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14)
本网:墨客网 | 阅读次数:1422次 | 更新时间:2017-09-15 13:29:57
在这种形势下纣王不仅不悬崖勒马,反而更加恣意妄为。这时微子见大势已去逃出了国都。商朝的太师、少师也拿着商家的祭器和乐器投奔了周人。箕子忧心忡忡,一筹莫展,只得装疯,却被纣王囚禁起来。比干冒死进谏,劝纣王励精图治,纣王不听,他三天不出宫门。纣王恼羞成怒,说:“我听说叔父的心有七个孔,与平常人不一样。”下令把比干杀了,拿出他的心来观看。纣王的残暴与昏庸,使商朝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忠臣或被杀,或逃亡。这样一来,商朝的统治更加摇摇欲坠,而周则加快了讨伐商朝的步伐。
西伯侯姬昌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周武王。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挥师东进,诸侯纷纷响应。讨伐大军渡过黄河,进逼到商都郊外的牧野,纣王也调来大量的兵力对峙。二月甲子日这天黎明,周武王向商军发起了总攻。双方一交战,纣王的军队便纷纷倒戈,回过头去猛攻纣王。纣王大败逃回商都,来到他平日聚敛财富的鹿台,全身裹满了珍宝,跳进火堆自焚而死。这个暴君连同他多年搜刮的财富一起化为灰烬。
商朝被西周灭掉,是守势而不抱法的一个实证。事实上,在纣王继位之前,商朝已经因为没有实行法治而国力衰退,国内形势趋于不稳。纣王继位后,不但没有着手治理,反而倒行逆施,贪图享受,任用奸臣,大肆迫害忠良。而周文王与周武王则“抱法处势”,深得民心,勤于政事,吸引贤才,国力自然大为增强,最终灭了商纣。这是韩非“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思想的一个例证。
义利之争,因功论赏“利”为先
义利之争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人们在谈论经济问题时更无法回避这个问题。春秋战国时代,各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方面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讲仁义,不赞成言利。孟子比孔子更突出,只要自然经济,恢复井田制,反对一切重利思想。另一方面的极端则是韩非,认为人性绝对自私自利,主张充分利用这种自利思想,追求经济利益。其余各家则既讲仁义也讲自利,对义与利的着重程度又各有不同。各家在经济问题上的见解,往往与这一根本观点有关。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