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8—2016·1
1、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6本第4分
时 间:2015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内容简介:
宋代的罗汉信仰及其仪式——从大德寺宋本「五百罗汉图」说起(刘淑芬)
从朱震亨到丹溪学派——元明儒医和医学学派的社会史考察(张学谦)
晚明的地方官生祠与地方社会——以嘉兴府为例(何淑宜)
洮岷藏传佛寺入清之兴衰及其背后的蒙古因素——以《内阁大库档》与《理藩院满蒙文题本》为核心(孔令伟)
2、国史馆馆刊第46期
时 间:2015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史馆
内容简介:
【论文】
七七事变之后国民政府走向对日决战的时局判断(林美莉)
蒋中正对淞沪会战之战略再探(苏圣雄)
顾孟余的政治生涯:从挺汪、拥蒋到支持第三势力(黄克武)
蒋中正与抗战前后的军医制度(杨善尧)报导者:黄翔瑜(国史馆)
3、清华中文学报第14期
时 间:2015年12月
出版单位:新竹: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
内容简介:
《中原音韵》之异读与特殊音读考述——兼以现存元曲为证(李惠绵)
从汉语角度看极性问的类型学性质——真性极性问形式与疑问语气成分的区别(陈振宇、马宝玲、薛时蓉)
论《老子》及其于炼养视域中的身体观(谢君赞)
《大易象数钩深图》所见郑东卿易学图式之义理思想析论(陈睿宏)
「兴」的基本轮廓与其在作品中的整体意义(吕怡菁)
迢迢签约路、边塞风土行:清初汉臣的出使纪行及其书写意义(黄郁晴)
空间、身分与公共再现:清末民初(1840-1919)女作者小说的「移动性」(黄锦珠)
民初海上「百美图」时尚叙事与性别文化的塑形嬗变(吕文翠)
Can Sentimentalism Survive?: Revisiting the Negotiation between Qing 情and Confucian Ideology in Honglou meng(红楼梦)(Ma Xu)
报导者: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
4、台大文史哲学报第83期
时 间:2015年11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
内容简介:
建构「台湾」文学——日治时期文学批评对泰纳理论的挪用、改写及其意义(林巾力)
资本主义全球化下的台湾社会显微——重读王祯和《玫瑰玫瑰我爱你》(谢世宗)
太宰春台《产语》及相关问题再探(陈威瑨)
从符号形式到生命现象——论卡西勒符号形式哲学的文化哲学涵义(林远泽)
「便」的语法化考察(张丽丽)
5、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44期
时 间:2015年11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
内容简介:
论郡望及其演变:以敦煌、武威的索氏、阴氏为例(王晶)
我曹之春秋:盛唐至北宋官厅壁记的刊刻(杨俊峰)
中日实业公司的矿业投资:主要由日本文献探讨近代中日经济纠葛(陈慈玉)
国共内战时期上海市公务员工资与食米购买数量的变动关系(1945-1948)(李铠光)
天主教圣言会的社会服务事业:以新店大坪林德华女子公寓为例(1968-1988)(吴蕙芳)
6、历史台湾第10期
时 间:2015年11月
出版单位:台南: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内容简介:
本期专题:战争与台湾社会
【专题论文】
一八九五年台湾政权转换之际的大嵙崁社会(李文良)
战争作为一种流行:从二战时期(1937-1945)相关商品文物看台湾本土社会的战争观 (陈静宽、黄裕元)
由靖国神社《祭神簿》分析台湾的战时动员与台人伤亡(锺淑敏、沈昱廷、陈柏棕)
湾生回家:日本人的归国与乡愁(田中实加、杜正宇)
【文物史料译介】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藏新高阿里山风景明信片印行单位初探(张淑卿)
【田野调查短论】
台湾特设勤劳团员林正兴口述历史(陈柏棕纪录整理)
【论坛】
「海外台湾史料的搜藏与研究工作坊」观察记录(李佩蓁纪录整理)
「民族学与历史学的交会:博物馆交流工作坊」观察纪录(林于暖纪录整理)
报导者: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7、哲学论评第50期
时 间:2015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
内容简介:
论死亡之剥夺说(傅皓正)
朱子工夫思想的内在发展理路——以己发未发为视角(陈林)
如何理解《六祖坛经》的伦理学型态?(严玮泓)
爱的理性化——黑格尔哲学的理性与基督宗教的博爱(杨植胜)
活的黑格尔——评刘创馥教授的《黑格尔新释》(刘作)
8、远景基金会季刊第16卷第4期
时 间:2015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两岸交流远景基金会
内容简介:
当前欧盟对中国政策——兼论对台政策之分析(汤绍成)
亚太区域经济构筑中的「东协中心性」(李琼莉)
日本对美贸易战略与农业政策调整:以猪肉产业为例(黄靖岚、郭永兴)
中国对拉丁美洲直接投资之政治经济意涵(杨建平)
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89期
时 间:2015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内容简介:
【论文】
乾隆朝地方物品消费与收藏的初步研究:以四川省巴县为例(巫仁恕、王大纲)
粮台纷争与咸同战时财政:以江南与江北粮台为中心(刘增合)
日本仁丹在华的市场策略及其与中国人丹的竞争(李培德)
抗战时期中央控制地方之再思:以蒋中正对杨全宇、吴肇章囤积案的处理为例(王超然)
【书评】
佐藤仁史,《近代中国の郷土意识—清末民初江南の在地指导层と地域社会》(陈昀秀)
潘光哲,《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一八三三——一八九八)》(徐佳贵)
10、台大中文学报第50期
时 间:2015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
内容简介:
论汲冢竹书出世在中古学界造成的影响(张蓓蓓)
论《朱程问答》的编纂、影响与考订作用(史甄陶)
从八十年代初香港作家的中国游记论本土的身份认同——以《素叶文学》为例(王家琪)
台湾闽、客语使成述补结构中的虚指代词「伊/佢」(郭维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