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舒晋瑜)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8月15日,著名作家、纪录片导演祝勇带着他的新书《故宫六百年》出席2020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与现场读者一起探讨六百岁的故宫的魅力,与读者朋友们分享这本新书的独到之处。《故宫六百年》可以视为祝勇推广故宫文化、讲好故宫故事的一次努力。正如著名作家王蒙所说:“祝勇以文学的方式书写故宫,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很有意义。”
祝勇现任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在这位“故宫人”眼中,书写故宫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因为这座建筑过于宏大。祝勇说:“紫禁城的宏大,不仅使营造变得不可思议,连表达都是困难的。这让我的心底生起来的那股言说冲动,每次都铩羽而归。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讲不完。……我的讲述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在紫禁城面前,话语是那么无力。”
故宫对于祝勇而言,不仅是一座建筑,还是一个生命体;不仅是一个空间,还代表着时间。他回忆起拍摄《上新了·故宫》第一季时经历的一件事:“我和演员蔡少芬、邓伦以及剧组其他成员在早上六点到达太和殿,若‘穿越’回几百年前,这正是大朝会的时间,但此时的太和殿前,不见排列成行的品级山(供官员们在广场列队的标志物),也不见铜龟、铜鹤在腹中升起的袅袅的线香,只有摄像机、轨道和摇臂在无声地运动,只有我们几人的谈话声,在空阔的广场上回荡。七点半,太和殿广场上的几扇大门打开,先是各宫殿的值班员排着队进来,紧接着是上班的故宫员工纷纷骑自行车从广场前经过,有的还在太和殿台基下停下来,看看拍摄的现场。故宫博物院新的一天,就是这样开始的。紫禁城有自己的‘生物钟’,它的声与色,在每一分钟都在发生着变化,让我这个‘老员工’,也感到兴奋和惊奇。……这些具体的、细小的变化,带动这座城,处于永不止息的生命律动中。这是紫禁城这件‘古物’与其他古物最根本的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故宫六百年》中用了一百多幅图片,主要是李少白的摄影作品。祝勇表示,这些图片都是故宫的一些角落,非常精美。李少白几十年如一日拍摄故宫,他拍摄故宫的图片至少十万张,他的照片里不仅有美景,还有时间的纵深,因为故宫从2002年开始不断进行修缮,有的当时还没有开放,比如慈宁宫,李少白拍了很多修缮之前的照片,还有一些是未开放时的照片,在今天看不仅仅是图片,也已经成为了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