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十五、福建gytfuytfutyfuyftuyfytfrtyfdrtydfrytdrtdrtdrtdr drtgdrt;lpokp0ok[l['plop
hyr594、福州市涌泉寺-**yF4国学网Itryker国学网6ki908=]ik,OWER?”@
涌泉寺在全国有三座:四川三台涌泉寺、辽宁大连涌泉寺和福州涌泉寺。福州涌泉寺建在福州市内海拔455米的鼓山上。鼓山海拔925米,以山巅有巨石如鼓,每逢风雨大作,颠簸激荡有声而得名。涌泉寺位于山腰海拔455米处,前临香炉峰,背枕白云峰,风景秀美,为福建名刹之冠,福州五大禅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汉族重点寺庙之一。
涌泉寺创建于唐德宗建中年间(780─783)初名华严寺。据清代黄任记载《鼓山志》:涌泉寺“其先为潭,毒龙居之”。从事裴胄认为“神物所蟠,宜寺以镇之”,请高僧灵峤入山诛茅设台念《华严经》。遂成“华严寺”从此龙不为害。唐武宗灭佛时,华严寺被毁。908年,闽王王审知修建新寺“国师馆”;闽王王审知延请国师神曼主持修建新寺,寺成之后赐名“国师馆”,聚徒千百,称盛一时。因天王殿前有罗汉泉涌出,后梁乾化五年(915),遂改名为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宋代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改称涌泉寺,一直沿用至今。永乐六年(1408年)和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寺两次毁于火灾,殿堂残存无几。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天启间相继修复,后几度扩建,形成今天的规模,清顺治初僧元贤又主持重修。康熙三十八(1699)年,康熙颁赐的御书“涌泉寺”泥金匾额,至今仍高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
鼓山涌泉寺因之得名的罗汉泉
明清以来,住持涌泉寺的名僧辈出,先有永觉、为霖(道霈),后有古月、妙莲,近代有虚云、圆瑛诸名僧大德。清朝末年,妙莲法师为修寺出洋募化,在南洋槟城建极乐寺为鼓山下院。古月禅师住持涌泉寺期间,带领僧人将寺庙修缮一新,盛极一时。1929年,近代名僧虚云在林森等人的邀请下,任涌泉寺住持,率领僧众,重振宗风。首先革除挂名职事,建立禅堂规则,恢复首座、西堂、后堂、堂主四班首及维那等首领执事。其次,创办鼓山佛学院,请慈舟法师主讲,造就僧伽人才。第三,整理涌泉寺所藏佛经经版,编《鼓山经板目录》。
涌泉寺占地约1.7公顷,前为香炉峰,后倚白云峰,整个寺院建在山峰的颌处,依山偎谷,槛廊连缀,大小殿堂簇拥其间,堪舆行家称为“燕窝穴”。使得寺院藏而不露,所以,游人无论是步行、乘车,还是坐缆车,都看不到寺院,即使进了山门,仍见不到规模宏大的涌泉寺,素有“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之说。的奇特建筑格局。今日的涌泉寺仍保持着明清的建筑风格。整座寺院有大小殿堂25座,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祖堂、藏经阁、禅堂、念佛堂、库房、客堂、斋堂等组成,此外还有钟楼、鼓楼、学戒堂、法界学院、东际楼、明月楼、放生池、回龙阁、岁寒楼等。整座寺院以大雄宝殿为中心,沿山坡地形层层上升,构成一错落有序的寺院建筑群。
涌泉寺有“三宝”(陶塔、雕版、血经)、“三铁”(铁树、铁锅、铁丝木),价值连城。陶塔是指涌泉寺前两侧的一对陶瓷千佛塔,此塔烧制于宋元丰五年(1082),立于东者名“庄严劫千佛宝塔”,立于西者名“贤劫千佛宝塔”。通高8.3米,座径1.2米,木构八角九层楼阁形式,现东塔有佛像1092尊,西塔有佛像1122尊。悬挂陶制塔铃72枚。这两座陶塔国内罕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涌泉寺的一大宝。寺内藏经阁,保存明以来佛经雕版万块,成为涌泉寺的第二大宝。