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了几十年的编辑,突然发现自己会写的字越来越少了。那天老婆发短信,问我“襄樊”的“襄’字怎么写,我怎么也想不起来,我说你转到拼音键不就完事了,可她又不习惯打拼音。便有了讽刺我:“你也算个编辑?”
近些年由于我完全依赖键盘的字母书写汉字,别说复杂的字,就连一些常用的字不借助拼音输入法有时也想不起来了。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带来了方便,如今我连读不懂的词语都不用查词典,只要知道字的读音,到百度上一搜,比自己查词典便捷多了。就像如今人们拍照,只要不是专业摄影的,把相机调到自动程序,什么对焦、光圈、速度一切都由电脑控制了,如果有一项程序不能达到最佳,你连快门都摁不下去,想拍一个曝光不足的劣质片都没门。
现代化就是让少数的天才们完成发明创造,剩余的事情交个“傻瓜”就行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包括一些日用品都逐渐实现了“傻瓜化”。你只管干活,只管享用就行了。就那么一些电钮、开关、键盘、遥控器拿在手中,学上个把小时,便可自由操作一个“世界”了。
这个世界在这一点上最先实现了“人人平等”,不像过去,一个八级工匠和三级工匠做出的产品就是不一样,现在是谁做都一样,仅仅是个熟练问题,因为那个流水线和那一套操作程序,让人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调整和辅助,人们在产品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人的作用仅仅像摁动一下“傻瓜相机”的快门,除此之外,不劳人的大驾。就是生产“傻瓜相机”,生产洲际导弹、人造卫星也同样是流水线,每个工人也仅仅就负责自己的那道“快门”。
生产麦道飞机,不也是你做头,我做尾,他做机舱,已经不需要“万能”型的工厂和人才了。高度发达,也是高度单一,是社会化,但更是组合化、个体的“傻瓜化”,离开团队的组合,一个人就什么也完成不了。
现代科学看似发达,其实真正大脑发达的人却是少数,少数“聪明人”为多数的“傻瓜人”服务,越是高科技就越是让人“傻瓜化”、惰性化。作为这个社会的主体的人已完全物化,一些小孩反倒比大人聪明。这种时代病一旦蔓延开来,人的思维和创造性将会迟钝、呆板。有许多教育学家,人类学家也曾多次呼吁,让现代人多动动手,多动动脑,使人们的创造天赋得以发挥,走出“傻瓜”的误区。
“上帝创造力乡村,人类创造力城市,”这是英国诗人库伯的诗句;天才创造了现代化,现代化却让大众傻瓜化,这是老夫被“傻瓜化”后的感言,我不拒绝现代化的科技成果,但我却恐惧现代化的陷阱。现代化让大众的个体能力退堕为现代性的一个工具,丧失了应有的精神价值。它的制衡力量被削弱,连人们的本该多元的选择性都变成了受制于大众传媒、市场和权力集团的引导、甚至是牵引。
个体,个性,人的范儿没了。就像书写文字,除了作为审美的需要,大家的字体都被格式化了。被格式化、傻瓜化的事情如今到处都是吗,人与物的关系中人被无奈地异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