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从2011年开始,陆续推出《名家随笔丛书》,邀请名家通过回忆、思考,总结社会实践、学术研究和人生经历,彰显人性之真、善、美,为大众读者提供高品质的、启迪性强的原创性图书。《名家随笔丛书》根据作者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类、历史文学类、艺术类、科学技术类、教育文化类、时政经济类。从书的作者均为专业领域贡献突出、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道德品质高尚、人文情怀浓厚、文字功底好,文笔流畅的知名学者及专家。作品像一股清泉,纯净着着人们的心灵。
《名家随笔丛书》第一辑共五本书已全部出版,内容涵盖了科学技术领域学者的人文作品:黄且圆(《大学者》)、何兆武(《何兆武思想文化随笔》)、顾毓琇(《中国的文艺复兴》)、茅以升(《通往现代化之桥》)、李四光(《李四光和他的时代》)。
近期最新推出的《大学者》着重反映了中国近现代七位著名科学家胡先骕(中国植物学奠基人)、孟昭英(中国电子学奠基人)、陈省身(微分几何之父)、黄万里(中国水利学泰斗)、彭恒武(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王元(华罗庚数学奖得主)、丘成桐(菲尔兹奖得主)等七位科学家追求真理、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该书的作者为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黄且圆先生,数学家杨乐的妻子。钱学森呼唤大师的世纪之问,或许在《大学者》这本书以及丛书中可以找到答案。书中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前后培养的学者与1952年我国大学院系调整以后培养的人才对照比较,发现我国理工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受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影响很大,专注于理工科的专业教育,忽视人文社科理念的熏陶。这样的人才,虽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在专业领域的工作中或有优秀的表现,但是缺乏文史哲修养,难以形成系统的学术思想,很难成为大学者。真正的大师,不仅要有博大精深的学术修养和卓有建树的理论创新,更要有普世价值的人文关怀和献身真理的人格精神。
《中国的文艺复兴》作者顾毓琇是一位文理兼通的大师,虽是理工博士出身,但在文学、艺术、宗教、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有杰出的成就与作品。该书写于1947年,是讨论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比较系统、全面的论著。书中认为,民族复兴运动包括三大要素:政治革命、社会改造、文艺复兴,这三个运动缺一不可。通过比较欧洲和印度的民族复兴运动的同异,分析了中国民族复兴运动的特点和历史任务。“纵”的方面,从天文、水利、音乐、度量衡等诸方面论证中华民族祖先的创造的活力,是很好的有关“现代性”之“多元化”的早期的论述;“横”的方面,论述了“文化交流”对于更新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本书另一部分内容是中国经济的改造,从社会改革和经济协调、民主理想与和平建设、挽救中国工业危机、振兴中国实业等角度,为中国20世纪40年代寻找出路,时光过去70年,但顾先生的思想却依然闪光。
《何兆武思想文化随笔》收录了何兆武先生30多年来在思想史、历史、社会、中西文化比较、近现代史等领域重要的代表性随笔文章。何先生提出要建立一种文化健康发展的批评机制,对学术上的“假冒伪劣”等危及文化健康发展的现象,给予打击和治理;行政干预对学术不利,学术问题应由学术上去解决;学术上的带头人不应由领导用行政的办法去“封”,应由学术界自己评定。何先生对历史学及其价值有非常独特的研究和探索,对当代人具有启迪意义,其研究从不拘泥,追求自由学术,是中国学术复兴值得借鉴的方法论。
《李四光和他的时代》收录了李四光多篇代表性科普文章、随笔、书信等。从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中,读者可以感受到李四光先生富有民族自豪感和社会正义感,体会到他矢志不移的科学事业心和进取心。这些文字反映出李四光的治学精神、高尚人品和艺术素养,是李四光先生留给我们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通往现代化之桥》收录了茅以升先生关于桥梁科学、科学研究、科学道德、科学家与工程师、纪念师友的科普文章和随笔,他以清新朴实的笔触向读者款款叙述了我国桥梁建设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一代学人茅以升的为人、治学和修养,他那爱国如家、正义凛然、追求学术、求知上进的精神,令人感佩。
阅读这些名人随笔不仅可以明理,可以增长见识,可以启迪智慧,而且从文中所述所论种种,能悟到、见到科学家的气节、操守、情趣、情怀、个性等等。见人所未能见,言人所不曾言,有独到的发现、见解与表达,让人久久不能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