涌泉寺有悠久的刻经史,据《鼓山涌泉寺经板目录》一书统计,至1932年止,共刻经359种,其中明刻84种,清刻195种,多为楷书方册,精妙绝伦。1929年,弘一大师来寺,见后大为赞叹,誉为“庋藏佛典古版之宝窟”。大师倡缘刷印十九部道霈禅师的《华严经疏论纂要》赠予扶桑各寺。目前,寺中尚存有明末清初所刻的佛经及佛学著述板片3613块,清末至1949年所刻的7696块,各种佛像、书画板片66块,总计11375块。其中用“贝多罗”树叶制成的巴利文南传佛经七种和历代高僧大德刺血书写的经书657册,此为涌泉寺的第三宝。涌泉三铁是寺里的又一特色。一是大雄宝殿内三圣像前安放着一张铁丝木供桌,据说遇火不燃,入水不濡,遇阴则潮;二是方丈室前有三株千年铁树,两雌一雄,灵气独钟,雌树黄花如绒球,雄树花型似绒塔;别处铁树罕见开花,唯这三株年年开花,真是奇观,游人可饱眼福。三是寺僧斋堂香积厨中,有一口大铁锅,口径达1.67米,深0.80米,煮一次饭需放5包大米,1吨水,可供千人食用。-**yF4国学网Itryker国学网6ki908=]ik,OWER?”@
涌泉寺“三宝”之一,山门前的陶塔
从寺门沿着石砌的台阶,步入天王殿。殿门有一副对联:“面对炉峰,何用隔江招手;背临屴崱,请看顽石点头。”殿中供奉着塑金大肚弥勒佛像,佛像两旁是明代文人所撰的一副对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樾信心时,用何物供奉;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过天王殿是大天井,正上方题刻《石鼓名山》四个大字,中间横桥卧波。左右有两厢楼、钟鼓楼对峙。钟楼上有一口铸造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的巨钟,以铜为主,与金、银、锡合铸,重约两吨。钟声洪亮悠扬,余声不绝。钟身刻有《金刚般若经》全文,共6372字。
沿长廊拾级而上,两侧是闽王祠、伽蓝殿,正中为大雄宝殿。*ek国学网o9056v231%国学网*<spanRRtgfs国学网kyRBw
大雄宝殿巨柱耸立,飞檐凌空,雄伟辉煌大雄宝殿是涌泉寺的核心。殿中间有三尊释迦牟尼塑像,称为“三世佛”,塑于明朝天启元年。佛像造形细腻,慈眉善目,十分传神,身披唐代服装,不着梵服,金碧辉煌。殿内两尊1米多高的铜铸小仙童,头上打双结,两颊留酒窝,一手抱仙桃,一手扛荷花,神态天真,是本世纪初福州铜绿艺术杰作。在三世佛的背面,有清康熙年间铁铸的三圣像,外表贴金,每尊重2300斤。这三尊观世音塑像形态优雅、做工精细,反映了当时高超的铸造工艺。三圣像前安放着一张“铁桌”,是由铁丝木制造的供桌,历经多次火劫,至今仍完好如初,被称为镇寺之宝。据记载,供桌是康熙丙午年间(1666年)海外华侨弟子捐赠。它通热见潮,入水即沉,遇阴则潮,遇晴渐干,成了寺里的晴雨表。在大雄宝殿前两侧的钟、鼓楼上悬挂有古钟、鼓,其中重约2吨的金刚般若钟上铸有6372字金刚经,大殿内外有许多橡联佳句,如:“座上白云多,正丹风浴时,苍龙卧后;眼中沧海小,看七鲲东去,五虎南来。”等,皆为古寺历史和环境的生动写照。大雄宝殿和圆通宝殿的天花板上彩绘艳丽夺目。其中,大雄宝殿有清光绪十三年(1882年)绘制的各种样龙图案129块,丹顶鹤图案86块,另有麒麟、白马、象、猿等图案27块。它与圆通宝殿的清光绪十三年(1882)绘制的故事彩绘75幅皆是涌泉寺最珍贵的文物之一。*ek国学网o9056v231%国学网*<spanRRtgfs国学网kyRBw3q2tq
圆通宝殿西侧有圣箭堂,俗称“方丈”室。院中栽有两雌一雄的铁树,开花时黄色大如绒球。据说铁树分别为闽王王审知和首任住持神曼手植。
大雄宝殿唐装佛像及天花板上彩绘
大雄宝殿后为法堂。东侧下方为藏经楼藏经楼建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藏有佛经2万多册,其中有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御赐的佛经《明朝南藏》、《明朝北藏》、《清朝梵本》,近代涵芬楼影印《日本续藏》、《杂藏》善本,康熙年间彩色绘制的《佛祖道影》贝叶刻经600多册。所藏佛经中以元刊本《延祐藏》最为珍贵。《延祐藏》是元延祐二年(1315年)建阳县后山报恩寺刊印的《大藏经》。涌泉寺所藏762卷,虽非全部;但字体秀丽,刻印精美。《延祐藏》在国内已很罕见。