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钟胜天,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楹联家协会理事常德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桃源县楹联家协会会长,桃源县农机局干部。
二○一二年是农历壬辰年,因其生肖排列为龙,也称龙年。眼看已到辛卯年尾,笔者特精选数副龙联与联友们共赏,并以此为即将到来的龙年新春佳节增添点喜气和年味儿,为满世界龙的传人带来好运和吉祥。
乌须铁爪紫金龙,驾祥云出碧波洞口
赤耳银牙白玉兔,望明月卧青草池中
这是江南碧波洞门前的一副妙联。据传,碧波洞门前原先只有上联,不知何故,尽管年长月久,却一直没有下联。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时任江南主考、世人赞赏的著名学者的周起渭路过此洞时,才亲笔为此洞门续写了下联。
此联以颜色见长:上联嵌乌、紫、碧,下联嵌赤、白、青。联中还巧妙地嵌入了“紫金龙”、“碧波洞”、“白玉兔”、“青草池”之名,纵观全联,对仗工整,生动活泼,尤其是联家将紫金龙和白玉兔这两种吉祥之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真可谓令人过目难忘。
凤栖窝里窝栖凤
龙隐洞中洞隐龙
相传,古时有一位秀才在桂林名胜之地斗鸡山游玩,纵目四望,处处可爱,连山名也觉得新奇可亲。他一面游览,一面念念有词,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吟出一上联:“斗鸡山上山鸡斗”。然而,这上联虽好,却怎么也对不出合适的下联。于是一回家他便向自己的启蒙老师讨教。老师答曰:“你的上联是回文对,正读反念,其音其义都是一样。我刚从龙隐洞归来,何不以此来对!”说罢对道:“龙隐洞中洞隐龙”。秀才一听,极为兴奋:“联语组合奇巧,读来盎然成趣,此乃天赐绝对矣!”
不过,秀才与先生的这副对联正读反念,虽然顺畅通达、音义相同,但是,其出句与对句之结构却并不相应:“斗鸡”为偏正结构,“龙隐”是主谓结构;“山鸡斗”是“二一”节拍主谓结构,“洞隐龙”是“一一一”节拍主谓宾结构。如果要认真属对,我们不妨把出句的背景先放到一边,将出句推倒重来。有高人将全联调整为“凤栖窝里窝栖凤;龙隐洞中洞隐龙”,这样一来,就符合联律的基本要求了。
红烛蟠龙,水里龙由火里去
花鞋绣凤,天边凤向地边来
明代戏剧大家汤显祖在新婚之夜其新娘于洞房花烛台前出句曰:“红烛蟠龙,水里龙由火里去”,汤显祖久而无对。正在焦急之时,忽见新娘花鞋上绣有一只彩凤,遂得句云:“花鞋绣凤,天边凤向地边来”。
因两支洞房花烛其造型为龙,蜡烛燃烧时这两条龙自然也就随之烧掉了,故言“龙‘由火里去’”;因彩凤绣于穿在双脚的花鞋上,故言“凤‘向地边来’”。纵观全联,既喜庆,又工巧,此联自然因此而广为流传,成为佳话。
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
这是关帝庙中赞颂关羽诸联中最为出色的一副著重言联。诸葛亮人称“卧龙”,赵云字曰“子龙”,于是便有了“龙师龙友”;张飞字为“翼德”,刘备字云“玄德”,于是便有了“德弟德兄”。此联不仅收录了诸葛亮、赵子龙、刘备、张飞等四人的名字,而且揭示了他们师友、弟兄般的亲密关系。如此巧思佳构,真乃可遇而不可求也。
扇描黑龙,呼风不能唤雨
鞋绣金凤,着地那堪登天
朱元璋素有对联天子之雅称,其妻马氏的对联功夫也是相当不错。某日,马皇后为了让整日忙于朝政的皇上尽早地从倦意中解脱出来,便以朱元璋的乌龙折扇为题出句曰:“扇描黑龙,呼风不能唤雨。”
