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郑王庙 资料图片
泰国与中国早有交往,明清以降,华人移居泰国甚多。泰国第一所华文学校始建于1782年,不久停办,1851年重建。1905年曼谷福建会馆创办万源学校,1907年建坤德女校,1909年同盟会开办华益学校,1914年建明德学校。1914年至1939年间,先后成立的华校近三百所,1939年以后遭到摧残,抗战胜利后逐渐有所恢复。泰国第一份华文报纸是1903年出版的《汉境日报》,1907年有《华暹日报》,1912年有《中华民报》,稍后有《美南日报》《同侨报》《中民日报》《联侨报》《国民日报》等,为华文交流提供了平台。相当长的时期内,当地华人社会之间沟通的文字就是古典散文和骈文,“五四”以后逐渐用白话文。目前,收录泰国文言文最多的书籍,当推德国旅马教授傅吾康主编的《泰国华文铭刻汇编》。此书所收限于金石木刻之文字,纸质本之文书不曾入选,尚有待收集。现依写作时序简介如下。
一、无名氏昭应庙《万古流芳碑》,光绪元年(1875),曼谷
碑前序文如下:
“日若稽古,昭应庙名,盖谓其孤魂昭明而灵应也。溯厥受封,原自南郊;名其尊号,创于北国。我等素蒙恩庇,未报神光。别井离乡,急难求之则应;梯山航海,险阻祝之则灵。既感应之相孚,宜报答之不奕。窃恐号风泣雨,莫奠其幽灵之栖依;必尔僻古穷崖,反形其饕餮之为厉。所以众志成城,同心立庙。每逢瓜月,必设兰盂。行见神有灵爽之式凭,人多福祥之共迓。于是乐捐,各倾囊箧。自兹新庙,共睹竹松。商耆鸠工庀木,巍峩庙貌以维新;经董峻宇告成,士庶芳名而共泐。庶几集腋成裘,肇万世之丕基;旋异肯构有志,绍千年之光迪。则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猗与休哉!俾昌而炽。神其鉴之,终和且平;人多善愿,福有攸归。芳姓佳名,垂于奕禩。镂金刻石,示于来兹。不觉登斯楼也,有其喜洋洋者矣,因乐而为之序。
光绪元年岁次乙亥孟秋月十有八日仝众立。”
从此文看,昭应庙所祭祀的不是某一位神祇,而是不知姓名的孤魂而有灵应者。序文大多数是对偶句,只有少量散句。序文之下是乐捐人姓名及所捐银数目。“银”字写成“艮”,单位为“五末”“十末”“二十末”,“末”当是货币或重量单位,待考。
二、无名氏《许公陵墓碑》,光绪九年(1883),拉廊
“为圣上恩诏封褒噒啷大郡侯许泗漳事。(侯)系福建漳州府龙溪县霞屿社人氏,自二十五岁,出漳郡而入蓬雅,受室经商;振长策而张远略,裕后光前。华道光乙巳年正月初五日,朴总兜圣上封为啷呀主,尚属章笨省节制。时啷草昧未开,住屋只有十七家。至漳鸿荒甫辟,居民遂数千户。熙来攘往之辈,或随山洗锡,以资其生涯;或服贾(辇)车,以收其利泽。昌而炽,著而文,实繁有徒矣。甲寅年,朴总兜圣上加封为啷郡伯。时华人等,类聚群分,民居愈稠密,而漳所垦版图,广增益增;所输国赋,年盛一年也。圣上念其忠勤可嘉,壬戌年三月廿五日,封为啷郡侯。从此易州作郡,辐员直属京师矣。兹圣上再褒封为噒啷大郡侯。念漳历仕三朝五帝,上能致君,以匡王国;下能泽民,以厚众生。鞠躬尽瘁,其盛烈丰功,昭然共见。因将生平勋荣,赐石铭勒之茔前,垂之永远,以为官商人等者鉴。”
据泰国洪林、黎道纲主编的《泰国华侨华人研究》记载,许泗漳是泰国南部拉廊府的开拓者,生于嘉庆丁巳年(1797),卒于光绪壬午年(1882)。他最初开挖锡矿,后来担任税官;第二世泰王赐姓麟郎氏。第三世泰王赐封子爵,世袭城主凡三世。第四世泰王时,以其忠心耿耿,致地区繁盛,晋封侯爵。许泗漳的第六子许心美曾任泰国朝廷重要官职,封子爵,升甲叻武里城尹,升伯爵,又升董里府尹。1901年,任普吉省长,是泰国华侨中第一位省长,在泰国橡胶种植史上有重要贡献(注1)。碑文题目“许公陵”在泰国拉廊郡,许泗漳即许公陵之墓主,这篇碑文主要记述其生平事迹。拉廊原名噒啷,尚未开辟时只有十七户人家,经过许泗漳的经营开拓,后来增至数千家,版图增广,国赋益盛,所以泰王不断加封,由啷呀主(即城主),而啷呀伯,而啷郡侯,而啷郡大郡侯。国王念其功勋,死后赐石立碑勒铭,以垂永远。从碑文中可以看出华人移民对泰国的巨大贡献。文章叙事清晰,骈散兼用。写作水平一般,但是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其中泰王名号“朴总兜”,地名“噒啷”,有时称“啷郡”,有时称“啷”,有时称“啷呀”,当是一地。还有“蓬雅”“章笨省”,均待考。
三、潘运启水尾圣娘庙《垂诸金石碑》:光绪十八年(1892),曼谷