最引人注目的是清代涌泉寺方丈道霈法师著作《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共120卷,分装48册,雕板2425块,这是康熙年间具有代表性的佛学著作,十分珍贵。1925年,弘一法师曾印了几十部赠送给日本各大寺这里所藏的佛经、佛像雕板13375块,驰名国内外。过去由福州佛学书局承印,在国内及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流通。1929年,日本佛教学者常盘大定博士来考察佛教史迹时,称涌泉寺为“中国的第一法窟”,对这里的藏经、藏版作了一个多月的调查。
涌泉寺三宝之一的“雕版”
涌泉寺还保存着唐代以后的陶瓷器,宋代陶制观世音佛像、白玉石佛像,明清书画、佛像和法器,清台湾知府庆保和福州将军庆霖两兄弟同献的巨匾“宝珞尊严”。泰国的铜钟和缅甸、印度等国的贝叶经等文物。香积厨里还保存着四口钢铁合铸的巨锅,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大的一口直径1.67米,深0.8米,可一次煮米五百斤,供千人食用。鼓山涌泉寺的名人题句甚多,在鼓山摩崖题刻最集中的有相传朱熹所书的“寿”字,高达4米,出寺东行,过放生池、迴龙阁,再拾级穿过密林幽径即达灵源洞。灵源洞为两峰夹峙之深涧,深达6米~7米。此处山石叠嶂,古树蔽日,苔痕斑驳。从灵源洞至听水斋沿途,布满宋元明清题咏300多处,山石上到处是夺目的摩崖题刻,堪称碑林。其中以宋蔡襄、李纲、赵汝愚、朱熹、张元斡,明谢造制,与近现代太虚法师、郭沫若等人的摩崖题刻最为著名。在“蹴鳌桥”下有相传朱熹所书的“寿”字,高达4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古代石刻。这些题刻,荟集篆、隶、草等书法精华,是研究鼓山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另有宋嘉祐辛丑年(1061)施无长题的“喝水岩”3个楷书大字,更引人注目。据说开山祖师神晏在此念经,因恼于涧中流水之喧哗,于是大喝一声令溪水改道,所以称“喝水岩”。台湾何希梁五言诗刻:“水流回喝返,千古绝喧豗,犹有悬崖瀑,还从雨后来。”“喝水岩”之南有“石门”,两石相峙,仅容一人通过。观音阁泉:穿过石门有观音阁。这里的泉水从石雕的龙头嘴中喷出,清冽甘美、沁人心脾,被称之为“龙头泉”。水质可与杭州“虎跑泉”媲美。涌泉寺南侧有回龙阁、罗汉台、佛阁等景点。*ek国
灵源洞及沿途石刻
95、福州市西禅寺
原名长庆寺,因福州旧时东西南北四郊均有禅寺,而长庆寺在西郊,故俗称“西禅寺”。该寺位于福州西郊怡山山麓之凤尾村,福州大学南侧,为福州著名五大禅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汉族重点寺院。该寺在东南亚影响很大:新加坡双林寺,马来西亚摈城双庆寺,越南南普陀寺、二府庙、观音寺等寺院,都属西禅寺下院,至今仍由西禅寺派僧常住管理,每年许多海外高僧信徒登临参遏,成为福州与东南亚一带文化交流的窗口。-**yF4国学网Itryker国学网
据宋代淳熙年间梁克家《三山志》载:怡山是“飞凤落羊”的一块福地,炼丹士王霸曾在此修道,每逢饥岁,便靠卖药卖金丹换米救济穷苦百姓。后来王霸“蝉蜕而去”,羽化成仙,人们便在他的故居建祠纪念。唐贞元中,观察使李若初登城楼,见王霸住所上空有五色彩祥云汇聚,于是就在原址上建冲虚观祀之。唐懿宗咸通八年(867),观察使李景温延请长沙懒安禅师来此兴建佛寺,两年后寺成,名清禅寺,距今已有1130余年历史。五代闽国长兴年间(930-932),闽王王延钧更名长庆寺,寺名遂沿用至今。西禅寺在唐代最为鼎盛,在高僧大安和慧稜先后住持下,香火兴旺,寺僧众多,大安任住持时有僧三千多名,慧稜任住持时有僧1700多名。慧稜曾在法堂前后种植4株荔枝,现尚存西边一株,成为千年古物。后遭战乱,北宋初唯大殿、藏经阁、法堂、西僧堂尚存。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复建。景祐五年(1038)敕号“怡山长庆寺”。南宋初再遭兵燹,理宗嘉熙年间(1237-1240)再次重修。
