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件特殊的乐器,孔子亲为作曲《诹操》,宋徽宗赵佶绘制君臣《听琴图》,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就连还未上弦的素琴,陶渊明都要抚弄一番。中国最有素养的文人雅士无不对之倾注了极大的感情和寄托,魏晋名士嵇康甚至在临刑前索琴弹曲,以未能将此传人为憾,遗言曰:广陵散于今绝矣。
他的名字叫做古琴。
古琴音乐艺术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娱人的技巧表现,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修炼与人格的完善。两千多年前西汉文学家刘向在文章《琴说》里面提到的鼓琴七例,便把明道德放到了第一位,清代的程允基在《诚一堂琴谈》也说:“琴为圣乐,君子涵养中和之气,藉以修身理性,当以道言,非以艺言也。”古琴不仅在选材制作上面要求甚多,而且对演奏者心态,演奏环境,和聆听者都有着几乎苛刻的要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当中有一段描述关于古琴六忌、七不弹、八绝。的文字:何为六忌?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何为七不弹?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何为八绝?清奇幽雅,悲壮悠长。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弹古琴的要求由此可见一斑。西汉的音乐理论家桓谭在《新论·琴道》中说到:“琴之言禁也”,反过来说明如果符合了各种规则与禁令的标准与要求之后,弹奏便进入了最完美的艺术境界。古琴这个乐器很特殊,他就像电视一样,可以把你身上所有的缺点进行放大,如果弹琴的人心态,技法稍有不合适的话,便会发出不和谐的声音。在经过长期礼乐教化与各种繁琐要求约束之后,弹琴之人心态必然会由此发生变化。这也就是西汉年间《乐记》当中记载的“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乐则安.安则久.”中国历代文人都把弹琴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古琴的一些代表曲目像关山月,良宵引技法简单,甚至连时长都不足3分钟,但是要想达到一定的境界和艺术欣赏水平,就费得苦练数年,数十年不可。可以说,古琴这件乐器拼的是从99至100分之间无限微小的距离区分,各种复杂的技法以及他难学以往的特性又对弹琴之人的生理(手指的磨损)和心理(长期磨练的毅力)有着极大的考验。
中国历代文人历来讲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每当文人抑郁不得志,他们的精神世界大部分就会由儒转道,把自己的关注点从外部纷争的世界退回自己丰富的内心和更为广阔的大自然,套用现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论述晋人之美时所用的形容–古人弹琴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在现存的大部分古代琴曲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目无论是与文人型的标题还是表现的内涵大都与寄情山水,逍遥隐逸有关,无不表现一种高洁的志向与审美取向,琴曲平沙落雁,潇湘水云,渔樵问答,欧鹭忘机莫不如是。对于仕途受挫的失意文人,古琴而就像嵇康在琴赋当中所说的那样,“物有盛衰,而此(古琴)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卷力,可以异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通过“散”、“按”、“泛”三种不同的基本取音和吟猱绰注等丰富技巧来实现音、韵兼备,虚、实映照”(注1)的乐器是怎样让一个文人为之而着迷沉醉与释怀解脱,这个道理与中国传统的诗文书画相互为证。作为的学而优则仕的士人,如果他们可以有着充分的发挥空间和各种历史与社会条件去建功立业,往往是不会首先考虑这些作为终极价值的体现的。
身处魏、晋多故之际,天下名士少有全者的阮籍自作琴曲《酒狂》以泄胸中难解之气。经历了历次贬谪与安史之乱身陷伪政权的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身陷牛李党争,几乎一生仕途不顺的白居易“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爱琴如命的他在晚年还称自己的古琴为“老伴”(此后该词意思延伸到现在中国社会老年夫妇之间)。正像王政在论古琴音乐的非职业性特点一文当中所说的一样:“古琴在远古时期,可能只是一件普通乐器,但知识分子为了“修身养性”的需要,逐渐将古琴发展为音色松沉低缓,沉静旷远,听之有引人由躁入静到渐入忘我之境的感觉,而心情自然也平静,宽和,舒畅,久之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感觉。”
古琴的声音轻微淡远,意趣高雅,这就决定了他的演奏要摒弃很多浮华于外的因素。这种音乐的欣赏与演奏,要求弹琴与聆听的人都有要丰富的内心沉淀于人生阅历,而且同时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不然的话,弹琴不清不如弹筝,相对于古筝来说,古琴最忌讳以华丽的技巧和夸张的对比来取悦于人。古琴音乐和其他的音乐艺术不同,它的记谱方式相当松散,这种历来是只记音高,不记节奏的谱本看起来不符合现在西方音乐理论的科学,但实际上,它却给了每一位演奏者重新诠释与进行再创作的丰富空间,这个过程在古琴上叫做“打谱”。不同的音高,通过不同的节奏外加速度力度和其他技巧等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琴家之间脾气秉性,人生经历都有所差异,弹起来自然千人千面,就即使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和心境下,演绎同一首曲目,可能都会有很大差别和弹性发挥空间。而这些声音的差异反映到一位文人士大夫的心灵里面则会产生诸多乐趣。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琴亦如其人。历代文人把古琴这件乐器作为了自己生活当中重要的精神寄托和象征,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去丰富古琴文化,反过来,后代文人又用前人注入古琴的文化去丰富自己的内心。
作为中国最精致的民族音乐文化代表,文人四艺琴棋书画之首的古琴,得到了世界知音的认可。1977年,美国宇航局向太空,发射了“旅行者号”探测器,内含一张金唱片传递人类信息。这其中录制的唯一一首中国音乐就是古琴曲《流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1月7日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艺术名列其中。
注1:语出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报参考范本-古琴艺术申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