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洪波)继《史记》《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修订本相继面世之后,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的新成果——《辽史》修订本日前正式出版。5月15日,“薪尽火传——刘浦江与《辽史》修订本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与会者高度评价了《辽史》修订本的学术质量,表达了对为《辽史》修订鞠躬尽瘁的刘浦江教授的缅怀之情。
“在‘二十四史’中,《辽史》是公认编得最糟的,记得当年读百纳本《辽史》,像是看天书,后来读冯家昇、陈述先生完成的点校本,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现在修订本的质量比点校本又有不小提升。点校本约90万字,修订本约97万字,不是仅仅多了7万字,刘浦江和他领导的团队所花的功夫和力气是难以计量的。修订本可以说是近几十年辽史研究的一个集大成之作。”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王曾瑜说。
与会者认为,《辽史》修订本质量的提升有赖于近40多年来辽史研究的推进、契丹文字解读水平的提高、大量辽代碑刻墓志的出土等等。“陈述先生点校《辽史》是在文革中,是集中在中华书局封闭工作,可说是‘闭门造车’。而今天刘浦江教授的团队与整个学界保持密切联系,有关研究成果和考古发现都能及时获得并在修订中予以吸收。此外,书稿在学界反复循环地征求意见和再修改,修订本可说是整个《辽史》学界集体智慧的结晶,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国家辽史研究的水平。”中国社科院民族所研究员刘凤翥说。
与会者认为,《辽史》修订本的问世对辽史研究将发挥巨大推动作用。“谈到辽史研究,人们都都爱用‘冷清寂寞’四字来形容,我觉得没有这么悲观。”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宋德金说。“20世纪之前,辽史确实少有人问津,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辽史》校勘的著作相继问世,使得一直被诟病的《辽史》成了大体上可读之书。近三四十年来,辽史研究论著数量增加很快,对契丹文字解读超过前人,吸收考古资料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很惊人。现在从事辽史研究的中青年学者起点较高,通晓外文、契丹文、蒙文等语言文字的学者越来越多,断代史研究日益向打通辽、宋、金、元史的方向发展,将辽史置于内亚史、世界史视野下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可以说,辽史研究已逐步走出冷清寂寞。修订本是刘浦江教授短暂学术生涯的绝唱,而《辽史》修订本得到学界和媒体热烈关注,辽史研究日益告别寂寞,这是可以告慰浦江教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