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论语·尧曰》即《论语》的最后一章里,孔子提出人要“三知”,即“知命”、“知礼”、“知言”,可谓是人生至理名言。《论语》从学习的三个阶段开始,以要达到“三知”的境界终篇,是大有深意的。实际是讲述人生在道德知识与品行全面成长的整个过程。学习是起步阶段,是人生提升自己的唯一手段,当然这种学习包括读书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学习。学习的最后境界便是“知命”、“知礼”、“知言”,而“知命”排在第一位。
君子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原文】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译文1】孔子说:“不懂得命运,没有可能作为君子;不懂得礼,没有可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辨人家的言语,没有可能认识人。”【译文2】孔子说:“不懂得命运,就没有办法当君子;不知道礼制,就没有办法在社会立足;不能洞察语言,就没有办法判断人。”【评析1】孔子再次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即“知命”、“知礼”、“知言”,这是君子立身处世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论语》一书最后一章谈君子人格的内容,表明此书之侧重点,就在于塑造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培养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士仁人。
【评析2】 命运问题始终是困扰人生的大问题。命运处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即命运肯定存在。因为人之生活、前途确实存在外在的非人力可控制的偶然性因素,如何注意、懂得、认识、重视偶然性,要利用或抗衡这种偶然性,或不为其左右而在偶然性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必然性,这就是安身立命。这样就不会做非分之想,就是君子之所为了。“知礼”是知道礼制的内容与形式方可以在社会立足,而能够认识人识别人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起点与掌握尺度的关键。这三个方面是人能否立足,能否成功的前提与关键。全部《论语》以此终篇,与第一章相呼应,从自觉努力学习开始,到获取知命、知礼、知言的能力,是人生的全部内容,是生命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关于“知命”“知命”就是“知天命”孔子所说的“知命”就是他所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的“知天命”,包含十分复杂的意蕴。其中主要有这样几层意思:1、天命是客观存在。2、天命不可预知不可认识。3、人生起点不同,基础不同,要求也不能相同。4、在现有基础上尽力去做即可以,能够努力尽力竭力,“内省不疚”便问心无愧。天命是客观存在天命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客观存在实际就是指生命状态的个别性、特殊性。每个人下生命运就不同,生在贫寒之家与生在富贵之家不同,生在乞丐之家与生在帝王之家不同。这种情况没有选择性,而完全是偶然,这便是命。人生的时间与空间也是命,生在利比亚、伊拉克、阿富汗这样的动乱国家与生在发达国家的儿童生活质量岂止天壤,也是命。生在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的百姓普遍幸福,而生在鸦片战争后的人普遍受苦受难,也是命,而人们是无法选择的。起点高低很关键。“长袖善舞”,“多财善贾”,这便是基础,也是命运。
人生起点不同,基础不同人生起点不同,基础不同,要求当然就不能相同。有人看别人条件好就眼热,便属于“不知命”,看别人有个好爸爸,便可以安逸得到很多,小小年纪,便有房有车,而自己出身贫寒,则一无所有。这时候,最关键的是要凭借自己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打拼去改变生活处境。不要看别人的爸爸如何,而你自己应当努力做个好爸爸。这样,才算是“知命”。 “知命”还应该含有知道生命只有一次,而且很短暂,故更应该抓紧时间学习与工作,使生命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