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者说】
近日,周恩来的侄子,国防大学原党委常委、纪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周尔均同志出版了他的新作《百年不了情:我与伯父周恩来相处的日子》(以下简称《百年不了情》)。周尔均同志曾担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的顾问,对周恩来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多有指导。他与夫人邓在军一起拍摄的大型纪录片《百年恩来》,是迄今为止关于周恩来思想生平最好的纪录片之一。
《百年不了情》是尔均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撰写的专著。尽管这部被尔均同志称为“不算回忆录的回忆”只是从一个侄辈的视角反映了他与一代伟人在一起的日子,但漫漫30年的相处,已经清晰地记录了一个革命军人的成长历程和一代伟人的精神风范。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我们党一直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周恩来始终注意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给他们订立了“十条家规”。在与周恩来相处的日常中,周尔均也深刻体会到周恩来对家人的严与爱。在谈到“十条家规”时,周尔均补充说,“不准为别人传话,递材料”也是伯父对亲属的要求。细品其中滋味,可以感受到周恩来家教之严。周尔均回忆说,周恩来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晚辈:有一句古话说得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一个革命者,更要自强不息,自强自立。周恩来曾告诫周尔均,“自强和互信是恋爱和婚姻的基础。”正是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周尔均夫妇耳濡目染,家风世代长传。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周恩来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谈到周恩来的廉洁自律时,周尔均举例说,一次周恩来从南方开会回来,当地政府临别时偷偷送了一筐蔬菜。回到北京后,周恩来知道了情况,他坚决不吃这些“特殊菜”,并对身边人员表示:“我能吃到,群众吃不到,他们会怎么想?”“自己定的规矩自己不遵守,让下面遵守,让别人遵守,这和国民党有什么区别?”周恩来就是这样,把戒尺放在心中,始终注意廉洁自律。像这样的例子,周尔均在新著中记述了很多,这些回忆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伟人之风,山高水长。周恩来是世界上公认的有着极高的政治智慧和个人修养的政治家。周尔均在新著中记述了周恩来在处理一些问题时的所思所想。如,周恩来谈到个人形象的时候,他的一句话让周尔均记了一辈子——“要赢得别人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又如,在谈到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时,周恩来强调汉族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周恩来还反复叮嘱大家,“要牢牢记住,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线”。再如,关于周恩来的人民观,周尔均回忆说,“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七伯就说过:不怕战争失利,就怕战争失了民心。”周恩来还说过,“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分水岭,是真共产党员和假共产党员的试金石。”周恩来的这些思想,感染和教育了周尔均,让他终生难忘。周尔均清晰地记得,当年周恩来曾让他传达两句话:“人的政治生命是第一位的”,“保护人民的利益是我们党的最高原则”。周尔均在书中感慨地写道:“这就是七伯终其一生做人的最高准则”。周尔均的这些回忆,形象地还原了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的精神世界。
通过拍摄大型纪录片《百年恩来》,周尔均为丰富和深化党史研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了探寻周恩来的心路历程,周尔均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周恩来是公认的在党内外朋友众多的国家领导人。周尔均在大量翻阅了他青年时期相关材料后发现,周恩来在年轻时候,就表示“余性恶静,好交游,每得识一友,辄寤寐不忘”。在周恩来看来,“有友为励,益奋吾志”。这也许是周恩来个人素质养成的缘起。周尔均亲赴莫斯科查阅相关档案,并做了大量党史考证和梳理工作。通过查阅档案,确认了共产国际执委会候补委员陈光即是周恩来;周恩来在档案中注明,自己的笔名是周少山;周恩来在共产国际六大东方部所做的军事报告,署名“佐治”,等等。通过查阅档案周尔均还发现,尽管周恩来在自己的履历表中谦虚地表示:“中文为母语,英语较差,日、法、德语很差”,但蔡畅在旁证中写的却是“他知道英、日、德、法等外国语言,中文程度很高。”通过查阅资料,周尔均复印了周恩来1930年6月18日和7月27日在莫斯科同共产国际领导人的两次谈话,以及同斯大林谈话的原始记录等文献。这些文献档案弥足珍贵,对于深化周恩来研究大有裨益。从莫斯科回来后,周尔均把取得的全部资料复印送交中央文献研究室。
文以载道,文以载情。《百年不了情》不仅仅是一部充满感情的亲人怀念长辈的回忆录,也不仅仅是一部反映一代伟人生平思想精神风范的回忆录。从某种意义上看,周尔均通过自身成长的历程,通过与周恩来相处的日常小事,用娓娓道来的笔触,用站位高远的视角,反映了周恩来伟大的人格魅力和智慧火花,这应该是本书的与众不同之处。
(作者:潘敬国,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