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现代物理学、宇宙学观测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关于COBE和WMAP的观测结果,围绕着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和“无”的概念,条分缕析,指出“道”与“无”具有多义性,即具有物质属性的万物本源,和具有精神意识属性的主宰万物的法则。然后根据道德经中对于“道”和“无”的有关阐述,进一步指出在作为万物本源解释的时候,“道”和“无”是具有涡旋运动的、连续形态的基元物质,类似于现在的场。更具体的说,就是现在的真空场或暗能量。最后指出,老子的道德经与现代物理学具有许多的相似性,它包含有许多对现代物理学基本规律的天才预见。关键词:“道”“无”场真空能
一
从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客观世界,大至包含大千世界的鸿蒙宇宙,小至毫端微末的微观世界的认识都有了飞跃的进步,各种学科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一种综合化和整体化的趋向日益加强。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须知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创立以来,就有一股汹涌澎湃的潮流奔腾而来:新学科不断涌现、旧学科不断分化,整个科学领域纷纷扰扰,一片专门化、细化的景象,宛如粗大的古树不断长出新枝。但是到了20世纪的中叶,特别是接近20世纪的末叶,潮流倒转了,这迫使400年来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认识模式发生重大的变化。突然之间人们痛切地感到,长时间以来主宰科学世界的演绎、分析的方法不足以应付所面临的复杂纷繁的客观世界。
科学史专家萨顿早在1930年科尔沃的演讲《东方和西方》中断言:“新的启示可能会,并且一定会来自东方。”【1】一大批哲学家、科学家走向了久以忘却的东方的神秘世界。他们发现在那个世界统治多年的归纳、综合的思维方式,灵感、顿悟的认识模式,原来并非“保守”“愚昧”“落后”的同义语。恰恰相反,它们是认识客观世界、发展科学的强大利器,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神秘的东方世界里,老子的“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2】。因此道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物理学家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崇。在这些所谓的新道家中有著名的哲学家萨顿,著名的化学家、科学史专家李约瑟,更有一大批鼎鼎有名的物理学家,如汤川秀树、波尔、奥本海默、盖尔曼等等。尤其是高能物理专家F.卡普拉(F.Capra),他在1976年出版专著了《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立刻风靡欧美,影响甚大。本书精彩地阐述了道家思想与近代科学的关系,可以说是西方“新道家”的奠基之作。
对于老子、道家的认识和评价,在近代的中国思想界是几经反复,至今为止还聚讼纷纭、莫衷一是。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是从西方哲学的范式出发,削足适履似地进行评价。有的说“老子代表了没落的公社农民”【3】;也有的说“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4】;有的认为老子“就其思想而言,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3】;有的认为“道这一范畴,就其起源和古代形式来说,具有唯物主义内容”【3】;还有的说“唯物主义总是抓住了老子的足,唯心主义总是抓住了老子的头”【3】等等。实际上正如孔夫子所说的“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其思想体系是如此的深邃、博大、精微,以至于它对事物的本质的把握,不仅超越当时人们认识的水平,而且就其预见性和洞彻性,甚至超越了我们现代人的想象。卡普拉写道:“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使人感到惊讶的总是,生活在科学文明发展以前某一时代,老子怎么会向近代开始的科学文化提出那样严厉的指控。”【2】本文将以现代科学的确凿事实,说明老子是如何因为他英名的预见性,而被人们误解、责难的。在我们看来对老子的最大误解就是,道德经中的“道”和“无”。