西禅寺在元兵攻宋中焚毁,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僧人又重修古刹。明朝英宗正统二年(1437),西禅寺在寺僧定心主持重修;明毅宗崇祯十年(1637),明梁法师再次重修。不久又毁于明末兵燹。清顺治七年(1650)粤东空隐禅师来访唐代建寺的懒安禅师旧迹,福建巡远佟国鼎延请住持,捐金重建。此间空隐、继云等禅师相继住持西禅寺,对寺庙进行了维修。但同治年间,又毁于太平天国兵火,西禅寺出家的微妙禅师云游后,于同治末年回到西禅寺,经多方集资,于光绪三年至十五年(1877-1889年)主持新建了藏经阁,重建了大雄宝殿、法堂、天王殿等30多座殿堂,形成今天西禅寺的规模和格局。应部分华侨的请求,微妙禅师在寺内寄园旁修建了一座妈祖宫(又称天后宫),供奉妈祖神像。1928年,住持智水、监院证亮重修寺院,增建明园阁一座,开辟寄园和放生池。抗战中,西禅寺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室、念佛堂都毁于日军炮火,后由监院证亮、梵辉等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各地的下院积极募款修复,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布局。1966年年“文革”动乱期间,西禅寺再次遭劫,佛像全部被毁,殿堂被占无余。1979年,省、市政府落实宗教政策,西禅寺才得到重新开放。198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西禅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海外华侨闻讯纷纷回国朝觐,谈禅、清禅、法禅、成雄、达贤、李光前、李成义父子,以及郑格如居士及其子郭鹤年、郭鹤举等为修复各殿堂慷慨解囊,并创建了玉佛楼,修建了报恩塔,使西禅寺的规模扩充到今日规模。
长庆寺1130余年间,出数位高僧:唐朝有大安和慧稜,宋代有宗元和元智,元朝有佛铿和道杰,明朝有定心、明梁、续乘、明方,清朝有空隐、继云、微妙等。
大安禅师(793-883),又称懒安,福建福清县人,据寺内保存来的唐代碑刻《塔内真身记》载,大安法师是在黄檗山出家,24岁时在浦城县乾元寺受戒,后至江西参拜百丈怀海禅师,又在湖南沩山居住30年,接任沩山密印寺住持。兴建西禅寺时,大安回到怡山,从者甚众。咸通十四年(873年),唐懿宗赐其号延圣大师,并赐紫袈裟和开元藏经给西禅寺。在大安禅师的住持下,西禅寺有僧三千人,规模宏大。大安圆寂后,谥号圆智大师,骨葬于楞伽山(今祭酒岭),塔内有唐刻《塔内真身记》石碑。1953年,《塔内真身记》出土,现这一珍贵文物珍藏在西禅寺客堂,成为研究早期西禅寺历史的珍贵史料。*ek
慧稜法师俗姓孙,杭州盐官(今嘉兴海宁)人。在苏州通玄寺出家,曾到雪峰义存禅师门下参学三十年。后梁开平三年(909),任西禅寺住持,当时有僧侣1700人。慧稜曾在法堂前后种植4株荔枝,现尚存西边一株,成为千年古物。后唐长兴三年(932)慧稜圆寂后,葬于怡山丈室后。今寺内尚存慧稜禅师纪念塔及林文盛撰写的碑记,为西禅寺重要文物古迹之一。
微妙禅师,又名耀源,福建仙游县人。他15岁在西禅寺出家,后到涌泉寺清修十年。同治末年回到西禅寺时,见殿堂废圯,大雄宝殿的三宝佛头戴斗笠以遮风蔽雨,微妙就立志要重修西禅寺。1876年,他赴京诸经,光绪皇帝赐《龙藏》一部,康熙御书《药师经》一部。随后,微妙又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缅甸、菲律宾、泰国及台湾等地莫款。回国后主持新建了藏经阁,重建了大雄宝殿、法堂、天王殿等30多座殿堂,形成今天西禅寺的规模和格局。应部分华侨的请求,微妙禅师在寺内寄园旁修建了一座妈祖宫(又称天后宫),供奉妈祖神像。1928年,住持智水、监院证亮重修寺院,增建明园阁一座,开辟寄园和放生池。微妙禅师之徒贤慧、性慧在新加坡建双林寺,其规模与西禅寺略同,为海外最大寺庙。另外,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越南普陀寺等都是西禅寺的厩院,并派僧师常住管理。西禅寺现存数座建筑物中,有不少清代台湾同胞所留的遗迹。*ek
