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2)
本网:墨客网 | 阅读次数:1341次 | 更新时间:2017-09-15 13:30:00
《韩非子·解老》中提到:“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之谓福。而福本于有祸。故曰:‘祸兮福之所倚。’以成其功也。”意思是说:人有了祸殃,心里就会畏惧害怕;心里畏惧害怕,行为就会端正;行为端正,对事情的思考就会比较成熟;思考成熟,就可获得事物的真理。行为端正,就不再有殃祸患害,就能尽享天年。获得事物的理,就必定能成功。尽享天年,就能保全自身而长寿。必能成功,就能获得富和贵。保全自身、长寿、富有、尊贵,这些都是福分,而这些福分最初来源于有了灾祸。所以说灾祸是依倚着福气而来的,灾祸成就了幸福的功业。这段话中“祸兮福之所倚”以及《解老》中“祸,本生于有福”,都说明了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的道理,这和现代唯物主义的思想也是一致的。
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韩非强调功用,反对空洞浮华。这种批判主要是针对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无用所发的,韩非尽管师从儒家的老师荀子,但是他有自己的理论,不跟着老师做应声虫。他认为儒家的那一套仁义的理论在战国的环境中是不适用的,就像蛀虫一样危害极大。因此,他在其代表作《五蠹》中花了大量的笔墨来举例反复说明采用儒家理论对国家会造成的危害,并对不具有实用价值而只是从外头看着好看的东西坚决排斥,这也是他极力奉劝君主们执用严酷刑法的原因。在他看来,治国时严格依法还不到位,还得用最重的刑罚,对小罪也用重刑,以此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
韩非讲了《买椟还珠》的故事:有一个楚国人想在郑国出售珍珠。卖之前他动了动脑子,不是直接卖这颗珍珠,而是先用木兰木给珍珠做了一个精美的盒子,用桂椒来醺它,用珍珠玉石来点缀它,用紫色的玫瑰石装饰它,用绿色的翡翠镶嵌它。有一个郑国人看到了很喜欢,就买下了木盒,可他只喜欢木盒而把盒里的珍珠还给了珠宝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