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图像是有生命的。拥有思想的感光镜,图像才会折射出带着温度的光与影。一张照片、一卷书画、一件设计,甚至一方小小的藏书票、一帧定格的影像,背后隐藏的都是凝结在时光里的故事。眼睛后面有头脑,令人触动的画面震动着情感,牵动和启发着个人的审美经验。以图像之根干生发文字的枝叶,用文字记录图像,讲述图像背后的故事,是本版的追求和灵魂。
首期《图像笔记》选登央视大型纪录片《百年巨匠》解说词(节选),介绍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影片以画作为轴心,回味笔墨点染间融汇的大家心绪、艺术根脉,展现一代画家丰满立体的形象。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对采访、专家的同期声等进行了割爱。
《百年巨匠》总撰稿:赵伟东
《徐悲鸿》撰稿:赵伟东、李海培
《齐白石》撰稿:乐 瑛
《黄宾虹》撰稿:李华俊
出品人:高 峰、杨京岛
总策划:杨京岛
硕果累累(中国画) 齐白石
2011年9月21日,在杭州西子湖畔的浙江美术馆,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书画精品展拉开了帷幕。展厅里,有一种别开生面的特殊观赏方式,让许多初次走近齐白石的观众感到十分惊奇。要看清楚这些作品的内容,人们需要借助放大镜。齐白石用画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精巧的微观世界。
放大镜下,蜜蜂身上的每根毫毛似乎都清晰可辨;蜻蜓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秋蝉活灵活现,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薄如蝉翼。这只蜻蜓逼真传神,轻盈透明的翅膀仿佛在随风微微颤动。齐白石笔下的螳螂看上去更是憨态可掬,虽然英武的姿态仿佛随时准备捕食,但螳螂的眼神却透露出了几分顽皮。
距湘潭市以南40公里的白石镇,古称白石铺,是历代官道往来的驿站。离镇子不远的村子叫杏子坞。晨曦之中,村东头的水塘波光粼粼,传说早年有颗陨星坠入塘中,因此被叫做星斗塘。时常飞来的白鹭。似乎在彰显着这里的不俗。
1863年11月22日,齐白石就出生在这间老屋里。他出生的时候,祖父祖母依然在堂。那时候他并不叫齐白石,因为是家里的长子,根据家谱排法,得名纯芝。家里人都叫他阿芝。
转眼到了1889年,也就是清朝光绪十五年,此时的阿芝已经27岁了。在大多数杏子坞的村民眼里,这个会雕花、会画画、能赚钱养家的芝木匠俨然成为了当地知名的能人。芝木匠自己也觉得,他的人生也就大致如此,不可能再有更加出人头地的大出息了。但是,有一个人却并不这么看。他叫胡沁园。
今天,我们在齐白石的作品中最常见的题款就是“白石”,此外也有署名齐璜,濒生的。白石其实是胡沁园为阿芝起的一个别号,胡沁园为他起的正式的名字,叫齐璜,号濒生。
在胡沁园的周到安排下,阿芝逐渐放下了雕花工具,走上了以画为生的道路。木匠阿芝从此消失,民间画师齐白石诞生了。
1902年,在同乡的催促下,犹豫再三的齐白石终于下定了决心,启程北上西安。从湖南湘潭到古都西安,有着一千多公里的路程。走出家门后,他才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大,到远方游历,居然这么有意趣!
一直从古人山水画谱中获取灵感的齐白石,直到现在才突然明白,原来前人的画谱,无论画面布局、山水皴法造型,都是有根据的,它们来自于对自然的体验。这一年距齐白石临摹《芥子园画谱》已经过去了20年。
1903年的春天,齐白石被夏午诒带到了京城。此次进京不仅是齐白石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他所遇到的机会中最大的一次。
对于齐白石来说,这个被誉为“京都雅游之所”的琉璃厂才是北京最吸引他的地方,这里浓郁的文化氛围和高品位的大家作品,让他真正开了眼。这是省城长沙和古都西安都无法比拟的。
从第一次出远门游历开始算起,齐白石用了十多年时间,终于超越了民间画师的身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画家。
这一时期他大部分的创作是花鸟画。画面物象殊少,布局奇特,笔墨极简,格调逐渐变得文雅。虽然,此时齐白石并没有摆脱八大山人的痕迹,但房前屋后、山野之间的真实场景已经取代了以往对古人的模仿。
1919年,齐白石只身一人第三次来到北京。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齐白石把目光投向了当时最受瞩目的现代大师。他发现,虽然都是画大写意,但海派大师吴昌硕的作品却极受市场欢迎,尤其是他气势雄健,色彩浓丽的写意花卉。相比之下,自己脱胎于八大山人的简笔画法,却因为过于古朴冷寂,而不符合时下的口味。于是,齐白石以吴昌硕的作品为蓝本,走上了变革之路。
精巧的工笔昆虫加上大写意的花卉,是齐白石独创的又一种样式,美术界把它称为“工虫花卉”。
变法后的齐白石作品中无不交织着田园风情和文化韵致的双重身影。农民的拙朴和文人的飘逸,就这样奇妙地融会贯通了。后人都说齐白石的作品难学,技法高超固然是一个方面,其实更难的还是齐白石身上的这种独特的杂糅气质,是时代和个人天赋的综合产物,难以复制。
徐悲鸿曾评价齐白石是老画家中最具现代气氛者。正因为齐白石没有受过正统教育,所以不存在偏见,敢于挑战和变革。无论怎样,这位来自乡间的叛逆老人,在有意无意间,契合了中国传统绘画革新的命运轨迹。另辟蹊径,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全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