西禅寺占地100多亩,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8座,廊庑相通、庭院广阔、红梅翠竹、清松古荔环绕其间,十分巍峨壮观,步人大坊前,石坦广阔,佛殿斋堂在松林和荔枝树掩映下,自显园林艺术和佛地风韵。放生池的九曲桥有似江南园林格局。在拱桥上观赏景致,塔影湖光,红梅翠竹,与数百本大小不一荔枝树相映,秀色宜人。o_y国学网,mFGY:{国学网”d_2345nm,国学网 X_ahCVG*Xe12wb
园林艺术和佛地风韵相得益彰的西禅寺
门坊名冠全国最大,坐西朝东。大门坊柱上镌刻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
西禅寺有着 全国最阔大的山门
大雄宝殿规模比鼓山涌泉寺更大,正中三尊巨佛,衬垫石雕莲花座,旁列十八罗汉,造型洒脱。屏墙后背绘有大型壁画,门外有铁塔长灯。藏经阁后新建玉佛楼,内藏华侨捐献的缅甸大玉佛两尊,一坐一卧,坐佛高2.95米,卧佛长3.7米,为全国最大的玉佛。大雄宝殿大柱刻有一副楹联:“宝刹镇怕山,溯当年初辟荆棒,七源通斗极;法轮转瀛海,喜此日重装龙象,上方钟梵迦陵。”署名“三品卿衔候补道淡水林维源敬题”。林维是清代台湾巨富,居淡水县。殿后通向法堂前庭,埕地清,花丛幽雅。右有一株荔枝树,盘根错节,高不过3米,粗于则双臂难搂,标名“宋荔古迹”,非同凡品。对峙在左侧的一株唐代慧棱禅师手植的荔枝,俗名“天洗碗”,几年前已枯毁。西禅寺以盛产良种荔枝而驰名中外。今寄园内花木似锦,有古荔枝数百余株。西禅寺荔枝,“皮光而薄,味清而甘”。*ek国学网o9056v231%国学网*<spanRRtgfs国学网kyRBw3q2tq
据《西禅荔枝谱》记载:荔枝“核小如丁香,亦谓之蛀核,皆小实也”,每年从小暑至末伏皆有。“怡山啖荔”成为福州人的时尚。自唐以来时人争相品评。历代文人墨客前来品荔,留下许多轶事和诗词。现在,西禅寺仍年年举办荔枝会,名人雅士在此吟诗作画。“怡山吃荔”成为韵事。放生池附近有一座明远阁,就是历代名家应邀品荔吟唱的所在。其中清代朱彝尊、吴震、查慎行等《咏荔》联吟和黄莘田的“荔支风点佛龛灯”传世,广布佳话。1937年,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啖荔后留下七绝一首,其中以“陈紫方红供大嚼,此行真为荔枝来”的名句轰动一时。西禅寺荔枝诗会形成禅地的独特文化氛围,驰名远近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首次访遏时,题咏一绝:“百柱堂空观劫后,千年象教话当时。禅师会得西来意, 引向庭前看荔枝。”
唐代慧棱禅师手植的荔枝“天洗碗”
“宋荔古迹”
新建观音阁
1994年,由新加坡莲山双林寺侨僧谈禅法师募捐130万元港币建造。正中新塑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佛像,造像总高11.3米,膝间横宽4.5米,以40吨青铜铸就,为全国仅见。
新建的玉佛楼内有两尊玉雕佛像,全由海外侨胞捐赠。一在楼下,坐佛,身高2.3米,为释迎牟尼正面坐像;一在楼上卧佛,身长4米,重10吨,为释迎牟尼卧像,居全国最大的玉佛之一。新建的报恩塔塔高67米,15层。塔内设8厅,外造9廊,仿古建造8角飞檐,屹立突兀,为国内最高的石塔。塔旁新筑一座罗汉阁,塑有500罗汉,各具神态,栩栩如生。
新建的报恩塔和塔旁的“五百罗汉堂
藏经楼内藏有雪庵禅师朱底金字百寿屏,清康熙御笔的《药师经》,刺血缮写的《法华经》、《楞严经》等。寺内名胜古迹甚多,有传说梁代王霸升天之冲虚观及白龟吐泉遗址,有唐开山祖懒安禅师《塔内真身记》石碑、唐慧稜禅师塔、唐七星井、弘一大师放生池碑,历代名人如宋端明殿学士蔡襄、抗金名相李纲,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曹学全等都在此留下足迹。
96、福州市林阳寺
林阳寺在福州市北郊瑞峰之麓,距市中心19公里。寺院建筑群坐北朝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法系为曹洞宗。为福州五大禅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汉族全国重点寺院。*ek国学网o9056v231%国学网*<spanRRtgfs国学
