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舒晋瑜)“祝勇故宫系列”的第十本书《故宫的书法风流》,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在研究院,每一位专家都是我的老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有极深的造诣。我有什么问题,就找他们答疑解惑。故宫博物院是一所永远毕不了业的大学。”作为故宫博物院的一名研究者,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书写着故宫的典故与传奇,或借物咏怀,或凭卷追思,从独特角度展示了一个丰富深邃的古典中国,小处生动,大处磅礴,充满了一个文人与学人对于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201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祝勇故宫系列”的第一本书《故宫的古物之美》,取得了极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书中这些文物的背后,祝勇想写的是整个文化这条河流大的流动。在他眼中,这十八件文物并不是海面上孤立的一座座孤岛,它们背后依托的是一个宏大的历史框架。海平面以下,岛屿的下半部跟整个大陆相连。
2020年,祝勇推出里程碑式的作品《故宫六百年》。他多年的好友、著名主持人杨澜收到这本六百多页的书后发了一条微博:“认识祝勇二十余年,无论潮流如何变换,他总是保持着儒雅的气质和敏锐的眼光。他的心很安静,文笔却很张扬。不知怎么,我觉得正与故宫的气质合拍。”2021年,在祝勇正式开启故宫书写的第十个年头,他将目光转向故宫中同样光芒万丈的一类藏品,转向我们生活中最熟悉却又日渐陌生的一种艺术——书法。
祝勇认为,中国书法之所以如此自由,原因正在于中国人使用的是一支有弹性的笔——毛笔。这样的笔让文字有了弹性,点画勾连、浓郁枯淡,变化无尽,在李斯(第一章《李斯的江山》)的铁画银钩之后,又有了王羲之(第二章《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的秀美飘逸、张旭(第五章《吃鱼的文化学》)的飞舞流动、欧阳询(第五章《吃鱼的文化学》)的法度庄严、苏轼(第八章《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石压蛤蟆”、黄庭坚(第九章《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的“树梢挂蛇”、宋徽宗“瘦金体”薄刃般的锋芒、徐渭犹如暗夜哭号般的幽咽顿挫……同样一支笔,带来的风格流变几乎是无限的,就像中国人的自然观,可以万类霜天竞自由,亦如太极功夫,可以在闪展腾挪、无声无息中产生雷霆万钧的力度。
近年来,祝勇一直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推广、传播故宫文化,先是担任文化节目《上新了·故宫》总编剧,在“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邓伦、周一围的带领下,节目以寻常百姓的“未知视角”切入,带人们走进一段探秘紫禁的奇妙之旅;接着在快手平台以线上直播形式举行《故宫六百年》新书云发布会,创下图书行业在线直播的最高纪录。在祝勇的规划中,从《故宫的古物之美》到《故宫六百年》再到最新出版的《故宫的书法风流》,仅仅是一个开始,仅仅是推开了通向故宫的那扇大门。
“我始终认为,不是年轻人不喜欢传统文化,而是要看我们会不会讲故事。”祝勇说,传统文化一直都在人们的血液里,包括年轻人。只不过需要我们以更合适的方式去唤醒和激活。
著名作家王蒙说:“祝勇以文学的方式书写故宫,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很有意义。”著名作家冯骥才评价说:“‘祝勇故宫系列’是高雅的、深度的故宫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