二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或者“无”的涵义到底何在,奇怪的是,在以往对道德经的理解中,几乎完全不同的许多学者大体上都给出了大致相同的答案。侯外庐等说:“‘道’字在老子书中是义理性的,有一定自然规律性。”“道这范畴,…并不含有物质的实体。”“‘道’字是老子书中的主旨。…‘道’不但在万物之先,而且象帝之先,不但是万物之宗,而且和万物背向而反动,这显然是上帝的别名,也即所谓神秘的力在最初一击。”“老子书总的‘道’或‘无’,…比不可知的‘上帝’没有多了什么内容的。”【3】冯友兰说:“道即万物所以生之总原理,道之作用,亦即万物之作用。”“道为天地万物生之总原理,德为一物生之总原理。”【5】黑格尔说:“什么是至高无上的和一切事物的起源就是虚、无,恍惚不定(抽象的普遍)。这就是名为‘道’或理。”【6】他又说:“…绝对原则,一切,事物的起源,最后者乃是‘无’。…他们(道家)否认世界的存在,…最高的本质是最抽象的,最无规定的,…”【6】如此等等上述说法的共同点就是认为“道”或“无”是指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原则,完全是属于精神范畴的概念。诚然这些看法是有道理的。
在道德经中的“道”有许多地方的确应作如此理解,例如:“在善之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恶之。…”“其在道也,曰(无),以御今之有,故有道者不处。”“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三十章)然而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论述古代希腊的哲学时所说的:“它在自己发展的最初阶段便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作是自明的东西。”【7】老子道德经中“道”的概念具有多义性,当然在这多义中存在关联。实际上在大多数场合“道”的真正涵义是指的世界万物的本源,用现在的语言来说“道”具有不容怀疑的物质属性。这一点李尔重在刚刚问世的新作《《老子》研究新篇》中已有领悟。李尔重说:“‘道’是不可名状的客观存在,它的存在是化生万物的本源。”【8】可惜的是李氏始终不敢就“道”的物质性多置一词。
为什么历来的治道学者都认为“道”不具有物质属性?甚至于老子在阐述作为物质的“道”的行为和本性时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章)“复归于无物,是谓无壮之壮,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无),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十四章)“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二十四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四十章)“道冲(虚)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象帝之先。”(四章)“有物(动力)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二十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还断言:“诸如此类‘道’字,不但不是物质的实体,而且和物质的实体的性质相反,因此,‘道’的规律性和万物的规律性是不相统一的。”【3】类似的观点不仅统治着中国的哲学界,而且也主宰了西方哲学界,如黑格尔等等。因为大部分哲学工作者只熟悉物质常见的形态,现代物理学称为实物粒子构成的原子、分子或相应的凝聚态物质。此类物质的特点是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用仪器直接观察到。就其结构而言它们具有明显的分离性。
他们不了解,从十九世纪法拉第、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的概念以来,现代科学家早已清楚在自然界还存在着一类连续形态的物质——场,如电磁场、胶子场、中子场、质子场等等【9】。他们更不知道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场——真空场【10】,从现代宇宙学的观点来看,也许此类真空场早在我们观测的宇宙诞生以前就存在了。因此,对于他们对“道”的概念的种种误解,就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下面将从现代物理学的最新发展出发,对于道德经中的“道”和“无”进行仔细的考察。我们不但会发现“道”和“无”作为宇宙万物的始源具有无可争议的物质属性,而且会进一步明确指出,“道”和“无”就是真空场,与新近发现的暗能量息息相关。在此我们不得不惊叹老子的智慧的闪光。早在两千五百年前,现代科学知识阙如的情况下,他的自然观居然与现代物理学给出的物理图像不谋而合。我们不由不想起恩格斯的著名论断“最初的朴素的观点,照例要比后来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正确些”。