据宋《三山志》记载:林阳寺创建于五代后唐明宗长兴二年(931),明代《闽都记》则记为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创建。当时叫“林阳院”,又叫“瑞峰院”,开山祖师是志端禅师。志端(891-969年),福州人,开创林阳寺并任住持,此后该寺著名方丈还有隐山、慧观、广贤等。明朝初年,林阳寺废圮。明末,《五杂俎》作者、著名学者谢肇淛曾探访过该寺,并赋诗一首,描述其颓圮荒凉景象:“丛林一片掩垂藤,败铁生衣石阙崩。夜雨孤村闻断磬,春畦隔水见归僧。山荒荆棘无邻近,岭隔桃枝少客登。寂寞茅茨余四壁,霜风时打佛前灯。”明万历四十年(1612),大渊法师在这里重建佛堂,改称“林洋寺”。明末又毁于兵燹。清康熙十二年(1673),又予以修复。,清光绪年间,鼓山涌泉寺高僧古月禅师来寺为方丈,发愿兴复此寺,分遣徒弟四出募化五年,足迹达于南洋。后按涌泉寺格局重建殿宇,将寺名改为“瑞峰林阳寺”。古月禅师弟子净缘、悟正等并在方丈室建塔,安奉古月大师灵骨。现存的建筑格局就是在清末留下的。1930年,圆瑛法师任林阳寺住持,寺院兴旺。“文革”中又惨遭破坏。1981年,林阳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1981至1985年,僧人对整个寺院都进行了重修。广贤法师为林阳寺现任方丈。o_y国学网,mFGY:{国学网”d_2345nm,国学网 X_ahCVG*Xe12wb
现存寺院为整组建筑群大体仿效鼓山涌泉寺,亦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中轴主体建筑,左右峙立钟鼓楼、祖师殿、伽蓝殿、报恩堂、西归堂、地藏王殿、禅堂、念佛堂、齐堂、香积厨、库房、寮房、方丈室、古月院、大悲楼等二十多个殿堂,占地面积1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704平方米。*ek国学网o9056v231%国学网*<spanRRtgfs国学网kyRBw3q2tq
寺院的山门大墙临湖而建,朝东。门柱上有两副对联:“林峰满瑞气青山不老,阳光照大地绿水长流”;““一切诸苦皆消灭,百福妙相具庄严”。o_y国学网,mFGY:{国学网”d_2345nm,国学网 X_ahCVG*Xe12wb
林阳禅寺山门
大雄宝殿殿前横匾上“大雄宝殿”四字,为清末陈宝琛题写。大雄宝殿东侧的斋堂柱础下,有宋代台基石4块,各镌“女弟子某氏某娘舍”题。玉佛殿后的“客堂”正中挂有20世纪日本的一幅观世音绢画珍品,两旁柱子上挂着明宰相叶向高手书楹联:“安知住世君非佛,想是前身我亦僧”,为一书法珍品。殿内还有弘一法师书写的“证无上法”横匾,并保存着一口清康熙五年铸造的大铁钟,重600公斤。法堂位内藏有清雍正年间刻印的六大橱数千册佛经。钟楼内悬挂一口要两人合抱的大铜钟,铸造于清康熙年间。寺西有南朝陈永定四年(560)建造的一座石构单层圆形藏骨塔。除“隐山塔”外,还有“和尚塔”、“报恩塔”共三座佛塔。另有碑刻三块,一块为兴寺刘王泉功德碑,二块为玄碑,由福州市文物管理局保管。距寺5千米的石牌村与江南竹村又有宋黄勉斋墓、朱熹讲学处和石牌庵等许多古迹,另有九峰、芙蓉、寿山诸胜景。群山环合,山上林木葱郁,尚有数株千年古树;湖边绿草茵茵,碧水映着蓝天。竹林松坞,风景颇佳。ia国学网drtj8eub国学网hgew国
竹林松坞,风景颇佳的林阳寺
97、福州地藏寺
座落在福州市东门外金鸡山下,坐东面西,原名“法林尼寺”, 为是福建省有名的女众丛林和净土道场,也是福建最早的尼庵。1983年,该寺列为全国汉族重点寺庙。6国学网knabfrtw4国学网yspanspanrd国学网1`s
地藏寺创建于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原名法林尼寺,为福建最早尼庵。后尼散寺废,唐昭宗乾宁元年(894)重修。五代闽王审知时改建为“报恩寺”,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和扩建,规模宏伟。清同治三年(1864),信徒鹤山樵者等集资将报恩寺的地藏殿重修,并定名为“古迹地藏寺”,并勒石布告:“大清同治甲子年绅耆募捐重建地藏寺大土殿、文昌祠、斋堂、拜台,重修殿、两庑山门,公禁不许租停棺柩,寺僧如有不遵,立即斥逐不袋,勒石永记。”但到清末民初,在信坚、自通、秀岩等法师主持下,除宗教生活外,寺内却成了停住棺枢之所。当时戊戌维新变法的六君子之一-林旭,在变法失败之后被清廷杀害,其棺运回福州,就曾停枢于此寺中。