朱元璋细细品味皇后的上联,倦意顿消。忽见皇后穿着一双金凤绣花鞋,立马对句道:“鞋绣金凤,着地那堪登天?”一时,夫妻二人大笑不已。
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
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有两位秀才一个姓李,一个姓宋,他俩结伴游览,时而吟诗,时而对句,游了半天,又累又渴。忽见前面有位乘凉的老和尚身旁还放着一只茶葫芦,连忙上前讨茶。老和尚连眼皮也没抬一下:“两位贵姓?若要饮茶,须先对句。”两位秀才自以为颇有才气,当即自报姓氏,并答应对句。老和尚将两人的姓氏一并入联出句道:“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秀才俩一听,就知道老和尚是在讥笑自己,不禁面面相觑,尽管搜肠刮肚,可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对句。茶没讨到,却讨了个没趣儿,他俩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据说老和尚的这一出句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也无人能对,因而,曾一度成为片玉。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人将这一故事整理成文,并向《广东农民报》副刊投稿觅对。最后以阳春县读者黄文昌先生的对句:“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为最佳。原来,老和尚的出句采用的是拆字修辞格,黄先生的对句以同样的手法与原出句相对,真可谓中规中矩,天衣无缝。
室内焚香,烟绕画堂蟠白蟒
池边洗砚,墨随流水化乌龙
明朝中期有位大臣,名叫汤鼐。据说,汤鼐小时候尽管家庭贫困,可在学业上却是学童中的佼佼者。有一天,一朝廷大臣来到汤鼐的家乡安徽寿州,听说小汤鼐聪颖非凡,便将其叫来试对。大臣见堂前有香烛数柱,便出句曰:“室内焚香,烟绕画堂蟠白蟒”。汤鼐一听,小眼睛几眨,忽见身边有块砚台,随即对句道:“池边洗砚,墨随流水化乌龙。”大臣一听,顿感汤鼐聪颖名不虚传。小汤鼐的对句中所形容的池边洗砚之情景,有动有静,如诗如画,如此丰富想象,如此快捷反应,如此巧思佳构,竟然出自一个小小孩童之口,简直惊叹不已。
这个大臣十分惜才,他当即出钱资助这个穷孩子读书。后来汤鼐果然很是用功,他相继考中进士,升为御史,最终成为了一个很有出息的名人。
御笔指苍穹,何处狂生,竟将沅水呼为墨
行舟巡善卷,由来天子,敢把龙王唤作臣
这是湖南省常德市联家陶波先生为常德笔架城题写的一副对联。因联中涉及天子与龙王,理所当然这也是一副地地道道的龙联。
常德市武陵路的起点处耸立着一堵“五垛并立,形似笔架”的雄伟城垛,这就是象征文运兴盛的常德笔架城。
说到笔架城之来历,可谓众说纷纭。一说元代统辖常德的总管哈珊居功自傲,声称只有用太阳山做笔,沅江水当墨,才能写尽自己的恩德。于是,他特地在常德建起了这座神形兼备的笔架城。一说乾隆巡游江南,某日来到常德府衙。天空忽然狂风大作,沅江顿时浪遏飞舟。乾隆立即出门察看,原来是四海龙王前来朝见。为免扰民生,乾隆连忙直奔江堤,并立即亲笔写下了“四海龙王免拜”六个大字。刹那间,江面上便风平浪静。众百姓回过神来,情不自禁,三呼万岁。乾隆自然也非常高兴,他慢慢地放下朱笔,搁笔处随即就出现了一堵形如笔架的城垛,这便是笔架城的另一由来。
此联将上述两则民间传说合二为一,并以乾隆的口吻一一道来,加之全联音韵和谐,大气浑厚,可谓一副不可多得的传奇佳联。