三
二十世纪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流的现代物理学迅猛发展,彻底地改变了旧的物质观和真空观。按照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物质的基本形态分为实物粒子和场。实物粒子的主要特征是分立性。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类似于中子、质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叫强子,目前发现的强子约八百余种。所有的强子均由夸克构成,目前发现有六种夸克。类似于电子但质量较大的,还有两种粒子:μ子和τ子。电子、μ子和τ子都有一种对应的伙伴,即电子型中微子、νe、νμ,这六种粒子统称轻子。夸克和轻子实际上构造了所有的实物粒子,也就是我们说看到的周围世界的一切,山、水、空气、人、动物、地球以及所有的星系等等【10】【11】。所有的实物粒子均对应一种场,例如电子对应电子场等等。而场则是一种连续形态的物质,其特征是具有连续性。
从表面看来具有分立性的实物粒子对应具有连续性的场,似乎是难以理解的。实际上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正好反应了微观世界中的特殊规律,即波的二象性(Duality)。电子和电子场是对立统一的一个实体,在一些物理条件下,这个实体行为表现为具有分立性;而在另外的一些物理条件下,其行为则可能表现为波动性,即连续性。粒子和场都是具有自旋(Spin)的物理量,自旋取值只可能为0,,1,,2,……。自旋就是角动量,换言之,就是表示粒子和场转动(涡旋)特征的物理量(当然这里不要过于拘泥转动的经典涵义)。可以说,任何场都具有某种涡旋运动的特征。量子场论告诉我们,在微观世界物质(粒子或场)的运动不再用决定论(如经典力学)描写,而表现为统计规律。换言之在微观世界,我们无法准确地指出电子在某一时刻出现在什么地方,只能确定电子在某一时刻出现在空间某一点的概率是多大。这样从传统的或经典的观点来看,物质的运动的确有些古怪,有些“恍恍惚惚”,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什么是真空?按照量子场论的观点来看,“真空为系统的最低能量态”【10】,又称为基态。有趣的是由于量子理论中的测不准原理,真空中的能量并不是等于零的,而是等于某一个常量。真空不空,真空中充满了无数倏忽产生又倏忽消失的“虚粒子对”,如“虚电子对”就是一个虚的电子加上一个虚的正电子。所谓“虚”是指这些粒子生成的时间非常短暂,受到海森堡测不准关系的限制,因此原则上不可能用任何精密的仪器直接探知它们的存在。但是这些虚粒子对构成的“虚粒子对海洋”是有可能产生可以探测的物理效应的。如果高能光子的能量足够高,就有可能从真空中打出一对正负电子。也可以说真空中的虚粒子对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比如高能光子的打击,极强的电场和磁场的激发等等,都可能“实化”——变成可以观测的粒子对,一个粒子加上一个对应的反粒子。我们回忆真空概念的演化,在古希腊时代“真空”(Vacuum)就是“虚空”(Void)的意思。
上述物理效应不正好就是人们常说的无中生有吗?不正是老子所说的“无”生“有”吗?在量子场论中真空还有许多可以观测的效应,例如真空极化效应(兰姆能级位移【12】和德勃鲁克散射【13】)和真空磁极化效应【14】。尤其是1997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拉莫里雅斯(SteveLamoreux)以极高的精度观察到真空的卡什米尔(Casmir)效应,一种由于真空中虚粒子能导致真空零点能变化的效应。更是以确凿的事实证明真空确实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导致许多影响我们观察世界的效应【15】。
总而言之,真空或者说真空场,从现代物理学来说,并非大家通常认为的,是空无一物,是虚空;恰恰相反,真空场是作为物质的一种形态——场的一种特殊状态,以及能量最低的状态;真空场所具有的能量,又称真空能、零点能、基态能、背景能等等。由于量子效应的原因,真空能并非是经典物理断言的,其数值为零,而是一个非常大的常数。真空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比如Callan、Gross等建立的θ真空理论【16】【17】,Guth等建立的爆胀宇宙的真空论【18-23】【28】等等。对其结构和基本特征的科学探索正方兴未艾,其中的奥秘刚刚被揭示。但是现在已有的科学实验已确凿的证明了,真空场确实具有可观测到的物理效应,尤其是在高能γ光子碰撞下可以产生电子—正电子对,μ子—正μ子对等物理现象。我们可以判定在真空场中确实充满无数虚粒子对,它们忽而产生忽而消失,形成所谓虚粒子对云这一物理事实。大爆炸学说,尤其是在微波背景辐射发现以后,已经成为科学界公认的具有坚实实验基础的、我们观察宇宙演化的科学理论,其基本出发点就是我们观测的宇宙实际上诞生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22』。严格的说大爆炸“前”的宇宙来自于何处,这个问题是很难用现在的科学原理加以解决的。但是自从霍金(StephenHawking)和哈特尔(JamesHartle)提出所谓量子宇宙学以来【24】【25】,我们的宇宙“从无创生,时间同宇宙同在”的概念和想法以逐渐在科学界生根。
