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注定要载入史册。这一年,国内外发生了太多的事情,用惊心动魄来形容都不过分。年终岁杪,新冠病毒已呈强弩之末,但传染力极强,我就不幸中招,发烧头胀,四肢酸痛,发展到后来,嗓子疼,流鼻涕。不知是感冒,还是“阳”,反正只能躺在床上。这样也好,可以把一年来翻阅过的书堆到床上盘点一番。没想到,看过的书还真不少,借用卢照邻的诗来形容,“年年岁岁一床书”,倒是比较贴切。
这一年读过的书,很多是老书,譬如《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以及两《唐书》之类,过段时间总是要翻检一过的,温故知新。还有一些新书,或是自己购买,或是出版社赠阅,还有的是和同行的交换,堆积起来也颇为可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风格三论》《视觉艺术中的意义》《哥特式建筑与经院哲学》《创造现代世界》《语言知识》《古代埃及史》等,都是我感兴趣的书。譬如乔姆斯基的《语言知识:本质、来源及使用》很让我期待。二十多年前拜访美国康奈尔大学梅祖麟教授,他回忆起年轻时追随乔姆斯基的情形,激动不已。梅教授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要试着硬啃一下乔姆斯基的著作,哪怕读不懂。
阅读《古代埃及史》,让我想起当年参观埃及国家博物馆的情形。该馆展品共有十五万件,另有三万件放在储藏室里。这些艺术品向我们讲述了五千年古文明的辉煌历史。回来以后,我不时地还会翻阅该馆编印的《古代埃及的宝藏:开罗埃及国家博物馆藏品》,不断地增强记忆。后来读到国际知名的埃及学专家、德国扬·阿斯曼著《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金寿福、黄晓晨译),再次唤醒了对埃及历史文化的关注。扬·阿斯曼在著作中具体描述了古代埃及、以色列和希腊等古代文化形态的延续性与动态变化的过程,并提出了著名的文化记忆理论,在学术界产生广泛的影响。埃及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古代埃及史》满足了我的这种求知的愿望。
还有一些经典著作,久有所闻,没有机会阅读。黄宝生、郭良鋆翻译的《佛本生故事选》(中西书局2022年增订版)就是这样一部著作。《佛本生》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共有547个故事。这部《故事选》仅选译其中的154则,且以短篇故事为主,篇幅不足原书的六分之一,却已有70多万字。这些寓言故事对中土曾产生过多方面影响。(参见金克木《梵语文学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75-178页)就宣传手段而言,佛教文化在其早期传播过程中,采用多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很有效果。
这里我想着重介绍两套与传统诗词研究有关的著作,一是中州古籍出版社的《刘学锴讲李商隐》,二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联合出版的叶嘉莹主编、陈斐执行主编的《名家谈诗词》。两套书装帧典雅大方,尚未看正文,就让人爱不释手。
我们都曾有这样的读诗体验,有的诗易懂易解,如白居易的诗;有的诗难懂难解,如《西昆酬唱集》中的一些诗,“独恨无人作郑笺”;还有的诗易懂难解,如陶渊明的诗等。李商隐的诗复杂多样,多数难懂难解,也有易懂难解的。惟其如此,李商隐的作品才值得刘学锴先生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他说,在从事教学之余,好像就做了一件事:李商隐诗文的整理与研究,先后出版了《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文编年校注》《李商隐资料汇编》《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等著作。
《刘学锴讲李商隐》分上下卷,上卷为传体,下卷为论体。传体中涉及大量的考证、考订、考释、考述的内容,为便于读者,在每章开头安排了或长或短的导引文字。譬如第四章“踏入幕府”,作者在开篇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李商隐一生,与幕府生活结下不解之缘。从太和三年初谒令狐楚于东都洛阳,正式踏入社会开始,历佐郓州、太原、华州、兖海、泾原、陈许、华州、桂管、京兆、徐州、汴州、梓州诸幕,一直到他的晚年。三十年中,十二次佐幕,总计时间长达二十年。在唐代著名诗人中,他是居幕时间最长、诗文创作与幕府最密切的大家。”这一段文字画龙点睛,言简意赅地点出李商隐宦海沉浮的原因,对于我们欣赏和理解李商隐文学创作特色,确实起到了引导作用。第十四章“梓府五年”引言说:“从大中五年深秋到九年冬暮罢幕归京,商隐经历了一生中历时最长的梓幕生涯。”在西南地区,李商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最为大家熟知的是《夜雨寄北》。在一问一答中,表达了一种婉转悱恻的情感:“在重逢的欢愉中回首凄清的往事,不但使异时的重逢显得更为珍贵而富于诗意,而且这种富于诗意的遥想,也多少给眼前这凄清的雨夜带来一丝温暖,给寂寞的心灵带来一点慰藉。”
下卷论体,是对李商隐诗文创作的专题论述,内容非常广泛,论述了李商隐的时代、李商隐的性格、李商隐与牛李党争的关系、李商隐诗文创作的政治内涵、人生感慨以及李商隐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等问题。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九章的《锦瑟》阐释史,梳理了大量的资料,将历代有关《锦瑟》诗研究中的分歧要言不烦地提炼出来,并断以己意。与此相关的是李商隐的爱情诗和女冠诗,在李商隐现存五百九十多首诗中,爱情诗约百首,女冠诗约三十首。为此,苏雪林还撰写了《李商隐恋爱事迹考》。刘先生没有纠缠于具体诗歌本事,而是从一般爱情诗、忆内诗和悼亡诗这三个方面作了诗意的探索,结论平实,反而可信。
《刘学锴讲李商隐》编排疏朗大气,尽管资料信息很丰富,却没有给人压迫感,而是赏心悦目。《名家谈诗词》的优长也体现在装帧设计上,保持了三联的一贯风格,32开本,封面典雅,用古典山水、花鸟、人物为衬里。
《名家谈诗词》中的名家,都是近代以来在国学研究及诗词创作方面兼善的重要学者,他们真正懂诗,对于诗歌的体悟,精粹细腻,足以引导读者进入渊深浩瀚的中国古典诗词的世界。第一辑十种,收录了任中敏、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詹安泰、缪钺、余冠英、钱仲联、林庚、程千帆等先生的论诗文字,以普及性为主,兼顾学术性和代表性。每书卷首,由编选者撰写一篇导读,介绍所选名家的生平事迹以及说诗的理念、方法、特点、成就、影响等。书名根据每一位名家的学术特点概括而成。如余冠英的“诗的传统与兴味”,林庚的“诗的活力与新原质”,程千帆的“唐诗的历程”,任中敏的“诗可以歌”,钱仲联的“诗坛点将录”,缪钺的“奇气灵光之境”,龙榆生的“填词与选调”,詹安泰的“词史与词境”,夏承焘的“词体与声情”,唐圭璋的“词的真伪与高下”等。每部著作的封底有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所选名家的学术特色和地位。总体设计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欣赏和阅读心理,值得点赞。
我相信,随着续集的陆续出版,这套丛书的意义就会越发凸显出来。诚如执行主编陈斐所说:“丛书既由点成线,串联起了近代以来诗词研究的学术史,同时也撷英采华,凝聚了近代以来诗词研究的成果精华,非但普通读者可借此走近、了解中华诗词的‘正脉’,专家学者也能由此揣摩路数,提高感悟力和解读力。”我赞同这个说法。(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