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挑一,择善而藏,让读者不仅能看书,更能看好书,“片纸只字皆有益于思想”是图书馆水准和价值的最重要体现。如果读者入馆最容易读到的是厚黑和骗术,馆长们何以安心?
如果你是首都图书馆的老读者,会发现该馆大半中文书在书目检索系统里被标上“图书加工中”“不提供阅览”。馆员说:“由于书库容量有限,2008年以前的书都下架了。不知道堆哪儿了,找不到了。”
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新书采购量大,即使建了新馆,也只能开放近五年的新书;二是图书馆库藏无价值标准,居然以年限定存废。
于是,留在人们记忆深处的老书、经典书从首图的书架上绝迹,“新贵”取而代之,《骗术大全》、《厚黑关系学》之类占据越来越醒目的位置(此两类书有三百多册在架)。
几年前,杭州市图书馆允许乞丐拾荒者入内读书,很令人兴奋了一阵。人们认为图书馆接受了现代公共图书馆“免费、平等、自由”的理念,是可喜的进步。
但是,这种进步只有在保障藏书价值,能向读者提供有益书籍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如果读者入馆最容易读到的是厚黑和骗术,不知道馆长们何以安心?民国时期图书馆人的藏书理想是“片纸只字皆有益于思想”;古埃及国王把警句“心灵的药物”刻在图书馆门上,提醒对书要像对药一样谨慎;美国图书馆的宗旨是“以最好的图书,花最少的代价,提供给尽可能多的读者使用”。书好是首要的,过去很多民间藏书楼藏书不多,却价值连城。
图书馆显然对其上游产业——当今国内出版业缺乏认识,学术腐败、教育腐败影响“精神食粮”的质量正如污染的水源、土壤影响食品安全。“片纸只字皆有益于思想”本应是出版者的操守和戒律,但很多人为钱红了眼,迷失了方向。2011年中国出版书37万种(同期美国18万种,英国11万种,俄罗斯8万种),以量比拼“做大做强”,有价值的学术资源、作者资源在国内极其有限,无米之炊却要炮制相当于美英俄出书总量的新书!一年30多万种图书中,学术垃圾、剽窃抄袭垃圾、重复垃圾、粗制滥造垃圾数不胜数。图书馆如果不慎重甄别挑选,只是以新充好,难免成为价值越来越稀薄的书库。
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默里说:“我心目中的图书馆应该像一座发电厂,发射出真与美的光芒。”百里挑一,择善而藏,让读者不仅能看书,更能看好书,“片纸只字皆有益于思想”是图书馆水准和价值的最重要体现。什么是好书难有简单的标准,但坏书却是容易鉴别的。建议图书馆界通过媒体、网络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讨论,建立一套严谨的选书程序,这是图书馆业最重要的基础工程,也是纳税人对图书馆的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