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侯国地理》(修订本),马孟龙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2月第一版,168.00元
1987年周振鹤先生《西汉政区地理》一书问世,将西汉郡国一级的行政区划作了超迈前人的完整动态复原,开创了王朝稳定时期政区地理研究的新范式,成为一部历史地理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自此之后,与西汉政区地理有关的问题几无剩义。2013年,马孟龙《西汉侯国地理》的刊行,改变了学人们固有的看法。这部著述利用包括《西汉政区地理》在内的已有的前人成果,对西汉一代先后出现的八百余个侯国的建置沿革与地理分布进行了细致的考订与分析,使得我们对西汉政区地理的认识更趋全面。为此,作者导师葛剑雄先生与北京大学辛德勇先生在各自的序文中皆对该书给予了很高评价。在这部书出版八年之后,作者又推出了《西汉侯国地理》修订本。相较于初版,增订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侯国地望的重新考订。探讨西汉侯国地理及其相关问题,各个时期所置侯国的地理方位是研究的基础。换言之,如果各个侯国的具体地望都不清楚,其他相关问题的讨论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所得出的结论也难以令人信服。在《西汉侯国地理》初版刊行时,由于受时间及研究之外的因素所限,马孟龙对西汉侯国的具体地望并没有进行逐一的考订,大部分观点还都依据的是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与王恢《汉王国与侯国之演变》中的结论。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意识到上述两种著述在汉代城邑定点问题上存在的问题不少,有必要对《西汉侯国地理》中所论及的各个侯国的地望逐一重新审视,以期将书中的结论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于是作者利用这次修订本刊行的机会,不厌其烦,花大气力,完成了西汉八百余个侯国地望复核的艰巨任务,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侯国的定点得以修正。此外,对西汉侯国地理方位的标注形式,修订本也较初版做了一定的调整,使其“今地”的信息更能与现今的行政区划相对应,方便读者查找。从事学术研究,有时就是要在细节之处下功夫,不避繁琐,精益求精,力求不留遗憾。作者的上述做法,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其次,部分观点表述的修正。由于作者对相当数量的侯国进行了新的定点,再加上近年来学界(包括作者本人)对西汉初年郡国一级政区的设置年代与辖境范围也有了新的修订,这势必会影响到作者之前对一些侯国隶属关系的判断。因此,作者在修订本中将类似的问题重新做了探讨,得出了更趋符合史实的结论。另外,《西汉侯国地理》一书骨干部分中编七个章节中反映西汉各个时期的《侯国名目综表》与《侯国分布图》,此次也因书中表述观点的修正而重新作了编排与绘制。在此尚需进一步指出的是,《西汉侯国地理》是一部前后章节联系密切的著述,一处学术观点的修正,往往会影响另一处或其余某几处观点的改动,有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这次看上去似乎波澜不惊的修订工作,实际上隐含着作者巨大的精力付出,非有过类似经历者,恐不能体悟。
第三,对西汉侯国制度的新认识。对政区问题的探讨,离不开对其时推行的相关制度的认识。而且随着对政区问题的了解更趋深入,反过来对制度的实际推行情况也能更进一步地揭示。二者可谓相辅相成。作者在这次修订过程中,对西汉侯国的地理分布格局的认识较初版即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原本以为西汉一代恪守“京畿不置侯国”的制度发现在高帝时存有例外,将诸侯王国境内不再分封列侯的时间节点由原本认为的景帝时期提前至文帝时期,以及将原本认为的西汉初年存在的“琅邪郡、东海郡不置侯国”现象打破于武帝时期上调到景帝初年。上述观点的修正,有赖于作者对相关侯国问题所做出的悉心考察之后的归纳提炼,也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西汉侯国地理分布的格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增加了附篇的内容。这部分是作者在《西汉侯国地理》初版刊行后的这些年里陆续撰写的五篇与西汉侯国地理有关的论文。从各篇论文的题目可以看出,作者所重点讨论的问题,都是一些具体的汉县(侯国)及其相关地望的考辨,对书中正文的阐述可以起到进一步补充的作用。其实,对汉县(侯国)相关问题的个案研究,正是《西汉侯国地理》一书研究的切入点。细心的读者阅读这部书时可以发现,作者正是通过一个个侯国的考订,将其落实到其时的政区版图之中,然后从中发现问题,进而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论证并最终解决。因此,从这一点来看,附篇的地位并不附属,其内容实可与书中正文部分等量齐观。
综上所述,《西汉侯国地理》修订本增补与修正的内容已远超一般修订本的内涵,其中寓含了作者的诸多新见,将西汉侯国地理的研究又向纵深推进了一大步。当然,学无止境,正如葛剑雄先生在这部书初版序言中所说,“《西汉侯国地理》得益于前贤的成果和新出土发现的史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却绝不是终结”。相信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地下出土资料的不断发现,经过包括作者本人在内的学人的探究,我们对西汉侯国地理及其相关问题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应该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