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7)
本网:墨客网 | 阅读次数:1342次 | 更新时间:2017-09-15 13:29:57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根据道家的观点,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事物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顺利发展,如果人为干涉事物的发展进程,按照某种主观愿望去干预或改变事物的自然状态,其结果只会是揠苗助长。因此,明智的人应该采取无为之道来养生治世。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当然,无为而治的“无为”绝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自然不妄为。
《道德经》不论谈天道还是谈人道,所关心的都是把握和应对人世间的祸福,如何以最聪明的做法来把祸患减低到最低的限度,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韩非把老子的无为之术与为君之道相结合,主张君主不应该依靠自己的智慧治理国家,而是能够任用贤能之士,让他们发挥才能。《韩非子·主道》中说“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贤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君主则不用亲临百事,以达到“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的目的。
治理国家不是君主一个人能够做好的,要做到无为而治,君主首先要明确分工职能,君臣上下各司其职。让各人都处在自己合宜的位置上,这样才能做到无为而治。韩非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让公鸡打鸣报晓,让猫捕捉老鼠,公鸡和猫各干各的活一点都不费劲,这是它们的本能。如果使用大臣也像这样能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君主就可以虚静无为了。如果君主有了特长而亲自加以施展,治理起国家反而会不得法。君主如果自高自大喜欢逞能,就会成为臣下欺骗的对象;君主如果有了口才智慧而好发表议论来卖弄自己的小聪明,臣下就会轻视君主的才能而不踏实工作。
韩非认为,为了避免臣下揣度圣意,君主应该去掉好恶使内心虚静。君主不表现自己的智慧,臣下就不敢轻举妄动。君主按照臣下所做的和开始时所承诺的预期是否相符来考察臣下,以确定惩罚和赏赐。君主要明察秋毫,才能确定赏罚,才能真正无为而无不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