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六世纪后期的中西词汇与生活——晚明《葡汉词典》一席谈
《葡汉词典》手稿书影魏若望影印出版的《葡汉词典》内文书影 引子 1934年,意大利汉学家德礼贤在罗马耶稣会档案馆发现了一部词典手稿,既无标题、署名,也无序跋之类,编号为Jap Sin I 198。词典正文计120余张纸页,双面书写,另附补遗十余张;所收葡萄牙语单词和短语约六千多条,其中半数以上写有中文对应词......
-
〓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提要》:钩稽概貌以简驭繁
1925年,朱启钤先生个人出资创办“营造学会”。1929年获准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资金赞助,次年2月创立“中国营造学社”,朱启钤任社长。这是第一个专门从事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遗产研究的民间学术机构。 该学社以传统国学为根基,又借鉴西学新知,努力会通中西学术,以寻觅建筑之真谛,体现其“研究中国固有之建筑术,协助创......
-
〓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序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顷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此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篇名亦忆错误者,他日当更补正也。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启超作于碧摩岩揽翠山房。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〇《论语》、《孟子》《论语》为两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
-
〓 沈刚伯的述而不作——读《史学与世变》
史学家沈刚伯不出版专著,也不曾发表过一篇长篇的学术论文,他将精力放在教课和开设更多新课上,而他的学术业绩大都留在受业学生的笔记上。他说:“学无止境,思想见解有不断演进,对事物评价并非一成不变。但有些人少壮时以某学说一举成名,经其余生,则全力以辨护(其)旧说;虽或自觉昨非而今是,也缺乏承认之勇气,结果(其)学问恒......
-
〓 《文选资料汇编·赋类卷》:“新文选学”的旨趣
以单独一部书而成“学”者, 除了《红楼梦》,历史上再无与《文选》比肩者。但是《红楼梦》之成书,比《文选》尚差之千年——唐初便有“文选学”之称。《文选》研究历经千年,成绩斐然,注释、评点、考据等成果甚丰,可谓是浩如烟海。这些资料是当代学者进行“文选学”研究的必备材料,但苦于数量巨大且较为分散,鲜有学者对《文选》研......
-
〓 揭开中日甲午战争背后另一个战场
4月2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举办《宗方小太郎日记(未刊稿)》新书首发式。这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藏宗方小太郎日记首次全面披露,一批沉睡长达九十年、辗转流传、绝无仅有的密档得以公之于世,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新材料。他直击要害的情报影响了甲午战局宗方小太郎,字大亮,号北平,日本熊本县......
-
〓 《恭王府的博物馆之路》:殿堂楼阁说责任
《恭王府的博物馆之路》是一部既有翔实的历史资料又有恭王府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规划的图文并茂的大型画册,共分8个篇章,分别从发展规划、文物保护、展览展示、业务研究、文化活动、对外交流、公共教育以及文创开发等方面展开,这些内容,从各个角度和侧面展示了恭王府由王侯府邸到博物馆所经历的演变道路,从回顾、思考到展望,既有珍贵而又翔实......
-
〓 我国单个节日最大资料集成《中国端午节》出版
本报讯(记者 陈菁霞)由中国民俗学会与嘉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端午节》出版座谈会”日前在清华大学举行。 《中国端午节》总主编刘晓峰介绍说,为推动端午节研究向深入发展,中国民俗学会组织民俗学界相关专家学者编撰出版了6卷本的《中国端午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该书......
-
〓 《杭州通鉴》讲述了杭州哪些“前世今生”
《杭州通鉴》插图 杭州近30名专家学者花费近十年时间编纂的《杭州通鉴》于近日正式首发。 《杭州通鉴》是杭州首部通鉴,分上下两卷,全文共393万字。它以条目的形式,按时间先后顺序,系统记录了10万年前到2005年杭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中所发生的重要事件。 通鉴以编年体为主、纪事本末体为辅的方式......
-
〓 千年笔记永恒的光——写在《笔记的笔记》出版之际
《笔记的笔记》 陆春祥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读的笔记,只是历代海量笔记中之一粟,但各种碎石和金子,迎面撞击,有时竟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仍然兴奋,因为里面有“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鲁迅语)。我以为,写作就是阅读的结果,阅读大地人生,阅读各类经典。这些年,我一直在历代笔记的经典中穿行,从汉魏六朝,一直到唐宋元......
