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先秦法家思想
本网:墨客网 | 阅读次数:1845次 | 更新时间:2017-09-15 13:30:37
在漫长的中国思想史中, 先秦的法家思想都是塑造中华法系的主要思想力量,法家思想崇尚"以法治国”, 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对近代史以前二千年中国成文法制的影响很大,下面我们就溯本求源看看先秦法家思想的发展历史。
早在公元前536年,执政于郑的子产将刑法铸在金属鼎上,公布于众,"三月,郑人铸刑书"(《左传·昭公六年》)。之后,李悝在魏国提倡"尽地力之教";吴起在楚国"明法审令";申不害在韩国"内修政教,外应诸侯",都相继公布刑法,以及战国早期,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这些政治家有几位便是后来的法家先驱者。当时,孔子、孟子为推行儒家的"内圣外王"而奔波于列国终不得展其志时,李悝、商鞅、申不害等一干法家人物则位极人臣,实现着他们富国强兵的夙愿。更有齐国名相管仲,曾以最初的法家理念托起了春秋时第一个强大的霸主齐恒公。
法家学说强调"法"(就是法律、法令,是要求臣民必须遵守的)、"术"(术就是权术,是君王控制驾驭臣民的手段和策略)、"势"(势就是权势,包括地位和权利,是君临臣民的客观条件)。法家人物对这些各有侧重,商君任法,申子用术,慎到重势。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本为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 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 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后来,李斯和秦始皇就是充分发挥了他的思想,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
法家的文献流传至今的主要有《管子》(作者不只一人,系战国至汉代间人托管仲之名而编撰)八十六篇,今存七十六篇。《商君书》(为商鞅及其后学者的著述合编)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为韩非所著(或有少部分他人的著作混入);《韩非子》(为韩非所著,或有少部分他人的著作混入)五十五篇,今俱存。
以上阐述了法家思想的历史,主张和现存的文献,下面我想举一两个法家思想治世的具体例子略作佐证:首先我想先谈谈申不害治韩的例子, 申不害, 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之一,郑州荥阳人,曾任韩昭侯相国,执政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加强集权统治。使韩国国治兵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老子韩非列传》中也有韩国“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的记述。另一个例子是著名的商鞅变法, 商鞅(又名公孙鞅、卫鞅,后来又称商君),年轻时曾在魏国任职, 由于在魏不得志,他在公元前361年去秦,以应秦的新君孝公的招贤,并且协助秦孝公收复公元前385年丧失给魏的黄河西部的领土,商鞅很快取得了孝公的信任,从公元前359年起的20年中,进行了激进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在政治方面,秦的一部分领土分成了31个县,各县由一个县令掌管(据推测县令由中央任命)。在经济方面,农战“本业”得到鼓励,经营和制造奢侈品的“末业”要加以限制。在农业方面,废除了旧的固定的占地制度(井田制)——农户为其封建主耕种大小大致相等的地块——而代之以单位面积可以不同的更为灵活的制度。在法律方面,坚持法必须昭告众人。在皇宫门前立柱,以便在上面张贴新的法令,同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罚不讳强大。” 在奖励方面,为了奖励功绩,设置了分等级的荣誉爵位,按传统的说法,爵位共18级。它们具有独特的称号,如公士(初级,最低级)、不更(四级)和五大夫(九级)。在一开始,爵位可能赐给有军功的人(“日斩一首者爵一级”)。爵位显然不是世袭的,但有些随爵位而来的土地可能是世袭的。取得爵位,可以不同程度地免除劳役或税赋,就某些爵位来说,还可以得到土地或官职的赏赐。通过商鞅变法,秦的国力不断壮大,李斯在《谏逐客疏》也曾盛赞商鞅变法,”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可见商鞅变法为秦国一统华夏奠定了良好的统治基础。
任何一种思想都有不完善的地方,法家思想也不例外。如法家思想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但是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剑桥秦汉史上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说在很多大的历史事件上如: 秦灭东方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法家的作用还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法家思想于今,也有可鉴借处。如"废私立公"的道德追求,在这点上,所有法家人物都达成了共识。"废私立公"是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公无私"的公私观是一致的,是最高尚的公私观,它曾把我们民族的"利他"精神,推到了最高位置,对后世及及现在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如《管子》中提到"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齐法家所说的"四维"(礼义廉耻)作为四大传统美德,到了今天也依然有它们的独特价值。通俗、简单来说,"礼"指文明礼貌;"义"指正义行为;"廉"指廉洁奉公精神;"耻"指指的是要有羞耻感。这些思想,到了如今,我们自应正确重申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