在天播雨,居地腾骧,处水为王,人间称帝
竞技飞舟,煮茶籍井,临门跃鲤,韬略谈兵
二○○七年一月,著名书法家王易生先生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办“一笔龙”书法展。为助其雅兴,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长王庆新先生特地题写了上述这副神龙贺联。
也许有人会问,全联无一“龙”字,怎能称为“龙联”?其实问者有所不知。全联八个分句,虽未曾见一个“龙”字,但是的确是句句话“龙”。不是吗?只要稍加品味,那一幅幅“天龙播雨”、“地龙图腾”、“龙王闹海”、“真龙称帝”、“龙舟竞渡”、“龙井煮茶”、“龙门跃鲤”、“神龙玩谋”等龙姿神韵之画面,立马就会呈现在我们眼前。王先生之联句句话“龙”,但又不见半个“龙”字,有如此奇妙的暗嵌撰联手法,足见其文学功底深厚,撰联功夫独到。
龙烛画龙凤,龙引凤,凤引龙,龙引凤归偕白发
鸳枕绣鸳鸯,鸳弄鸯,鸯弄鸳,鸳弄鸯舞庆齐眉
粤西迎亲,有龙烛对联之风俗,即男方出“对头”,女方答“对尾”,二者合成一副“大吉大利”之婚联。
民国初年,罗定县许家儿子迎娶黄家女儿为妻。迎娶之日,许家特地请秀才为其题写“龙烛对头”曰:“龙烛画龙凤,龙引凤,凤引龙,龙引凤归偕白发。”
“对头”首嵌“龙烛”,重言五“龙”四“凤”,且联中两处“顶真”,难度的确不小。黄家一看,无法对句。按风俗如果对不出“龙烛对尾”,新娘就不能上轿,黄家自然为之焦急万分。
容貌出众、聪明伶俐的新娘闻知,稍加思考,便以手中的绣花枕头为题随口吟道:“鸳枕绣鸳鸯,鸳弄鸯,鸯弄鸳,鸳弄鸯舞庆齐眉。”
新娘的这一“龙烛对尾”自然解了其父的燃眉之急。花轿如期到达许家,六亲百客得知其“龙烛对尾”乃由新娘所对,无不啧啧称赞。原来,“对尾”也相应首嵌“鸳枕”,重言五“鸳”四“鸯”,同为两处“顶真”,尽管其中有几处平仄不谐,但在如此机巧联对中,毕竟是瑕不掩瑜,还是值得称道。
子将父作马
父望子成龙
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举世闻名,殊不知他年幼时就聪明过人。据传,年方十二的林则徐为赶考秀才,数日远行,不辞劳累。考试当日,其父怕影响儿子考试,便让他骑在自己肩上来到考场。主考官一看,哪有如此考生?他根本就不信眼前这小孩有什么本事,于是当即令其对句闯关,如果对不上来,则决不允许进入考场。主考官见林则徐还骑在父亲的肩上,便随口出句云:“子将父作马”。这一出句虽是随景而出,但毕竟还是让林则徐的父亲多少有些难为情。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小小林则徐竟然在转眼之间,就高声对句曰:“父望子成龙”。稚嫩的童音刚落,刚才还对林则徐不屑一顾的主考官先是满脸惊愕,接着便拍案叫绝。原来,林则徐的这一对句不仅联意顺畅,尤为难得的是,在“父”与“子”的位置排列上,还运用了上、下联异位互重的修辞技巧。尽管此联平仄欠谐,但这毕竟是一副不可多得的机巧妙联。林则徐在瞬间就不卑不亢地吟出了对句,因而不仅为父亲解了围,也顺利地闯过了关,自然也在主考官面前留下了一鸣惊人的深刻印象。
玉兔回宫,兔步飞奔传喜报
金龙入世,龙姿俊美震寰球
华夏儿女是龙的传人,即将到来的龙年又是我国加入世贸第二个十年中的头一年,在新的一年里,神州大地必然是时时龙腾虎跃,处处一派生机。笔者借此机会,也把自己刚刚乘兴创作的上述这副春联献给各位。让我们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钟声,放飞梦想,奋力拚博,去拥抱龙年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