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中,全面著录盛清皇室书画收藏的《石渠宝笈》,是必备的参考资料;而在收藏拍卖市场上,经《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也是众人关注的重点,是作品价值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遗憾的是,《石渠宝笈》仅仅是对书画作品的文字描述和记录,其中仅有少数美术史名作由于公开出版而人所能详。大部分著录作品,分散到了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以及私人藏家手中,世人难得一见。由于文字著录与书画作品的分离,给研究者带来诸多不便。为了弥补这一遗憾,2008年,故宫博物院与江西出版集团决定合作编辑出版故宫博物院藏清内府抄本合编《〈石渠宝笈〉精选配图版》,由故宫出版社和江西美术出版社联合执行,以最大程度展现《石渠宝笈》著录作品之面貌。
首先,建立了一支专业的编辑出版团队,保证出版质量。
由著名古书画研究专家、中央美术学院薛永年教授和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连起先生担任主编,制定总体编辑原则以及体例;分卷主编以及撰文作者,均为各大博物馆古书画领域专业研究人员;责任编辑经验丰富,都有艺术史博士硕士的教育背景。
《石渠宝笈》著录作品情况非常复杂,大致有以下几类情况:一、《石渠宝笈》记载不详的同一名称的若干作品,需要根据作品的时间前后、作品风格、装裱形式、钤印等情况综合判断。如《石渠宝笈》著录的碑帖中,版本众多,同名作品亦有,仅《懋勤殿法帖》就有数种,哪一种是《石渠宝笈》所著录的,都需要专家进行详细查阅考证。二、有的作品散佚了,也有同一件作品现藏两地,一部分藏在这个博物馆,一部分藏在另外一个博物馆,如张雨《自书诗帖》共三册,前两册藏上海博物馆,第三册为跋语,藏于吉林省博物院。三、有的作品在流传过程中残损,如宋陈洎《自书诗帖》,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贮御书房》,现仅存“廻望離亭映楚山……湖上逢漁者”这一段内容。四、在流传过程中,有的作品装裱形式发生了改变。如韩滉的《文苑图》,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贮重华宫》,原为《历代名绘册》中的一页,今改裱为卷。五、本着与原著一一对应的原则,进行了严苛的删选工作。有的作品有石渠宝笈部分印章,但并未收录到本书中。如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元王冕《墨梅图轴》,有“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等诸印,但与《石渠宝笈》著录多件王冕墨梅图均不符,因此不能收录。六、在编辑过程中发现《石渠宝笈》手抄讹误的情况。如明沈周《溪桥雨景》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贮养心殿》,著录为绢本,实物为纸本,其他记载吻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给编辑工作增添了很多难度。与其说这是一项编辑出版工作,不如说,这是由编辑出版工作带动的学术研究。在编辑过程中,整个团队对于收录作品进行了大量讨论和甄选,根据《石渠宝笈》记载,逐一对照作品尺寸、质地、画面内容、钤印,最大程度选上确认为《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而对于某些实在无法确认的作品,只能存疑放弃。同时,编辑团队针对这些复杂情况,制定了科学的体例规范,既保证了作品与《石渠宝笈》记载相符,又补充朝代、作者名等信息,并将相关需要说明的事宜(如作品是否完整、是否有专家鉴定意见等)在备注中一一列出,增加了大量的参考信息,便于读者全方位理解作品。
其次,文字部分首次选用了故宫博物院所藏珍贵底本。
《石渠宝笈》作为书画研究的重要参考书,国人早就看到其价值,曾有过多次印刷出版。《石渠宝笈》初续两编有过民国七年(1918年)上海涵芬楼影印本(初编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续编版本未详);续编有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开平谭氏区斋影印本(版本不详)。后来,1969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影印《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合刊本;1988年上海书店翻印台北故宫博物院影印《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合刊本。此本流传较广,成为书画鉴定研究的必要参考书。但以上诸多版本,均为单色印刷。现流行的各版台北故宫本,因多次翻印,字迹模糊,且有所缺失。本次出版的《〈石渠宝笈〉精选配图版》文字底本,首次采用故宫博物院藏清内府朱丝栏精抄本,字体端秀,双色印刷,清晰美观,较好地反映了原书朱栏墨书的风貌。且通过与台北故宫本、四库全书本的比对,发现著录略有差异,对于版本学研究很有价值。
