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谈读书》 朱永新 著 商务印书馆
【光明书话】
《朱永新谈读书》新书封面很是别致,满满一墙的书籍,散发着书香气息,好似在展示永新兄读过、写过的书。
永新兄在少年时代就是个勤奋的读书人,后来当老师,教人们如何读书;再后来担任了各种领导职务,他不仅自己“狂热”地读书写作,而且积极推广全民阅读活动。我和他最初相识,是在十几年前的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提出设立“国家阅读节”的建议,该提案得到了许多委员的呼应。2000年,朱永新出版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该书可视为新教育理念的宣言、新教育理念的行动纲领。
在新教育理念的实施过程中,他逐年推出了多种丰富的阅读创意:倡导校园阅读、家庭教育、社会层面、新媒体的全方位阅读;建立“书香校园”。打破传统实体教育壁垒,先后创办了新教育研究院、新教育基金会、新阅读研究所、新教育网站,成为中国最大的在线教师培训基地,创建了实体学校与互联网学校的混合办学模式,为中国的未来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朱永新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和中国教育改革的引领者,一位勇敢的拓荒者。三十年苦读研习积累的宝贵经验,被他用笔点点滴滴积攒下来,著书立说已达百十种,完成了从个人精神构筑到民族精神的升华。
阅读《朱永新谈读书》,那些精辟、精彩的句子频频跳出来,如同一道道光束划过夜空:
“所有学科教师都要成为读书的种子”“校长的书柜里装着学校的未来”“珍惜你所获得的阅读能力”“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谈读书》更是一本可操作、耐读实用的读书指南,由几十篇短文组成,每篇以一个中心点展开,讲授阅读活动的具体方法。例如在《未来我们到底应该学什么》一文中,他概括了新教育实验课程体系的思路:设立新生命课程、新智识课程、新德育课程、新艺术课程、特色课程。关心受教育者精神的宽度与高度,使其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人;培养受教育者的思维洞见能力;强调教育对时间和空间的跨越性,增强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注重受教育者天性的自由发挥,求真求善求美……
例如,在《谈谈完整阅读》《人工智能会改变人类阅读吗》《如何让校园阅读活动有趣有效》《怎样读得更明白》《为什么需要跨学科阅读》等篇——每一篇的设问都有针对性,一层层解答普通读者的疑虑。他提供了自己多年的阅读经验以及阅读智慧,高度概括了古今中外值得借鉴的各种读书方法,总结出学生阅读的“六字诀”:信、望、爱、学、思、恒。山东莒南一所小学以“思维导图”记录阅读,以“经典剧场”演绎阅读,使阅读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2007年他的教育团队开始在学校普遍推广“晨诵、午读、暮省”的阅读活动让读者心灵与诗歌发生共振,并可对书本内容进行“编织”与“叩问”,生动多样的形式激发了孩子们积极参与的热情。
那些博览群书的古今学者,在有关读书的方法上,也给予了他重要的启示。叔本华、赫尔曼·黑塞、卡尔维诺、马斯克,都留下了有关阅读经典的精言妙语。卡尔维诺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我们初读也好像重温的书”。而朱永新说,真正的经典会有“一种特殊的效力”:“会变成我们个人或者集体的无意识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在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中呈现出来”,“经典经常能够帮助我们解释世界,能够成为我们的思想武器,成为我们的‘护身符’”。
一个人,经年累月读了多少书,才能把自己吸取的养料精华,毫无保留地反哺给读者。有媒体称朱永新是阅读的“传教士”——当阅读成为一种虔诚的信仰,他进入了超越自己的精神境界。
我在该书《怎样读得更明白》一文中,读到了朱永新对钱伯斯有关“阅读讨论”的进一步阐释。他非常赞赏并推崇钱伯斯先生所言:“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心智活动”,“加入读书讨论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参与的动机,因为‘大家一起来发言’,不仅能汇集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成就一个更完整的认知,讨论本身通常能激荡出新的火花……”
这使我想起了最近刚读完的残雪新长篇《迷人的异类生活》,书中讲述了一群性情各异而都热爱读书的年轻人,在一家“鸽子书店”渐渐聚合起来,定期交流自己最近读过的好书心得。他们通过阅读讨论抒发个人见解、提升心智,激荡出内心的火花,选择了清醒独立的人生道路。残雪书写的“迷人”的故事,与钱伯斯、朱永新的阅读理念不谋而合,成为一种生动形象的旁证。深圳每年秋天的“读书月”,专设了“领读者奖”,奖励各种形式的读书小组和出色的阅读推广人。可知在当下的中国,民间自发的“读书会”正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2022年9月,中国香港,全球最大的教育奖项“一丹奖”揭晓,国际儿童读物联盟(LBBY)全球发布LBBY—iRead爱阅人物奖,朱永新教授与琳达·达琳哈蒙德博士分获一丹教育研究奖及教育发展奖,朱永新成为第一位荣获“一丹奖”殊荣的华人。他把高额奖金如数捐赠给母校苏州大学,作为“种子基金”——苏州大学新教师基金。用于改善目前“较少阅读”“缺少写作”“欠缺实践”的状况。
现实生活中的永新兄,温文尔雅,谦逊低调。任何时候见到他,他总是沉稳从容气定神闲,手里拎着一只布袋,笑眯眯地掏出他最近的新书,送给朋友们。那些书或是他阐述新教育的某项新成果,或是装帧精美的童书译作或画册。
平日里,他朝九晚五上班,参加各种会议,讨论课题,分分钟钟在处理工作事务。那么忙的一个人,用了什么魔法,他才能读写那么多书、做成那么多“分外”的事情?
有人请教他高效做事的秘诀,他笑笑说:几十年来,他坚持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读书写作两三个小时,再去上班,读书时间都是从时间的缝隙里挤出来,几乎没有休息日或节假日,这已经成为他的生命常态。
朱永新——我们拥有这位以毕生之力推动阅读的人,是中华民族文化之幸。
当阅读成为真正的精神自觉,成为我们内心无法替代的渴求,一切终将被“永新”的认知,祛旧更新。
(作者:张抗抗,系国家一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