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丁杨)以修志人视角多层次、多角度讲述北京历史文化的《北京,我的修志故事》(北京燕山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新书座谈会日前在首都图书馆举行,本书作者、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谭烈飞在活动现场回顾了修志工作的甘苦以及撰述这部新作的心得,《北京志》主编段柄仁、中国书店出版社名誉总编辑马建农、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副所长阚红柳等学术界、出版界人士也在现场分享了各自对修志事业的认同、对北京历史文化的理解。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参与地方志编修工作的谭烈飞对于北京地方志编修、北京历史文化遗存等领域颇有研究,《北京,我的修志故事》是他三十余载修志生涯的总结和凝练。他从北京文史的不同领域切入,从周口店“北京人”写起,叙写了北京建城前、建都后的历史,也具体写到佛香阁、卢沟桥、四合院等北京标志性建筑的来龙去脉,还就一系列热点、疑点话题予以解惑,集中在书里呈现了北京自古以来的史实典故,资料翔实、考据严谨,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
《北京志》副主编王铁鹏表示,《北京,我的修志故事》的出版与当前北京市的文化政策是契合的,而作者在回忆中讲述的趣事很吸引人。马建农概括了本书的特点——以故事为主线、以修志为依托;以史实为基础、以热点为突破;以志书为起点,以趣味为特色。北京出版社史志编辑部原主任于虹认为这本书与修志相关,也与北京故事相关,有学术含量,兼具一定的文学性。阚红柳从史志学者角度提出,修志是继承史家传统的事业,《北京,我的修志故事》相当于史家自序,对历史资料的掌握和对当代的关注相当于“通古今之变”。曾与谭烈飞共事的段柄仁是修志领域的前辈,他对本书有“瑕不掩瑜”“不干巴”“感情充沛”的评价,认为不必苛求这样的写作十全十美,主要看书中是否有创新,而这本书是可以带来新思想、新见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