-
〓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南京大屠杀史料集》评介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78卷) 张宪文 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发生在77年前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痛的一页。对于这场骇人听闻的灾难,中方、日方以及西方的事件经历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留下了丰富的记录。时间过去了近70年,事件的幸存者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作为加害方的日本......
-
〓 史论结合直面现实——《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简评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理论界广泛关注,争议颇多。陈先达撰著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人民出版社出版),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回答,体现了史论结合、直面现实的特色。该书包括“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之路”三个部分。作者放眼人类社会数千年的发展史,探......
-
〓 《琉璃厂杂记》:手稿尘封百年今朝完整问世
《琉璃厂杂记》,周肇祥著,宋惕冰、赵珩、海波整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1月第一版,138.00元北京琉璃厂是一个承载了传统文人太多念想的地方,在鼎盛时期,这里开着中国书店、荣宝斋、宏宝堂、一得阁、清秘阁,聚集着仕人举子、文人墨客、文化商人、梨园艺人,出来进去的是数不清的古书字画、唐砖宋瓦、文房四宝、碑刻印信,由此......
-
〓 李学勤:为何要了解汉字——为《汉字例话》一书所作序言
《细说汉字》 左民安著 中信出版社甲骨文中的“文”、“云”、“羊”、“鱼” 编者按:《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是一本介绍汉字基本知识的普及读物。原书曾在上世纪80年代以《汉字例话》《汉字例话续编》刊行于世,深受读者喜爱。后来出版社将两册合于一本,改为现书名再次修订出版,并选配了与内容相关的460余副......
-
〓 中国现代美术之路:《与时代同行》
《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藏品大展》,中国美术馆主编,2013年6月出版旅行去 郑曼陀(月份牌) 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新中国美术发展的象征。1963年,毛泽东主席为中国美术馆题写馆名,确立了她作为国家美术博物馆的地位与性质,从那时候开始,她与中国美术的时代发......
-
〓 中国不止贡献“四大发明”
【核心提示】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多少项大发明?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任何一个新名录提出后引发争议,也属正常现象。造成分歧的原因,是一些学者将发明、发现、创造等混为一谈,而且评价发明创造的标准不一。4月26日,北京市华严北里一间简朴书房的主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华觉明,交给记者一份打印文稿,题目是......
-
〓 《留学人员与辛亥革命》出版
本报电(刘慧)近日,欧美同学会主编的《留学人员与辛亥革命》由华文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2011年由欧美同学会举办的“留学人员与辛亥革命”暨第二届中国留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优秀成果,从多角度、多方面论述了留学人员对辛亥革命和近代中国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留学人员与辛亥革命》首发式在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所举行。来自留学史、......
-
〓 《文与画》:汪曾祺“给人间送一点小小的温暖”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汪曾祺不仅文章漂亮,书画亦好,情之所至,极见灵性、底蕴。本书选其小品美文31篇及精美画作89幅,读者从中可见作者的才情。汪曾祺说自己的写作态度,只是“给人间送一点小小的温暖”,而他的画,“更是遣兴而已。所画多是‘芳春’——对生活的喜悦”。但其实他的文字是颇有功底......
-
〓 回望中华百年学术——记“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200种完成出版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部分作者 光明图片王国维《人间词》手稿 光明图片“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部分书籍 光明图片在当今的中国学界,商务印书馆译介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几乎无人不晓。因为,它“打开了一扇扇通向世界的大门”。与汇集了数千年来域外文明精华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不同,“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着眼于梳......
-
〓 《天行者》:抒写教师的苦难与高贵
2011年8月20日,中国文学的最高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刘醒龙《天行者》夺得桂冠。与其他问鼎该奖的作品不同的是,荣获“茅奖”后的一年多来,评论界对莫言的《蛙》、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等作品一直保持相当的热度,书市的畅销磅数也高居不下,然而对刘醒龙的《天行者》却一直反响平平,不论是文学界,还是教育界,大家都对这部“近......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