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慕西教授在书房一角
北大图书馆建馆百十年,兼收并蓄,蔚为大观。然初创时期,筚路蓝缕,举步维艰。幸教职员工,有识之士,慷慨捐赠,嘉惠学人。检阅馆史,饮水溯源,北大教授向校图书馆赠书者,周慕西博士当属第一人。
1923年的《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概略》一文中提及:“周慕西博士捐西文书一千二百二十七本,……周博士所捐之书,以宗教、哲学为主,……均为特别藏置,以作纪念。”当时的北大图书馆,西文书总量为8350册,从数量上说,周慕西的赠书也颇占一席之地了。周慕西赠书的时间应在1914年左右,从目前发现的资料看,未有任何记录显示更早的有一定规模的北大教授赠书。
在北大图书馆用中国图书分类法回溯西文书以前,西文书库中老北大杜威分类法的哲学类图书中,有些书在索书号首行冠之以英文字母C。听老馆员说,这就是周慕西赠书。翻开这些书,可以看到当时北大图书馆为捐书人特别制作的图章,上有“周慕西博士捐助”字样。那么,周慕西何许人也?
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大,周慕西是一位相当西化的人物。他1879年生于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基督教家庭。其父亦商亦“教”,曾兼任厦门伦敦布道团的执事多年。13岁时,周慕西入福州的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教会创办的鹤龄英华书院;1901年,到英国不莱福特约克郡学院学习神学,毕业又去德国哈勒大学学习神学,后又转入柏林大学学习哲学。1911年周慕西获得博士学位,是首位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几乎是在他毕业的同时,京师高等学堂又聘请周慕西回国任英德文教员。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京师高等学堂为其预科,首任校长严复又聘请他为预科学长。但不久因校长严复的辞职以及动荡的时局造成的矛盾,周慕西辞去预科学长的职务,但仍执教北大。同年,周慕西与在华的伦敦布道团医院的护士长Elizabeth Lloyd结婚。
周慕西擅长语言学、哲学、神学,通晓英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和希伯来语。这在当时的北大可以说是鹤立鸡群,鲜有知音,但他与严复很亲近。周慕西希望自己从事语言学教学,而实际上他教的是基础英语和德语,尽管如此,他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预科学生在外语方面的不足。
周慕西在政治上倾向保守,主张改良。1911—1912年之间,在上海和会前,周慕西两次上书给袁世凯,并先后受到蔡廷楷和袁世凯的接见。
周慕西是虔诚的基督徒,非常怜贫扶弱,他一直亲自教他的车夫识字读报。但正值周慕西的个人事业的上升时期,他在一次返乡时染上了疟疾并时常反复,久治不愈。1914年4月,周慕西去英国治疗,7月在英国伦敦不治去世,年仅35岁。
无论周慕西当时的政治立场和宗教背景如何,他都是一位受过西方规范教育、热爱教学且为学生尊敬爱戴的好老师,在师生中享有极高声誉。周慕西去世后,北大为其召开追悼大会,共1500人出席,预科学长徐敬侯主持,时任校长的胡仁源出席,曾任京师大学堂西学教席的丁韪良作了演讲,北大法学教授、英国人毕善功、英国汉学家欧格非、民国外交部长陆徵祥、直隶民政长赵秉钧均出席追思会。当时的文科教席陈衍作哀辞一篇,范文澜、张崧年、袁同礼、傅斯年等都以学生的名义撰写祭文。北大学生在追思录中回忆:“其教授严而不迫,学者皆乐就之,是冬竟以劳瘁致疾,久不治,而同学往问疾者犹辄就病榻问答,类皆平日讲授所及,听者方劝止即已喘作而。”他的教友欧格非也认为周慕西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坚忍不拔、待人友好。1914年7月,民国政府授予周慕西四等嘉禾勋章以表彰他在为人师表方面的业绩。
周慕西遗留下的书籍,多为19世纪的哲学和神学的书籍,更有个别1800年以前的西文善本,非常珍贵,其中部分可能是他在英国不莱福特约克郡学院留学时院长赠送给他的。周慕西去世后,周夫人将这些书籍全部捐赠给北京大学图书馆。
以下简要列举几种周慕西的赠书。
《基督教要义简本》(An Abridgement of the Institution of Christian Religion),法国约翰·加尔文的代表作。这是周慕西赠书中年代最早的一本,是极其珍贵的西文善本。书名页上隐约可见“周慕西博士捐助”的老北大馆藏章。此书作者加尔文是法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别加尔文教派(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
再看这本《医师的宗教》(Religio medici:with annotations never before published,upon all the obscure passes therein : also,Observations),英国托马斯·布朗著。这也是极为珍贵的西文善本,该书扉页插图描绘了一位从悬崖上落入大海即将毙命的年轻人被一只从云端伸出的手臂所救,新颖而耐人寻味。托马斯·布朗是英国著名作家及医生。他的作品涉及医学、宗教、科学和奥秘探知。《医生的宗教》一书阐述了精神实证的学说,也是作者个人早期心理状况的自我写照。此书出版后很快成为欧洲大陆的畅销书,使作者赢得广泛声誉和尊敬,但其中的非正统观点使其在1645年很快被列入罗马教皇的禁书目录。
《医师的宗教》一书影响了西方几代作家。17世纪英国作家和政治家塞缪尔·佩皮斯在他著名的《佩皮斯日记》(The Dairy of Samuel Pepys)中评论道:“这部著作使全世界称颂其中智慧和才学”。与作者同时代的法国著名医生,同时也是文学家的盖·潘廷评论道:该书风格奇妙而令人愉悦,精致而又神秘,风格特异。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英国诗人和评论家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英国散文家托马斯·德·昆西,英国女作家、批判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瑞士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早期的学生荣格等人都曾认为自己受此书的影响颇深。
周慕西还非常注意收集不同流派和风格的神学图书。如英国亨利·罗杰斯所著的《理性和信仰》(Reason and Faith)。亨利·罗杰斯是英国非国教公理会牧师,后来成为伦敦大学学院英国文学教授,是著名的基督教教义辩护士和文学评论家。公理会较为强调个人信仰自由,尊重个人理解上的差异。本书是罗杰斯的神学著作,其宗教著作被公认为犀利激越、富于逻辑力量,个人风格突出,非常受公众欢迎。再如《基督教神学大纲》(Outline of Christian Theology),作者威廉·牛顿·克拉克是美国浸信会神学家。他重视具体宗教体验,其神学思想具有个别及主观性的特色,是19世纪颇具影响力的宗教现代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倡导者。此书是他的代表作。
周慕西的个人藏书质量相当高,系统性、完整性和学术性俱佳。周慕西赠书给北大图书馆,从个人来说,是其专业背景、学养和个人兴趣的体现,从学校来说,则是其学术源流和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