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古诗词三百首》程章灿 赫兆丰 主编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程章灿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赫兆丰 南京大学文学院讲师
光明悦读:有着2500年历史、贯通华夏南北的大运河为世人熟知。但您二位新近出版的《大运河古诗词三百首》,从另一种视角为读者绘制了另一种形态的大运河。在您二位心目中,大运河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程章灿、赫兆丰:众所周知,大运河是举世瞩目的东方奇迹。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大运河实际上有两种存在形态,甚至可以说,同时存在着两条大运河。
一条是在中国大地上流淌着的大运河,它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个部分,流经浙江、江苏、安徽等八个省市,贯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等五大水系。这条绵延数千公里的大运河,是古代中国人伟大的工程创造,沟通了中国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文化区域,是促进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的大动脉。直到今天,它仍与民生国运密不可分,是中国大地的地理奇观,也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
另一条是在中国古诗词中流淌的大运河,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光里,在以张若虚、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柳永、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高启、朱彝尊、龚自珍等人为代表的众多著名诗家词人的手中,流出了平仄相间的音韵谐美,也流出了五彩缤纷和回味不尽的隽永。这是中国人心中的一条大运河。
光明悦读:地上的大运河与心中的大运河有哪些不同?又有怎样的关联?
程章灿、赫兆丰:地上的大运河与心中的大运河,当然是不同的:前者是实体的、物质的,后者是虚拟的、文献的;前者是在大地上流淌的,后者是在文字中流淌的;前者是土石水草混合的流动道路,后者是字词章句构筑的文本之河;前者保留了历史遗址和文化遗迹,后者存录了古人的身影、声音和情怀。至于关联,可以说,心中的大运河是地上大运河的映现,两条大运河相互交叉缠绕,交相辉映,在日夜不停的流淌中,积淀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
光明悦读:编纂《大运河古诗词三百首》的初衷是什么?
程章灿、赫兆丰:这条古诗词的运河,虽然凝聚了无数名家巨匠的才智,却很少以物质形态固定下来,也罕见系统地收集、爬梳和整理。我们编纂《大运河古诗词三百首》,就是要以书籍的形式,呈现这条文本的大运河。为此,我们从历代诗词总集和别集中,精选227位诗人吟咏大运河的古诗词300首,加上简要的注释以及要言不烦的评析,再配上精美的插图出版。
这部大运河古诗词选本,是地上的大运河和心中的大运河的融合,是古人与今人的通接,是两条大运河在经典化道路上的交汇。
光明悦读:2500年间,历代诗人对大运河有着怎样的理解?
程章灿、赫兆丰:面对大运河这条历史长河,诗人们是观察者,也是感受者;是评说者,也是记录者。他们的感情是丰富的,他们的视角是多样的。
在诗人眼中,大运河是一条时间之河。大运河所涉及的时间,既有突出的漫长性,又有明显的阶段性。就漫长性来说,它长达2500多年,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就阶段性来说,大运河的历史主要分为三期:雏形草创的春秋时期、规模初见的隋代时期和体系成型的元朝时期。越到后来,大运河的网络连接能力越强,影响辐射范围越广。
在诗人眼中,大运河是一条空间之河。大运河从南到北分为几段,沿线串联了很多古都名城、名山大川,沟通了多个不同的文化区域。古诗词中均有涉及,多少不均。把古诗词中写到的这些地点联结起来,就串成一条大运河的诗歌之路。很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命运,与大运河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有些名城就是由大运河催生的。望文生义地说,大运河就是这些名城的“大运”之河。
在诗人眼中,大运河是一条意象之河,流淌着无数的意象。意象有的宏大,有的具体,但都充满了自然或者人文历史内涵。大者如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汴水、泗水、济水、海河等水系意象,中者如沟池、渡口、桥梁、亭驿、寺庙、隋堤等空间意象,小者如琼花、淮白、吴粳、鲈鱼、官柳等风物意象。经过诗歌的开掘,这些意象日益丰富,成为运河沿线风景和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这些意象与诗人们的行旅结合在一起,让人联想到大运河之上各种各样的流动:水的流动、船的流动、物的流动、人的流动,以至情思的流动、生命的流动。大运河古诗词,抒写的就是流动的历史、流动的情怀。细细品味这些诗作中的意象,可以在脑海中组合成一幅大运河的生活图画,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大运河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人人耳熟能详的诗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乌啼和钟声诉诸听觉,霜月、江枫和渔火诉诸视觉,这些富含情韵的美妙意象,只有与大运河的背景结合起来,只有在充满动感的夜行船中,才会显得格外美妙。城渐远,山寺渐近,寂静中的声音,时间与空间的切换,很多人的大运河夜航船行旅经验都被这首短诗代言了。
光明悦读:大运河古诗词中蕴藏着怎样的历史情怀和文化精神?
程章灿、赫兆丰:大运河为诗作提供了深厚的历史背景。如在南宋时,大运河是宋金使节来往的必经之路。诗人楼钥出使金朝,沿途作诗记录所见所闻。他的《泗州道中》诗云:“行役过周地,官仪泣汉民。中原陆沉久,任责岂无人。”目睹陆沉已久的中原故国,听到遗民追思故国的悲泣之声,楼钥哀痛不已。此番运河之行,对楼钥而言,就是亲眼见证家国兴亡之旅。差不多百年之后,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掳北上,在运河道上亲历了亡国的惨痛。因为这些诗人的抒写,运河成为兴亡的见证。那些发生在大运河之上的史事,成为一种特殊价值的历史文献。
总之,大运河古诗词是一条诗歌之河。这300篇历代诗家词人们优美的诗作,就如同文学献给大运河的300颗珍珠。这本书试图将其串成一条项链,披挂到大运河身上,也呈献在读者的眼前。让我们一起沿着古典斑斓的诗句,沿着时间这条“逝者如斯”的流水,走进“万古流不绝”的大运河。
(本报记者刘彬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