1930年间,尼姑德钦法师为“振兴地藏”,风餐露宿,劝募江浙。回榕后率双溪庵尼众出资接管,重修寺宇。将96具存放在寺内棺木移葬于陈家山。并于民国33年(1944)寺内建火葬炉,移风易俗,为福州最早火化场所,1948年建成骨灰寄存塔,并修建念佛堂。在德饮法师住持下,寺庙整修一新,尼众也达数十人,成为福建省著名的女众丛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钦法师先后担任福州金鸡山地藏寺住持、福州佛教安养院院长。“文革”期间,地藏寺庙惨遭破坏,尼姑还俗,寺庙改作他用。1979年后,地藏寺逐渐恢复旧观。1985年5月4日,92岁高龄的住持德钦法师圆寂。1989年传常法师接席,寺院又修建一新,寺内有40多位比丘尼。
福州地藏寺
天王殿韦驮护法亭
玉佛楼与藏经阁
永怀亭
地藏寺现有建筑物为地藏殿、大士殿、达摩祖师殿、弥勒殿、韦驮殿、伽蓝殿、玉佛楼、念佛堂、永怀亭、德钦法师纪念室等。大殿悬挂着一口清康熙年间铸造的450多公斤重的铜钟。寺宇后院绕筑围墙,把石山装饰为园林假山,重叠的岩石裂缝中长出的榕树、樟树参天蔽日,景色宜人。寺庙院内还有古榕树、石碑、古井,古石柱等景胜。寺后有一假山,周围樟树茂盛,花木丛生,清雅幽美。其中一株千年古樟,参天屹立。在一岩石上刻着清人鹤山樵者诗一首:“金鸡洞里白云间,围住真山当假山,王岳匡庐常到眼,免携杖履事登攀”。6国学网knabfrtw4国学网yspanspanrd国学网1`s
98、闽侯县雪峰崇圣寺
简称雪峰寺,坐落于福建省闽侯县大湖乡雪峰山南麓,距福州市77公里。雪峰山原名象骨峰,海拔800多米。四周山峰骈罗,地势高峻,溪深而瀑布多。森林郁郁苍苍,气候温暖,在夏季为很好的避暑之地,在冬季则是赏雪胜地。在中国佛教历史上,雪峰寺颇有名气。寺院刚落成即被称为江南第一丛林。当时的雪峰寺有三座大雄宝殿、三座禅堂以及七座斋堂,这样的规模在南方是很少见。南宋宁宗时列为“五山十刹之一(十刹是杭州中天竺永祚寺、湖州万寿寺、江宁灵谷寺、苏州报恩光孝寺、奉化雪窦资圣寺、温州龙翔寺、福州崇圣寺、金华宝林寺、苏州云岩寺、天台国清寺)。到了清末,雪峰寺与怡山长清寺、鼓山涌泉寺、瑞峰林阳寺及象峰崇福寺并称福州的五大丛林。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寺庙。
雪峰之下崇圣寺
崇圣禅寺由义存禅师于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始建,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建成,时称“应天雪峰禅院”。乾宁元年(894)移寺陈洋今址建造法堂,由闽王王审知资助,里人蓝文卿舍田7000亩,屋500间,于是寺宇遍布山麓。据说当时僧侣们多达1500余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赐名“雪峰崇圣禅寺”,此名沿用至今。明永乐二年(1404)与清光绪十三年(1887),崇圣寺的住持法庵、达本两位禅师中兴佛事,两度重修。民国30年(1941)被日本侵略军炮火击毁天王殿一角。民国31年台风摧毁天王殿和钟鼓楼。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寺庙已是废墟一片。1952年以后,政府多次拨款维修,但1966年“文革”中被毁。1979年后,由海外侨胞、侨僧捐助,重建天王殿、钟楼、鼓楼,重修大雄宝殿和其他殿堂。现任监院,主持寺务的广霖法师毕业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6国学网knabfrtw4国学网yspanspanrd国学网1`s
