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手迹 图片选自《毛泽东手迹寻踪》
毛泽东书王之涣《凉州词》图片选自《毛泽东手迹寻踪》
《毛泽东手迹寻踪》 龙剑宇著 中共党史出版社
通过伟人毛泽东的书法手迹来追寻他的人生足迹,或者说联系他的人生足迹来解读其书法手迹,这无疑是一个耳目一新的角度。与一代伟人毛泽东属小同乡的文化学者龙剑宇,用数年时间,带着浓浓的情感认认真真地做了这件事。
毛泽东宏伟生平几近一个世纪,足迹遍踏万里河山,留下了大量书法手迹,其中不少保存在伟人故居纪念馆。龙剑宇这位工作在纪念馆的晚生后辈,常年沉浸于毛泽东的人生足迹和书法手迹之中,发现了伟人足迹和手迹之间的某种一致性,开辟出一条对伟人足迹和手迹进行互相诠释的研究之路。龙剑宇的《毛泽东手迹寻踪》一书,就是他独辟蹊径研究毛泽东书法手迹的成果。沿着作者开辟的这条路径,我们能够领略到伟人那充满惊涛骇浪的宏阔人生。
现存的毛泽东大量手迹,或浓墨重彩,或一笔轻描。这些手迹记录着毛泽东的人生轨迹,蕴含着他的思想智慧和人格情怀,反映着毛泽东由凡人到伟人,由一介书生到革命家、战略家、思想家的人生历程,见证着他作为诗人和书法家的情感与艺术的发展变化历程。《毛泽东手迹寻踪》在把握毛泽东情感与艺术世界的同时,紧紧扣住他人生与事业发展的轨迹,并以此为主线,透过其书法手迹的变化来探究他的人生及其精神世界。
该书分八章解读和研究毛泽东的书法手迹。
第一章“青年才俊,浓情初蓄艺初成”研究并描述毛泽东青少年早期书写的状态,以及反映在手迹中的韶山地方文化和湖湘文化,揭示毛泽东这一阶段精神世界的多样性。
第二章“大浪淘沙,烈火熊熊炼真金”研究并描述毛泽东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之后,踏上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参加国共合作到走上武装革命道路,直到长征和到达陕北,这一历程中毛泽东书法手迹的变化,由此反映革命征程的重大转折,并从中探究其精神世界的变化。
第三章“凤凰涅槃,大步入草书境界”研究并描述毛泽东延安时期书写的状态。延安时期的艰苦卓绝铸就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也反映在毛泽东的手迹中。或者说,我们从毛泽东的手迹中也能清晰地看到延安精神,即作为民族精神集中体现的延安精神。毛泽东的手迹正像一条河,有痛苦地从冰雪中的挣脱,有艰难地一点一滴汇集,有对茫茫沙漠的抗争,有对芳草萋萋挽留的拒绝……而最终奔向胜利的大海。
第四章“开国新篇,落花时节读华章”研究并描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手迹,从中可以看到喜悦和由喜悦产生的闲适。这一阶段毛泽东题词特别多,呈现出精神世界的重新定位和新的探索,而且在向艺术的高峰攀登。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是毛泽东手迹最具艺术价值的阶段。由于毛泽东在事业、情感与艺术方面的长期积累与历练,他的书写有了书法意义上的浪漫、飘逸,并成为主流风格,尤其草书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一阶段的描述,体现在第五章“无限风光,艺术登顶峰”中。
20世纪60年代前期,毛泽东处在休整、反思与新的酝酿阶段,他的精神世界相对比较稳定,手迹的变化也相对稳定,没有大起大落。
人生七十,毛泽东开始回顾来路,尤其是许多时候,他的情绪返回到战争年代,他在精神世界一一地回放着从青年到中年那波澜壮阔的每一页,因此他把过去的诗歌一一重写。从书写旧作里,我们能明显看到毛泽东精神世界的怀旧情绪。这些内容,记录在第七章“火红岁月,寻找逝去的激情”里。
在毛泽东的晚年,他沉静下来读史,而在读史中进行着现实政治与人生的思考,他留在古籍上的手迹反映的正是这些特征。从第八章“人生暮年,流韵悠悠壮东风”中,可以窥见。
过去人们看毛泽东手迹,多从形式方面即书法的角度去欣赏,侧重点也在其书法艺术价值,没有从手迹的变化去看毛泽东人生、事业的发展及相互关系,更没有从手迹去探究其情感和精神世界。该书既顾及其手迹形式方面的变化和书法的艺术价值,又通过书法形式的变化来解读其思想和情感世界的变化。《毛泽东手迹寻踪》一书大大开拓了毛泽东书法手迹研究的视野,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认识和理解毛泽东人生事业的新途径。
(作者系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