奇妙的是我们现有的所有物理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角动量守恒等等“似乎并未为宇宙从无创生(或者复归于无)造成什么影响”【25】。量子宇宙学是对大爆炸的起点给予科学解说的具有非凡价值的首次尝试,用巴顿的话来说:“量子宇宙学事业对许多神学家来说似乎并不很有吸引力,因为它试图用科学定律来描述创生过程本身,或是证明在某种意义上它乃是不可避免的。”【25】一言以蔽之,量子宇宙学告诉我们,我们的观测宇宙就是通过大爆炸来自于真空。
四
我们现在考察老子的道德经中,是怎样阐述作为物质性的“道”和“无”的概念的,是如何阐述它们的特征的。老子在道德经《第21章》中开张名义断言“道”的物质性,所谓“道之为物”。然后谈到“道”这种物质的特点是“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甫”——始也!)。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此处“有象”可释为出现了形象,“有物”系指出现了有结构或者可以察觉的物体,“有精”指其中活跃着某种能动的精神,即老子所说的“谷神”或“孔德”。串讲全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道这种物质,说起来只是一团恍恍惚惚的东西。在这恍恍惚惚之中,出现了形象;在这恍恍惚惚之中,又出现了有结构的物体。尽管这种事情是那么深远而不可见,但可以肯定其中活跃着某种能动的精神;这种能动的精神表现得非常真切,它存在的信息可以得到验证。用今天万物的存在可以推论宇宙的开端,我们无法舍去谷神这个名称(即“精”),否则便不能产生出万物。我凭什么知道万物始如何产生的了?就是依据于此”【26】。
将老子的话对比第三节我们对于现代真空场的概念的阐述,可以看出道与真空场的属性是何等的逼近啊!它们都是连续形态的物质,都是不能用决定论描述的(恍恍惚惚,遵从统计规律);它们都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尤其是它们是有结构的物质(用现代术语就是实物粒子构成的普通物质)的起源。老子在第25章、第40章和第42章中再一次确认宇宙万物始于道,一如现代量子宇宙学所断言的,观测宇宙始于真空。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引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之为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法自然”。“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有物混成”即有东西在混沌中生存,“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可视为无声无息、无形无象,独立存在而不可分割。“周引”者,旋转运动也。之所以勉强称其为大者,因道无所不至、无所不包;之所以称其为逝者,因道无所不至;之所以称其为反者,因道(真空场)旋转运动永无休止。
至于“有”可以视为实物粒子,天下万物(即普通物质)均为实物粒子所构成。关于“道生一”,如果这里“一”是指无结构的基本粒子或基本场,“二”或“三”则分别表示物质结构的较高层次,那么第42章俨然一幅现代物质结构的模式图。道德经第14章实际上再次的描写了道的物质行为:“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搏之不得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音“矫”,清晰),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疏:无状——无形状;无物——无结构。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是混混顿顿没有结构的。俨然是讲道是一种没有结构的、连续形态的物质。