“是神也,位闪南天,(水)娘高封,圣秉一心,以仁慈削险,猷于庶类,山穷水尽,灵无不通,祠宇荐馨香,几遍海岛。矧游字軽去其乡,冒不测之汪洋,犯殊方之风土。康宁福寿,托保障于声灵。奉为主庙以祀之,固其宜也。然自道光以来,多历年所。先父老早见及此,物力久而易尽,法制久而弥周。征特泣雨悲风,非所以妥尊神;即规模卑痺,亦不足与壮观瞻。宏等心乎此焉,爰建义举,邀集同人。谋面者流从,闻声者影响。陆续就绪,计得金三万数千有奇。此虽乐善所致,实亦圣娘阴有以成之也。于是庀材鸠工,大启尔宇,增式廓益,以显威灵。况者岁时拜献,跄济表局度之雍容;排解难纷,劈指联乡国之气讵,岂非盛事哉!谒付石勒铭,似近乎好名所为则非也。既往者之美意,勉后人之施行。因序数言,以垂不朽云耳。”
据符致传《水尾圣娘的故事》(注2)介绍:水尾圣娘是“海南灵神”,水尾圣娘庙坐落在海南文昌县清澜港支流转湾处,以其位于水陆之尾闾,故名水尾。传说文昌县东郊潘家庄潘姓渔民网得一段木头,有灵性。而后其屋外长出一株龙眼树,树上常出现一位美丽慈祥的小姑娘,乡人以为神明,乃焚香膜拜,祈求平安。潘氏带头发动募缘,建庙雕像,以供祭祀。日久形成民俗,称女神为水尾圣娘,称神庙为水尾圣娘庙,称潘家庄发现圣娘之处为水尾圣娘军坡。每隔二年,定十月十三、十四、十五日为圣娘宝诞,届时将圣娘神像从庙中抬到三里之外的军坡,供民众膜拜,然后再抬回庙中。如此三日,沿途观者众多,形成庙会。拜祭者有求必应,十分灵验。这一海南地方神灵,被传到泰国,故曼谷附近也有水尾圣娘庙。这块《垂诸金石碑》文,由廪贡生潘运启撰写,由潘宏辉总理扩建庙宇之事,可能二人都是海南文昌潘家庄的后裔。碑文骈散兼用,作者虽是秀才之优秀生,然文学水平不太高,个别语句不太顺畅,修辞有欠讲究,可以对仗而不对,可以删削而未删者有之。
四、庄笑生《磨艾埠本头公庙开光胜会纪事碑》(1967年)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人有积庆,毋亦为善必昌之义乎!溯我磨艾埠本头公庙,自经倡建以还,经之营之,今日成之,中间耗费人力物力,委实不赀。皆赖诸善信,乐善为怀,抱定当仁不让,见善争先为宗旨,慷慨解囊,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得其早日完成。功果非鲜,诚堪褒奖。值兹开光圣典,本届庙理事才疏德薄,任重道远,荷蒙各方鼎力相助,出钱出力。使游神胜会,盛况空前,共瞻殊荣。缅怀者(这)番伟绩,全仗各善信积德之心。同人等无以为谢,敢求圣神,福自天申,佑我后人。所为扶持自是神明力者,是诚然也。爰特敬送“神光普照”匾额,藉留雪痕鸿爪,以示不忘也。鲰生不才,甚且无学,之无初通,执笔自知涂鸦;鲁鱼未解,挥毫何敢题凤。不外以至诚之心祈神,以至明之□显□。物华天宝,地灵人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已。沐恩治子庄笑生敬撰,公元1967年4月□日立。”
磨艾是泰国地名,本头公是中国岭南地方神祇,华侨带到泰国,多处建庙祭祀。“开光”是在庙宇落成之际为神像揭幕时的一种仪式,同时举行游神庙会活动。这篇碑文为纪念此次胜会而作,骈散兼用,写作水平不太高,有些句子拙朴,扞格不顺。如“者番”当是“这番”之误,“得其早日完成”应为“得以早日完成”。特别是“以至诚之心祈神,以至明之□显□”,语句不完整,如能补充二字,即可与前句构成对仗。(注3)
除上述四篇碑文外,泰国各地还有:《倡建明德学校碑记》(1915,曼谷)、《倡建坤德女学校碑记》(1917,曼谷)、《韩江义山碑》(1927,宋卡),内容是建华校,或为华人修义冢,多数是散句,夹有少量骈句,不一一介绍。
泰国的宗乡会馆、寺庙、学校之史料,诗文社团雅集和个人文集、报纸副刊中,都可能有骈文作品。现在还没有人收集,暂阙如。
注释:
1.参看泰国洪林、黎道纲主编《泰国华侨华人研究》,香港社会科学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出版,第184页。
2.符致传的文章见《槟城琼州会馆一百周年纪念特刊》,马来西亚槟城会馆1966年印行。
3.以上四篇泰国碑文,分别见傅吾康主编《泰国华文铭刻汇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8年出版,第70页,562页,30页,328页。其中字迹不清者以方框表示存疑或待补。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