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抗战家书》: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
《抗战家书》收录了张自忠、左权、戴安澜、谢晋元等抗战先辈的100余封家书。一封封家书背后是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描绘出中国军民在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的心灵成长史,今天读来尤其心潮澎湃。和其它载体相比,家书有着鲜活的历史现场感。家书中既有高级将领一心保家卫国、恨不能为抗战死的爱国热忱,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谆谆叮咛;既有战......
-
〓 《天行者》:抒写教师的苦难与高贵
2011年8月20日,中国文学的最高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刘醒龙《天行者》夺得桂冠。与其他问鼎该奖的作品不同的是,荣获“茅奖”后的一年多来,评论界对莫言的《蛙》、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等作品一直保持相当的热度,书市的畅销磅数也高居不下,然而对刘醒龙的《天行者》却一直反响平平,不论是文学界,还是教育界,大家都对这部“近......
-
〓 中国古典数字工程丛书出版
本报厦门10月26日电(记者刘彬)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数字工程丛书之《孙子集》《老子集》和《列子集》,26日在厦门举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上亮相。这套丛书是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生前亲自规划指导的,历经30年完成的中国古籍整理辑佚的最新版本。 其中,《孙子集》新补得3.5万字,比《孙子》底本正文......
-
〓 斯人远去风范长留——读《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王戈 王作人 著 作家出版社 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和兰州大学校长的教育家江隆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更替,似乎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远去,更多时候成为相关史料中的一个名字,纷繁历史中的一个身影。 王戈、王作人两位写过不少小说力作的作家,在充分占有丰富资讯与一手史......
-
〓 领略大学问家特有的谦逊——《余英时文集》编辑杂忆
余英时近照 今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出版《余英时文集》十二卷本,适逢余英时荣获首届唐奖之汉学奖。2006年,《余英时文集》十卷本出版时,碰巧余先生于当年荣获被誉称为人文社科之诺贝尔奖的克鲁格奖。这真是巧合,更是缘分。此刻,回顾《文集》编辑的历程,有很多感悟。 《余英时文集》自2004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
〓 《上海文献汇编》:关于未来的历史
与其他早期开埠的中国城市一样,上海是中国现代城市化的标本和样板。特有的战略地位和发展优势,使之又是中国城市跻身世界舞台的先行者。民国时期是中国城市摆脱封建和殖民势力的羁绊,开始尝试独立自主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个时期虽然短暂,但无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 本卷为《馆藏民国珍贵史料丛刊》......
-
〓 论语随喜:可谓好学
作者简介:薛仁明:学者,现居台湾,著有《胡兰成·天地之始》、《万象历然》,其中《天地之始》以修行、美学的全面观照,试图还原一个历史人物的真实,在华人文化圈获得广泛关注。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篇)谈孔子之“学”,必及“悦”“乐”二字;而论孔子的“好学”,首先,......
-
〓 新书架之《戏台与社会:明清山西戏台研究》
《戏台与社会:明清山西戏台研究》:段建宏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戏台为切入点,运用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山西戏台进行研究,对国家与社会、大传统与小传统、民间信仰等方面进行解读,拓展了戏台研究视阈,丰富了社会史研究。...
-
〓 《詹锳全集》首发式隆重举行
8月25日上午,《詹锳全集》首发式隆重举行。本书主编、原国家图书馆馆长、党委书记詹福瑞,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张志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党委书记、《文学遗产》主编刘跃进,《文心雕龙》学会常务副会长左东岭,河北大学副校长杨学新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首发式。杨学新回顾了詹锳先生的一生,高度评价了他的学术成......
-
〓 把中国文化推向全球视角——读《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
清华学堂 《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一书,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现任五位教授撰写的一组文章纂辑而成。五篇文章本非为同一议题撰写,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全球化的背景和全球史的视野。 在全球化浪潮日益高涨的国际环境中,全球史研究逐渐成为历史研究的新潮流。全球史可视作一种史学方法论,旨在打破民族国家的局限,以世界一体的宏大......
