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晏子狐裘三十年
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车一乘,及墓而反。国君七个,遣车七乘,大夫五个,遣车五乘,晏子焉知礼。”——出自《国学宝典》之“经部·十三经”《礼记·檀弓下》晏子(前578-前500),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卿相,辅政长达......
-
〓 钱念孙代表:告老还乡,做“新乡贤”
不论是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都把“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我以为倡导和启动中国古代和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告老还乡”做法,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到当下一个很热的词“新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野沃土茁壮生长的重要......
-
〓 典故中的马
王亥训马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很凶悍,但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只以草为食。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黄帝让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外边的野马都冲进木栏,和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过了不......
-
〓 大家手笔: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经过千百年时间积淀下来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尊严,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记。要将世界上各民族长期形成的、千差万别的文化变成单一文化,是不可想象的;世界文化失去多姿多彩而变成单一文化,也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这样一种文化对于未来世界稳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在......
-
〓 张良拾鞋受兵书
(张)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
-
〓 张择端的春天之旅
每逢面对那些久远的墨迹,我都会怦然心动。除了感叹古代艺术家的惊人技法,心里还会联想到那些纸页背后的故事,就像我每当看到沉落到飞檐上的夕阳,心里总会想起李煜的那首《乌夜啼》:“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浮现出那些在紫禁城出现过又消失掉的人与事。看见书画,我们见到的不只是书画,而是它们与时代的互......
-
〓 蒋守谦:细品《衙斋听竹》图
郑燮《衙斋听竹》图 在郑板桥创作的诸多墨竹图中,有一幅表现他灾年为官、心系民瘼情怀的佳作。这个作品,其画面主要由四株浓淡相宜、疏密有致的修竹和一首情真意切、深沉隽永的题画诗,以及作者别具一格的题款构成。四株修竹中,两株为清瘦高耸,枝叶萧萧的成竹;另外两株是新篁,柔弱娇嫩,有如孩子依偎父母似地依偎着那两株成竹。题画......
-
〓 教材之窗:语文教材的变迁
语文课本是对时代变迁作出迅速反应的重要载体之一,审视母语教育的课本,也即是回顾近百年来社会价值的快速变迁,重读整个民族生存状态的投影。 除了简单的识字课本外,在中国封建时代,基本上没有一本真正的母语教材。识字、习字外,儒家经典基本上就充当着母语教材的角色。 民国时期,曾经出现过语文教学的短暂繁荣,像......
-
〓 文化地标:南锣鼓巷的前世今生
南锣鼓巷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锣鼓巷雨儿胡同,走进了两个四合院,和老街坊们聊起了家常,这着实让这条串联古今的古巷“火”了一把。如今再去南锣鼓巷的游客,除了寻找老北京的文化记忆与新北京的时尚符号以外,还必去习总书记走过的雨儿胡同留个影儿。 原名罗锅巷的锣鼓巷是随着元大都一同建立而成的。如今......
-
〓 山的温度——品读吴为山雕塑艺术
问 道(雕塑)睡 童(雕塑)三月二日,中央党校为吴为山先生大型青铜雕塑《问道》落成,举行隆重揭幕仪式。天公作美。这一天应该是开春以来最温暖的一天。党校掠燕湖北岸,柳影初绿,鸭戏湖中,在暖暖的春天里,先贤问道,孔子温和宁静,老子襟怀隐秘,春风未泯,徐徐又度,一种巨大的文化自信的热流情满怀中。于是,我想到山的温度。这温度既......
-
〓 运筹帷幄的纸上谈兵皇帝“弈”闻趣事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在说过了马球篇和狩猎篇之后,今天登场的主角将是那黑白分明的棋盘世界。手谈、坐隐、烂柯,从这些五花八门的别称看来,围棋的确是一项被文化反思填满了每一个角落的运动。如果从帝王运动的“常规原则”考虑,它自然是运筹帷幄的纸上谈兵,而在这其中就发生过不少奇闻趣事。梁武帝醉心围棋害高僧南朝梁武帝萧衍,这位爱好文......