崇圣禅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是禅宗云门、法眼二派的发源地。中国禅宗经过唐五代有五个宗派(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外,云门宗、法眼宗)特别兴盛,所谓“一花开五叶”。其中云门宗和法眼宗都是崇圣禅寺开山祖师义存禅师门下所创立。义存弟子文偃(?-949年)禀承宗风,往韶州云门山创立了禅宗新派别——云门宗。另一弟子师备(837-908年)到福州玄沙院弘法,其再传弟于文住金陵清凉寺,从者云集,创立禅宗另一派别——法眼宗。因此,后人把崇圣寺视为云门、法眼宗的发源地。崇圣禅寺大殿前有一副对联:“开东土有二宗,法眼云门五派,灵源通性海;称南方第一寺,垂柽枯木千秋,胜迹镇名山”,其中上联即是指此。唐昭宗天祚年间,法眼宗传人永明(904-905年)禅师,德高望重,名震天下。当时,高丽国王仰慕永明延寿的善德,派使臣带信到中国,自称为永明弟子,由此法眼宗始传到韩国(高丽)。曹洞宗也经崇圣而传到日本。因此,崇圣的名声传播到中外,中韩佛教的交流以及中日佛教的交流与雪峰崇圣寺有很深的关系。
崇圣寺山门,两边镌有上述对联
雪峰崇圣寺依据传统寺刹样式建造,即伽蓝七堂式。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位于中轴线上。后边有法堂,东西两边各有相配的建筑物,后边靠山。其建筑物雕梁画栋,井然有序,规模庞大,景观精致。现存的佛堂和僚舍的大部分是在清光绪年间重建的。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钟楼、鼓楼、如意堂、法堂、禅堂、功德堂、客堂、难提塔、塔林等组成一个规模宏伟的建筑群。布局结构保持明、清建筑风格。雪峰寺外有古柽树四株,相传前二株是王审知与义存手植,后二株是达本禅师手植。法堂旁边的义存禅师塔、应潮泉、梯云岭、蓖月池等景观有24处,其中特别出名的就是枯木庵和难提塔。*ek国学网3Gg
枯木庵
在崇圣禅寺寺东南附近,庵因用枯木而建得此名。义存禅师第一次入山时在此修禅。庵分二层,重檐九脊歇山顶。庵子内有株枯木,叶子和枝已经凋落。树高3.32米,树围7.12米,树已腐烂中空。树的表皮厚度为7毫米,南面中间有空如门,高3米,宽0.9米。树中的空间就像房间一样能容纳十多人。树腹壁刻三行左读正书大字,每字的大小有12毫米。文章的内容是“维唐天估己丑岁(905年)造庵子及作水池,约伍仟余功,于时廉主王大王”。其笔势刚健,是国内罕见的“树腹碑”。 198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庵内供奉有义存禅师的肖像。v$!wjj8_ALs!@e_国学网a5j%^(++e5国学网6
崇圣寺旁枯木庵
难提塔
位于崇圣禅寺法堂后面。这是义存禅师生前亲自准备给自己的塔。据《宋高僧传》卷十二、《景德传灯录》卷十六等记载,义存(822-908年),俗姓曾,泉州南安人。9岁请出家未准,12岁从父游莆田玉涧寺出家,拜庆玄律师为师,17岁落发,谒福州芙蓉寺灵训禅师。28岁往幽州宝刹寺受具足戒,后到武陵德山(今湖南常德)参拜宣鉴法师,承其法系。咸通十一年(870年)到雪峰,当地绅士兰文卿许他在大枯树下结庵修行,称枯木庵。义存振兴崇圣禅寺,其寺众多达1500多人。义存精通禅理,向他求学的人来自全国各地,有真传弟子文偃、师备等56人。鼓山的开山祖师神晏、西禅寺第四代祖师慧棱(传泉州招庆寺)、玄妙寺师备(传漳州罗汉寺)、林阳寺志端、云门宗创始人文偃以及法眼宗创始人文益等许多禅师均出身于雪峰门下。因此,后人把崇圣寺视为云门、法眼宗的发源地。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义存禅师圆寂,唐僖宗赐谥号真觉大师。其生前的著作有《雪峰清规》、《雪峰遗戒》和《雪峰语录》。3Ggh国学网e_G*(#@!$rbt国学网ybnD7j9;
难提塔的座台用三重莲瓣叠成,是一座八角形的钟形塔。每面的宽度为1.75米,最上部是环纽的形状。每层都有一些像钟乳的石头,形如鸟蛋,所以又叫卵塔。塔的南面正中有长方形的石碑,上写“义存禅师塔”。寺有两株柽树,据说一株为义存手植,另一株为闽王王审知所植,皆有千年的历史。古木垂下的树枝,在风吹来时恰似扫地的样子。传说,义存禅师圆寂时说:“双柽扫地,石卵开花,我会再来。”石卵指的是在义存祖师塔上面的像鸡蛋的石头,它们经历漫长的岁月,恰如开花的样子。两株垂柽仍在扫地。石卵开花是有价值的遗迹。崇圣禅寺大殿前有一副对联:“开东土有二宗,法眼云门五派,灵源通性海;称南方第一寺,垂柽枯木千秋,胜迹镇名山”,其中下对说的就是此事。*ek国学网o9056v231%国学网*<spanRRtgfs
创立崇圣寺义存禅师的难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