中学堂第一班毕业生。另据《昔阳教育志》(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乐平(昔阳)中学堂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创立。依“癸卯学制”中学堂五年之制,“光绪柔兆敦牂年嘉平月”(1907年初),陈殿仪仍在中学堂学习。陈本人此后未进京求学记录,大学堂讲义或为陈殿仪亲友所用,陈曾借读并存于长岭家中,土改期间变作“果实账本”。
作为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清光绪廿四年(1898)七月。戊戌变法失败后,新政被废,大学堂却得以保留。它曾一度停办,1902年秋招生复学,《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即是复学之初所用教材。有学者据《北京大学日刊》记载指出,至北大25周年(1923)校庆时,已有讲义108种。然历经近百年变乱,目前存世者极少。油印伦理学讲义因背面为“土改果实账”而保存于村落档案之中,实属万幸!传世之《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与大学堂师范馆经史教习王舟瑶著《经学讲义》合编一册,乃1905年前后商务铅印本,时间明显晚于邯郸学院藏油印本。此油印本讲义,国家图书馆与北大图书馆及北师大图书馆馆藏目录均未见著录,为乐平中学堂翻印之可能性亦极小,很有可能为现存京师大学堂所有学科中最早之讲义印本,版本价值很高,将此因特殊机缘而留存于民间的油印“文书纸本”与传世铅印本对勘,可以探究讲义版本演变之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