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享年102岁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1900-2001)晚年为武汉老龄科学研究院的题词。
唐代著名长寿诗人白居易曾言:“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自觉二首》之一)意思是说,人的心态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极大,特别是进入老年,肌体的功能渐趋衰弱,情绪的忧乐与人的寿夭、容颜的衰盛更是密切相关。怕老老得更快,愁病反而病魔缠身。“忘老”,忘记年龄,“不知老之将至”,则会延缓衰老。上联即是对“畏老老转迫”一语的反其意而用。诚然,生长壮老是人的自然规律,无论是贫是富,是伟人还是平民,无一例外。但是,年老并不等于衰老;如果豁达乐观,摄生得法,同样可以使“老不至”而延年益寿。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老年时像青年时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曲;老年,好比夜鹰,应该有它的夜曲。”法国大作家雨果也说:“60岁是老年的少年,70岁是老年的青年。”作为老人,应该让自己过好所剩不多的每一天。
同样,好乐则乐常来。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曾言:“灵台无事日休休,安乐由来不外求。”(《和邵尧夫安东窝中职事吟》)灵台,指心灵;休休,即安闲貌。意谓安乐是一种心境,一种感受和体验,带有浓厚的主观性,无需外求,心里无事就欢乐安闲。如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诺基所说:“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古人云:“喜生于好,怒生于恶。”(《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一个人,只要喜爱乐、爱好乐,并善于追求适宜之乐,乐就会常来。享寿110岁的长寿书法家苏局仙有一副联语写得好:
乐事可寻,游山玩水,访道求贤,消除无穷岁月;
长生有术,种竹栽花,读书写字,涵养有用精神。
(选自《苏局仙联语选》)
熊经浴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