最妙的是老子在第32章和第4章中谈到:“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这些话历来都解释为对于精神规律的阐述。然而若把道视为真空场,则似乎显得更加贴切和自然。第32章中的“江海”即是道,这岂不就是告诉我们,作为真空场的道是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吗?百川纳海,实际上就是场的较高能态都会自发的趋向基态(真空态)的形象化的描述罢了。第4章就字义可直接释为:无结构物质不仅构成有结构物质,而且还包容它,因此无结构的物质是永远用不完的。由于在现在物理学中能量和质量在某种意思上可以视为同义语,因此用现在物理学的术语来看第4章,神秘的老子似乎在告诉我们:“真空能量无穷大,有结构物质源于真空”这一科学真理。更加有意思的是道德经第40章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如果将反者疏为旋转、循环、回归、螺旋型上升,弱者疏为微小、滋育万物而不争、隐而不露,则“反者道之动”隐含的现代科学涵义就是真空场似乎是有旋场,“弱者道之用”则依然讲的是有生于无。道德经中“道”的涵义具有多义性,如前所述,许多地方“道”应作为普遍规律,或者宇宙法则来讲。www.taoismcn.com
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先哲老子认为作为精神世界的普遍规律是与物质世界的基本法则相通的,或者说两者具有一致性。本文不拟在这方面作深入的讨论,只想指出这种多义性以及老子语言的极端简约、表达形式的古朴和朦胧,造成了对道德经所蕴涵的丰富、深刻和智慧的自然宇宙观的认识的困难和误解。从本小节的内容来看,老子的自然宇宙观远远超过了现代许多哲人和科学家,居然与最新的科学发展,主要是与现代宇宙学和物理学所给出的宇宙本源、宇宙创生的基本图像不谋而合。但是更为使我们惊奇的是,2003年2月1日美国宇航局宣告,威尔金森宇宙波各向异性探测卫星(WilkinsonMicrowaveAnisotropyProbe,WMAP)发现在宇宙中的绝大部分物质都是暗能量——很可能就是真空能量,这将使我们对于在本文中所提出的对于“道”或“无”的解释更为可信,其科学根据更为坚实,从而更增加我们对先哲老子的仰慕和崇敬。
五
2003年2月1日,美国科学家公布了威尔金森宇宙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卫星关于宇宙微波背景在各个方向的分布图,精确展示了宇宙大爆炸后38万年(即目前宇宙年龄的三万分之一)时的宇宙物质空间分布。WMAP的宣告,被视为当年十大科学发现之首,被科学家称为开创了宇宙学研究的新纪元【27】。从1991年美国宇宙背景探测器(CosmicBackgroundExplorer,COBE)首次测量到了源自宇宙早期密度扰动的各向异性,到WMAP的新观测数据的公布,宇宙学的研究可以说经历了一个革命性的阶段。COBE和WMAP的观测,为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宝贵的观测数据。这些观测结果不仅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支持和证实了宇宙大爆炸模型,并将该理论的主要模型参量确定到好于百分之十的精度,而且还为宇宙极早期的量子场性质提供了重要的观测限制。首先发现我们的宇宙在加速膨胀,独立的测定出宇宙的膨胀速率为7.1×10-3公里/秒•秒差距,推定宇宙的寿命是137~138亿年,有力的证明了宇宙的确是平直的;其次通过对微波背景辐射角功率谱(精度为0.2度)的精密测量,推定宇宙中存在4.4%的重子物质、22.6%的暗物质、73%的暗能量。在宇宙中暗能量成为主导物质,宇宙的演化主要取决于暗能量。暗能量与本文讨论的主题关系甚大。
所谓重子物质,就是我们能直接或者通过仪器观察到的物质,如星系、地球、人等,也就是古人认为的实物粒子构成的物质。暗物质是无法通过天文仪器直接观察到的,但是其引力的效应与重子物质是一致的。暗物质是不发光的,一般人认为它是非重子构成的物质。中微子是我们知道的唯一的一种暗物质形式。实际上绝大部分构成暗物质的粒子我们并不知道。在人类已发现的800余种亚核粒子中,除中微子外,没有一种能作为暗物质的粒子。
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记住,暗物质尽管与普通物质有许多的不同,然而其引力效应是完全一致的,它们对于宇宙的演化应该起到抑制膨胀,导致收缩的效应。新近发现的暗能量就是一种我们完全陌生的新的物质形态,只知道它会产生负压强,导致宇宙加速膨胀。我们已精确测量出宇宙中暗能量的密度,知道暗能量是主宰我们宇宙演化的主要物质形式。到底暗能量是什么呢?目前,科学家一般认为真空能就是暗能量的一种形式。因为早就发现真空能会产生一种排斥力(负压强),从而对宇宙的膨胀起到加速作用。当然用真空能解释暗能量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科学家近年还提出一些其它的模型,如Quintessence(精髓)、场模型、K-essence和Phantom等模型,来解决暗能量问题【28】。