第三,精心编制索引,方便读者查阅。
一定程度而言,《石渠宝笈》是作为查阅中国古代书画的工具书使用的。既然是工具书,最重要的就是查阅检索方便。本次出版,特邀请石渠研究专家全局考虑各种复杂情况,以不同方式编制详尽索引,使读者能够从不同角度迅速查找作品,解决了其他版本《石渠宝笈》影印图书难以查阅的问题,真正方便大多数读者使用。《〈石渠宝笈〉精选配图版》的文字部分,以人名为标准提供三种索引,分别为:人名索引\清帝索引\姓氏未详佚名;以作品性质区分,又提供了集锦\缂丝绣线\版本碑帖等小类索引。而多人合作作品,分列于每个作者名下;集锦中的作品,每一单幅又分别单列索引。每类索引中,又有科学精准之排序。而图册部分,每一作品都注明了其文字版本中著录的页码,方便读者迅速核对其文字说明。这样就真正做到了便于检索使用。
第四,整合多家博物馆藏资源,《石渠宝笈》著录作品首次集中展示。
此次出版,编辑团队努力查阅各种信息,摸清《石渠宝笈》现藏情况,多方面联系藏品单位,重金购买图片版权,汇聚了各大博物馆《石渠宝笈》藏品之精华。联系的收藏单位,国内有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无锡博物院等;海外有波士顿美术馆、弗里尔及赛克勒美术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纳尔逊·阿金斯艺术博物馆等。仅图版即汇聚为二十卷,可谓《石渠宝笈》书画珍品的首次大规模展示。昔日皇家秘藏,今日化身千万,也使读者能够享受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盛宴。
第五,完整展现作品,披露珍贵的藏品信息。
以往出版古代书画图录,多仅展示画芯部分。这虽然能够让读者了解画家笔墨、构图等风格特征,但对于古书画研究鉴定而言,风格仅为其中一个方面。书画的装裱形式、装裱材料,亦提供了大量历史信息;而画芯前后的题跋,更是书画研究鉴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甚至很多名家自己作品所存甚少或散佚,但其题跋却在某人作品上出现,这更是书画研究史上的珍贵资料。《〈石渠宝笈〉精选配图版》在编辑之初即确定了完整展示作品的思路,编辑团队与各博物院进行了大量沟通协调工作,使得大部分作品都能够重新拍摄,全貌展现于读者面前。例如碑帖作品即全貌再现,包括封面夹板、前后副页、题跋等。本书对于中国古代书画装裱研究亦有参考价值。
第六,皇族及清宫廷画家作品的汇聚。
在传统中国美术史观念中,以文人画为重点研究对象,清皇族书画以及清宫廷绘画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但在新的艺术史观念下,宫廷绘画的历史性、纪实性以及中西结合的风格特征,都逐渐成为美术史上重要的课题。在拍卖市场,这类作品逐渐受到藏家的青睐。但馆藏皇族以及宫廷书画作品很少披露,远远不能满足研究鉴定的需要。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所藏书画作品有二十多万件,其中有大量被《石渠宝笈》著录的清朝皇族及宫廷书画作品,但很少出版以及展览。2012年底,故宫博物院藏品清理完毕,在此基础上,本次出版首次收录了大量康雍乾嘉四帝以及永瑆等皇族画家作品,以及董邦达、张宗苍、金廷标、方琮等宫廷画家力作。在碑帖一卷中更是精选了从未出版过的《圣祖仁皇帝御笔临黄庭坚书唐吴筠步虚词墨刻》、《御刻墨妙轩法帖》、《刘墉清爱堂石刻》等。
第七,披露大量鉴定信息。
《石渠宝笈》为乾嘉时期皇家书画著录,当时由于条件所限,很多判断并不准确,存在不少伪作。在本次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组充分参考启功、徐邦达等先生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意见,对老专家们鉴定过的作品以及有不同意见的,都标注其评价。尤其是博物馆还提供了一些未公开发表的老专家们的审阅意见,这无疑为我们欣赏、研究学习作品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有知名专家明确意见的,以博物馆提供意见为准。
经过五年辛苦工作,《〈石渠宝笈〉精选配图版》终于要与读者见面了。作为这套书的编辑人员,我们甚感欣慰,又深觉惶恐。《石渠宝笈》像一片深广而辽阔的海洋,我们欣赏了它蕴含的各种宝藏,也知道它布满暗礁,甚至时不时掀起一些风浪。作为一个小小的团队,我们已尽自己的力量,描绘我们所见到的风景,其中会有很多缺失,很多空白,很多遗憾,很多不足,只能留待后来人继续前行,不断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