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书传人何艳新在写女书。
女书是妇女创造的、流传在湘桂边境的一种独特的女性文字,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唯一的女性文字,主要流行于湖南省江永县及其毗邻地区。女书文化是我国南方汉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研究南蛮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对研究人类文字和文明的起源、女性文化和人类的发展历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女书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的非物质性、生态性和“活态”性特征。2001年5月,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和湖南江永县政府共同主办了一次关于中国女书文化抢救工程座谈会暨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总结了过去近十年的研究经验,并提出了女书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新课题。2002年4月,江永女书入选全国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成为重点收藏的文献遗产。2004年,由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妇联、江永县政府等部门共同申报的江永女书文化记录工程项目获得立项。2005年1月,美国福特基金会设立女书保护专项,资助女书文化保护事业。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女书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女书文化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国内外女书学者、学术团队的足够重视。2001年3月,江永县政府在上江圩镇建立了女书博物馆,并在馆内举办女书学堂,积极推广女书教育,培养本土女书研究专家,培养新的女书传人。
目前,对于中国女书文化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研究中国女书的学者已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少数几人增至现在的百余人,其中还包括十多名国外的学者。他们从语言文字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民间文学、艺术学、妇女学、考古学等学科领域对女书加以研究,已发表有关女书研究的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尤其是近年来,江永县委、县政府一直想通过打造女书文化平台,开发旅游产业,发展地方经济。女书园附近的村民,积极开发以女书字符、女书图案为背景的织锦花带、刺绣工艺包、女书香袋、女书手帕、女书工艺扇、女书湘绣镜屏、女书字画、玻璃浮雕、木雕、骨雕等各类“女书”工艺品。女书服饰、女书日用品、女书礼品、纪念品及乡土特产的包装也陆续上市,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认可。
不过,开发女书文化资源、给本地人民带来商机与财富的同时,也使得原生态女书文化遗产大量损毁、流失,得不到相应的抢救与保护。随着女书的文化艺术价值不断被发现、认知的同时,也有大量低俗的女书仿制产品充斥市场,不仅使得女书文化充满市井气,也损害了传统女书文化的形象,女书文化的精髓慢慢地在经济利益的关系中消亡。目前,恢复女书文化的原生态已经不太现实,但保护与改善女书文化的“活态”环境,已迫在眉睫。
女书是一种集独特的文字符号、独特的载体形式、独特的作品内涵、独特的人文背景和独特的习俗活动等于一身的文化载体。江永女书字符、文本,原创性资料现已不多。过去,一些与女书文化相关的原始遗物,有的作为陪葬用品被埋藏在棺墓里,有的做为庙会祭品加以焚烧,有的在战争年代与“文革”之际被洗劫一空。现存的女书文本,有小部分字符可能产生于上古母系氏族时代, 其中大部分为清代女子所造。女书原生态字符,在《女书用字比较》一书中认定的女书基本字符有394个;在宫哲兵《女书通》里为869个,其中借源于汉字而造的占80%,暂不明来历的自制字仅占20%。在周硕沂《女书字典》里有1806个,在谢志民《中国女书字典》里是2333个字,大多借源于汉字。真正的女书文字有多少,恐怕还没有一个女书专家说得清楚。
随着最后几位老女书传人相继谢世,现在能阅读和书写女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女书文字的书写失范,后来有人自作聪明,对女书字符恣意修改、妄加拼凑,从而衍生出数千个新生的伪女书字符,混淆是非,有人还炮制出各种女书文本、女书文物,恶意炒作,以致于学术混乱,这一切不仅给女书研究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对传统女书文化的保护也增加了难度。当务之急是,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深入考察、挖掘、搜集和整理零星散落的第一手女书资料,对女书文化再次解读,正本清源,去伪存真。
女书习俗是女书文化赖以生存与交流的一种传媒,失去了女书习俗,原生态的女书文化也就难以存活与传承下去。江永主要的女书习俗有斗牛节、吹凉节、坐歌堂、贺三朝、敬姑婆、结拜姊妹等,与本地汉族、瑶族通用的习俗是不同的。主要不同点在于这是女书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一种以女书为载体传达女性文化的特有习俗。许多女书学者至今还没有弄明白女书习俗的范畴,如何去抢救与保护女书习俗?
国内外一些学者在对女书进行田野调查的同时,还大量收购女书习俗中的藏品,如女纸、女扇、女帕、三朝书等原件,导致本来遗存数量极少的女书原件大量流失。随着最后几位老女书传人相继去世,人们的女书习俗观念更加淡薄,没有对原有的女书文化遗址采取较好的保护措施,女书习俗若有若无、青黄不接、濒临绝境。当前,应当充分发扬女书习俗的文化精神,有意识地发动与鼓励群众,恢复女书习俗的真实面貌。切不可将女书习俗当作民俗表演,哗众取宠,而失去女书文化的本质属性。
女书发祥地江永上江圩,风景秀丽,民风纯朴,人文景观真实,有着移植地所不能比拟的民俗特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女字、女歌、女红和女性习俗活动等构成了立体而丰富的女书人文景观。但是,江永女书的遗物四处失散,女书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近十年来,当地政府多方面筹措资金,通过建设以上江圩镇浦尾村、桐口村、荆田村、白巡村、夏湾村及铜山岭农场河渊村等女书中心流传区的生态博物馆来保护女书文化。
目前,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建设,已成为一种定势。应当本着“活态传承”的新思路,在努力恢复与保护女书文化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女书文化产业,使女书文化发扬光大。从文化保护的视角出发,应当按照女书村落原有的精神面貌加以恢复与改造,不能过分地刀劈斧砍、涂脂抹粉,使其面目全非;要顺其自然、有意识地保持其原来的特质。维护女书文化真实的生态环境,给人留下深刻的文化记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软实力,我们不能过度地、无止境地去开发、索取,要保留女书文化的一个真实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