-
〓 光明论坛·温故: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
2017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共迎丁酉新春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共各级党委要为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提供支持,认真听取和积极采纳党外人士意见和建议,协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这是执政党应有的胸襟。”“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出自《宋史》卷347......
-
〓 兔子尾巴长不了兔子形象坏不了
2011年的兔不像2012年的龙,几乎是中国特有的生肖文化。在十二生肖中,兔子排行老四,不算特别突出。但从世界范围来说,兔子又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各个国家都有经典的兔子形象。我想,这是基于兔子的某些共性,它是小型动物,外表乖巧,性情温顺,动作敏捷,其特别的形象在动物中也算独树一帜。中国的兔文化兔子在中国文化中表现出两面性......
-
〓 回到1662年:南明在缅甸的流亡史
【编者按】缅甸是位于中国西南最重要的邻国之一,昂山素季今日访华,掀开中缅关系史新的一页。两国在历史上恩怨纠缠,有信赖也有猜忌。当如今进入复杂的全球化博弈的时候,中缅关系就变成了更复杂的棋局。当然,不会改变的是,它将永远是中国的邻居。不妨回到1662年那个南明小朝廷风雨飘摇的时代,看看两国曾经的旧影。1661年12月,缅......
-
〓 张僧繇画龙点睛
梁张僧繇,吴人也。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书阁,知画事。……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不点眼睛,即恐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遂点二龙,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而上天;二龙未点眼睛者见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张僧繇是南朝梁时著名的大画家,画艺高超,出神入化。当时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
〓 “鸡”:字里字外有学问
守夜循职报晓声,见食相唤不相争。冠文距武且兼勇,十二生肖占有名。鸡,鸟纲,雉科家禽。远在游猎时代,鸡就和人生活在一起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鸡字就有10种以上的写法。图一、图二似鸡侧视状,图三为鸡正立而头朝左状。由字形不难看出这三个字属象形字,造字的先民画出了一只只扬脖挺射、肉冠矗立、引颈司晨的公鸡形象。后来,为怕人们把......
-
〓 古代女神炼成记——亲们,三八节快乐!
如果古代有时尚圈的话,那一定是在中国。那时的东瀛、新罗,都效仿中国女子的服饰、装扮,毫不谦虚地说,中国是全世界的时尚风向标。发型是一个女人的灵魂,女人的发式千变万化,不同的发型展现不同的风采。汉代流行坠马髻,形如人将要从马上坠下。魏晋南北朝流行椎髻发,形状像椎,其中的结鬟式发型,配上首饰,华丽高雅,是最尊贵的发式,在皇......
-
〓 晋文公好苴服
昔者晋文公好苴服。当文公之时,晋国之士,大布之衣,样羊之裘,练帛之冠,且苴之屦,入见文公,出以践之朝。故苴服为其难为也,然后为,而文公说之,未逾于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乡其上也。——出自《国学宝典》之“子部·诸子”《墨子·兼爱上》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春秋五霸之一。本为晋国为公子,谦而好学,贤而下士。后受迫害离开晋国,游......
-
〓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山水诗中的谢灵运
制图:蔡华伟山水映射了谢灵运的内心世界,在他的诗歌中翻江倒海。到了谢灵运,山水成为了中国诗人抒情写意最好的载体,也是寄放情思最好的处所。温州瓯江(又名永嘉江)中有一孤屿,当地人称作江心屿,曾经是晋宋之际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不羁的诗魂常常沉溺与耽游之地。也就是这样一个激流中的孤独岛屿,见证了1500多年前一位在历史深处留下诗......
-
〓 诗说节气: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淮南子·天文训》记载:立冬后“加十五日指亥则小雪”。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古人将小雪分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古时五日为一候。古人认为,一侯阳气上升,阴气下沉,使得虹藏而不见;二候天空中阳......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