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丹:北京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现供职于上海古籍出版社第六编辑室。策划编辑的图书有《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第6版)》《佛教考古:从印度到中国》《异宝西来:考古发现的丝绸之路舶来品研究》。
权杖最开始只是狩猎工具或充当族群械斗、防身的兵器,在长达上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复杂化进程中,权杖逐渐被赋予了身份、地位、权力等文化特质,成为国王、郡主、酋长、军事首领等社会上层人士秉持的礼仪用具,并作为具有“魔力与威能”的王权象征。权杖从前陶新石器时代出现,最早以石料制作,材质普通,造型朴实无华;随着在社会生活中重要性的增加和新功能的衍化,金、银、铜、铁、铅以及象牙、费昂斯、琉璃、玛瑙、水晶、青金石等特殊材质也被用于权杖的制作之中,材质不断创新,造型和装饰花样迭出。“直到今天,在欧洲和美洲一些国家,特别是君主立宪国家,权杖仍在社会政治和宗教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凡举行重要国事活动、宗教仪式或举行加冕典礼,出席仪式的君主、国王、总统及宗教领袖、法官均会手执权杖。”权杖之发展,犹如历史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社会自进入铜石并用时代以来,各大陆之间的族群迁徙、文化交融与互动,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及观念意识的传播与扩散。
《耀武扬威:权杖源流考》一书,以严谨的考古学视角和方法,考察了权杖(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过程。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李水城整理了世界各地发现的多达2000件权杖,时间上溯至距今1万年,空间上横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在此基础上,对权杖的源流演变、功能演化、传播扩张以及权杖在中国的命运等进行了多维度的考察和辨析。书中总结道:权杖最早“出现在西亚……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向周边扩散,相继传入东南欧、高加索和北非尼罗河下游的古埃及。距今6000年前后……权杖从伊朗东传至中亚南部的河谷绿洲,继而向北、向西北传入哈萨克草原、西伯利亚和中国。公元前3千纪中叶,权杖传入中国西北地区,初期只游弋在新疆、甘肃和北方长城沿线。公元前2千纪前半叶零星进入中原腹地,也曾一度被夏、商、周三代社会高层部分权贵接纳,与中国传统的斧钺和青铜礼器一起作为王权的象征。战国以后,权杖在中国境内走向衰落,不再见有社会上层将其作为王权象征的案例,这一过程充分显示出华夏文明对外来文化特质取舍有度的从容心态”。
李水城教授选取权杖作为他的研究对象,与他早年的学习经历和工作考察密切相关。1980年学生时代戏剧排演时,他第一次接触到权杖;1987年,他曾亲手挖出一件白色大理石权杖头;而199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西亚展厅展出的权杖头则将他引入权杖的研究中,直至写成《耀武扬威:权杖源流考》一书。在书中,李水城教授向读者展现了一幅有关权杖的恢弘细致的多维全景图,他丰富的阅历、广阔的视野在书中细微之处展露无遗。而《附记》李水城教授为同学柳元写的小传则让人落泪,他将《耀武扬威:权杖源流考》一书献给他的同学和朋友柳元。在严谨的考古研究背后,又暗含着感人至深的同窗情。
本书含200多幅彩色图片,展现了1万年间权杖的古朴与精美,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