-
〓 追寻宋代诗词之间相互影响的轨迹——读《南宋前期诗词文体互渗研究》
任何一种文体形式都有产生、发展、固化的过程,其固化过程也就意味着僵化和死亡的开始,因此,文体发展常常需要借助于不同文体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借助新的文体元素使旧有文体突破原有传统范式,创造新的生命活力。文体史演变就是一部尊体与破体、破体与尊体的发展史。 宋代的诗与词,就其分类而言,都属于诗歌范畴。词为诗余,诗......
-
〓 汤一介遗稿《我们三代人》出版追述汤氏家风记录文化变迁
《我们三代人》书影 资料图片1957年,汤用彤给汤一介(中)和杨辛(左)讲课。资料图片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少年时代,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就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吟诵庾信的《哀江南赋》。年过七旬后,汤一介着手追述自家的家风,用三年时间陆续写成书稿,并将之定名为《我们三代人》。然而,书......
-
〓 “每刨一个坑都挖出一口深井”——杨义与《论语还原》
杨义近照 本报记者 刘彬摄《论语还原》书影 《论语》何以称《论语》,而不是按照《老子》《孙子》《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的义例称为《孔子》?作为儒学创立者,出生于武士家庭的孔子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感慨发生于何种现场? 带着52个疑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研......
-
〓 一代人著一代人的书—专家学者畅谈编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心得
书法《前赤壁赋》(部分) 【编者按】丰富的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奠基了一座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宝库。如何以敏锐的眼光激活经典中的范本,发现尚未被充分认识的基因?如何使经典薪火相传?为此,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举全力编纂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一代人著一代人的书。我们在编选过程中,再次......
-
〓 七月光明书榜之《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
《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 茅海建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为近代史上的著名事件,戊戌变法已为人熟知。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康有为、梁启超,政变后避往海外,完成一系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著述,也成为后来研究戊戌变法的重要史料。 毫无疑问,康、梁是当事人,他们的著述自然有着很高的价值,但他们著述的目的,不......
-
〓 《京都流年》很京都,很日本
奈良本辰也 郭红松绘《京都流年——日本的美意识与历史风景》(以下简称《京都流年》)一经出版,就有评介文字称,“世界上再没有这样的一座城市,如京都那样近乎完美地把唐诗宋词化成唯美的街景;唐朝风韵在中国已然难以寻觅,然而在京都,却处处是它生动的注脚”;还有的说:“《京都流年》:盛唐余音在他乡”,他们都把《京都流年》当成了......
-
〓 《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填补少数民族曲艺的空白
谈及少数民族曲艺,我们不觉会联想到长卷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眼前会浮现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演出场面。然而,一直以来,少数民族曲艺都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最近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填补了这一空白。随着时代的发展,曲艺面临着如何继承各民族传统、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受社会学界要重写中国文化史、文学史、......
-
〓 九州出版社系统编校出版徐复观生平著述
本报讯(记者陈菁霞、鲁大智) 九州出版社最近在京举行《徐复观全集》发布会。《徐复观全集》所收各类著述共25种,26册,全书近800万字。《徐复观全集》对其生平著述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编校整理,展现了徐复观先生一生著述全貌,更将徐复观先生的生平交谊及其关于文化、艺术、文学、时评等方面著述以崭新的形式加以呈现。 ......
-
〓 新书架:《我在故宫修文物》
《我在故宫修文物》萧寒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央视热播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侧重于文物修复的日常工作,新近出版的同名图书则侧重于讲述故宫里文物修复师们与文物摩挲交流的故事。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一群身怀绝技、妙手回春的文物修复师,默默地坚守在故宫里,日复一日地打理着价值连城的国宝,他们是故宫里的钟表匠、青铜匠、摹画工、......
-
〓 《古典禅研究》:禅学研究的新进路
几经等待,贾晋华教授的力作《古典禅研究——中唐至五代禅宗发展新探》终于以简体修订本的形式在内地出版。贾晋华初以唐代文学研究崭露头角,如今又在禅学领域丕显峥嵘,《古典禅研究》一书便是其相关研究的最好总结。 全书共分十章。在第一章导论中,作者开宗明义,阐述了“古典禅(classical Chan Buddhi......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