总而言之,在大多数物理学家看来,真空能似乎是暗能量的较为合理的候选者。综合霍金等的量子宇宙学的观点,我们观测的宇宙不仅来自于真空(“无中生有”),而且时至今日我们观测宇宙的演化,依然由真空(暗能量)支配着演化的总的趋向:加速膨胀。我们还不应忘记,普通物质、暗物质也是来自于真空中的一次大爆炸。这里所说的宇宙创生和演化的图景,是现代科学以确凿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告诉我们的。当然不要误解,以为这幅图景已经很完善、很清晰了。否!图画中还有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许多尚待仔细辨认的地方。
然而图画中的大体轮廓是确凿无误的,就是真空场或者真空在我们宇宙的演化中,确实扮演着总的源头的角色。如果说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希腊哲学流派主要是利用了分析、演绎的方法把握物质的可分性,探求物质结构的本源(实际上是重子物质的本源)和宇宙的真谛【29】,那么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则以归纳法为依归,以道为最高范畴,把握物质的连续性,探求物质结构的本源(实际上是连续形态的基元物质——真空场)和宇宙的真谛。应该说两者是双峰对峙、各有所长。然而穷本源溯,如上所述,就“有生于无”,有结构的物质(普通物质、重子物质、实物粒子构成的物质)产生于无结构的真空场(真空或暗能量)等论断而言,它们所反映的对于宇宙的认识的深度和洞察的睿智性,我们以为道家哲学略胜一筹。
附带说明,本文中将“道”和“无”相提并论,实质上在老子的道德经中,“道”和“无”还是有细致的差别的。总的说来老子一书最高范畴为道【30】。在作为物质属性概念的时候,“道”与“无”两者具有同一性。但是当“无”与“有”作为一对矛盾的时候,“道”则是主宰一切的。用李尔重的话来说:“道之本为始于有,形于无。”近来在中国哲学界有人提出:“西方哲学有实体主义的传统,而中国哲学则有非实体主义的传统。”【30】并认为:“中国哲学的非实体主义传统对于西方哲学之破除实体主义是很有启发的。”【30】伍雄武先生以老子的“无”作为立论的依据,说:“宇宙、万物的根据和真相是‘无’。也就是说,实体是‘无’。”【30】又说:“以道为万物的根本,并且是超越万物的绝对,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以道为实体而且有实体主义的倾向。”【30】这些论断都很正确。但是说:“‘无’这个范畴的提出,表现了古代中国哲学中否定实体思想倾向,或者说,它是一种非实体义的思想倾向。这样说来,‘无’这个范畴中包含着实体主义又否定实体主义,真所谓实体主义思想与非实体主义思想的对立统一!”【30】这就不完全对了。因为作为万物之源的“道”、“无”,正如我们所论述的,是一个完全确实的实体,这是一个完完全全“以实体为存在的真实或真相”【30】。
怎么会是非实体主义呢?由于本文没有论及关于“道”和“无”作为普遍规律支配万物的法则的有关内容,所以对于伍雄武先生的有关论述不想涉及。总的来说,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们以为哲学界的同仁在探讨东方哲学、中国哲学有关自然观和宇宙观的时候,是否可以多关注一下科学的最新发展。往往许多误解都是基于对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给许多概念、思想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认识不足。老子以后,庄子坚持了道为宇宙本源的思想。作为一种连续形态的基元物质的“道”或“无”或“玄”,老子的这个理念在中国哲学史上,一直薪火相传,烛照千古。战国时宋钘称之为“精气”,荀子称为“气”,汉朝的王充和柳宗元称之为“自然元气”,宋朝的张载和明末的王夫之更是据以建立了著名的自然元气论【3】。如果说希腊哲学开启了现代原子论的先河,我们认为完全有理由说老子的道德经是现代场论的先驱。我们常常听到中国文化缺乏现代科学的要素。否!本文可以说是对这种奇谈怪论的回答。
在结束本文时,想起现代量子论奠基人波尔(N.Bohr)的话:“作为原子论教材的对比,……在我们协调在人生壮剧中既是观众又是演员身份时,我们必须指向释迦和老子这样一些思想家已经遇到的那些认识上的问题。”【31】还想起现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大师之一温伯格(W.Weinberg)的话:“远东传统中哲学思想与量子理论的哲学实质之间有着某种联系。”[32]我们不禁百感交集。卡普拉认为现代物理学家与东方哲学的宇宙观具有相似性【33】。诚然,大哉是言。因此,读者完全没有必要奇怪,老子居然能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类似于真空场的科学思想,居然能提出类似于宇宙大爆炸模型,量子宇宙学,关于物质和宇宙起源、演化的史诗性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