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书《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玄奘法师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01.《心经》的总纲、提纲
这是《心经》的第一段,也是《心经》的总纲、提纲。这一段文字是我们修行的大法门,总的纲领。《心经》的核心内容,就在这一句当中,就在这一段经文上。
这一段经文,开宗明义就是三种般若具足,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都在这一段话中完整的体现出来。这段话的语言文字就是“文字般若”;这段话具体内容的落实,就是“观照般若”。由观照而达到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证“实相般若”。这段话全是功夫的话,全是见地的话,既有见地又有功夫。
所以,我们修行的人要很好地体会这段话的内容。这段经文对于指导修行、生活,排除各种违缘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02. “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菩萨”是能修能证的人;“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所修所证的法。这段话,每一个字都非常的重要,我们在体会的时候,在念诵的时候,千万不能轻轻的划过,要深入地去体会这段话的三个意思。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是一个意思,“照见五蕴皆空”是一个意思,“度一切苦厄”是一个意思。
■03.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般若见,是见地。
“照见五蕴皆空”,是功夫。
“度一切苦厄”就是结果。
深般若就是甚深般若,甚深智慧,大智慧。深般若不是拿来谈论的。是要具体去行、去实践,也就是要孜孜不倦地按照般若的要求,住在般若的境界当中。
■04. “照见五蕴皆空”
“照见五蕴皆空”,一切的力量都在这句话上。
“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件事聚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的生命体,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凡夫有染污的五蕴,圣贤有清静的五蕴。
我们的生命是什么呢?就是色、受、想、行、识。色是指的色法,指物质世界;受、想、行、识是心法,指精神世界。
一个色字把地、水、火、风四种基本元素所构成的物质世界,人体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色、声、香、味、触、法等感觉对象,全部包罗无遗。
山河大地,草木丛林,一切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在一个“色”字当中。
色,是指物质世界;受、想、行是心理活动,属于心所;识,则是我们精神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就是我们的心,属于心王。
“照见”就是用深般若的力量,观照的力量,突破这五蕴的障碍。“空”有突破、超越、转变的意思,不是要消灭五蕴,而是要突破五蕴的障碍。
因为即使开了悟,成了佛还有五蕴,只是超越了,突破了。突破了什么东西呢?突破了迷惑。
“空”在这个地方就是突破的意思,超越的意思。超越了迷失的境界,进入了觉悟的境界,所以能够度一切苦厄。
“一切苦厄”,不是指某一个苦厄。一切苦厄度尽,就是二障--烦恼障、所知障断尽,二执--人我执、法我执破尽,证得大涅盘,那才可以称得上是度尽一切苦厄,彻底地超越了。
■ 05. 这个功夫,一直做到成佛
“ 照见五蕴皆空 ”这个功夫,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一点一滴的去做,一直做到成佛。金刚后心那一刻,彻底的转变,那才算是度一切苦厄了。我们在念诵这段经文的时候,要全身心的去体会它,把整个生命都融入到超越的境界当中,我们的功夫就能够逐步地相应。
■ 06. 这里的“观自在菩萨”
既是观世音菩萨,也可以指所有修深般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人。修这种菩萨道的人,都是观自在。观自在就是观世音,是观世音另外的一种翻译,是“观世音而得自在”的省略。
观世音菩萨是什么呢?观察世间一切呼喊救苦救难的声音。在我们这个世界,有无数的人在呼喊观世音菩萨。呼喊观世音菩萨做什么呢?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时时刻刻为我们苦难的众生做舟航,做导师,做梯子,做桥梁。做得彻底了,圆满了,也就得了大自在。换句话来说,只有达到观自在,才能观世音而救世间的一切苦难。
我们学佛的人,都要发菩提心,大悲心,平等心,那就是观世音菩萨的精神。观世音菩萨能够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就是因为观世音菩萨发了大菩提心,要救度一切众生。是我们学佛法,修佛道的榜样。
■ 07. 要自已行动起来
我们不要坐着等观世音菩萨来救度苦难,要自已行动起来,自己来解决自己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修行的必要性。菩萨能帮助我们,但不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只有自己行动起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 08. 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呢?
五蕴不空。五蕴不空就是有烦恼。我们坐在这里,五蕴空不了,热起来怕热,冷起来怕冷,肚子饿了想吃,吃饱了又难受,这些仅仅是一点点的小痛苦,那些更深层的痛苦,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更加苦不堪言。民间有句俗语“人人有本难念的经”,那本经是什么经呢?用苦水写成的经。所以,我们都要学观自在菩萨,照破五蕴,度尽一切苦厄。
■ 09.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修持圆满,成就了一切智慧功德的那一刻。这个“时”是动态的,是进行式,而不是终止式,永远在往前走。
所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个时没有停止的时候,这个时是与时俱进的时。
因为修菩萨道,是“虚空有尽,我愿无穷”,能够发起这样的大心来,五蕴不空而自空。
为什么呢?你不超越烦恼的境界,不超越迷失的境界,要发起这个心,要做这么伟大的事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发大心,立大志,行大行,就得大果。“照见”就是观照,“五蕴”就是刚才讲到的色、受、想、行、识。
■ 10. “空”
我们要特别用心地去理解这个“空”字,要很好的体会。空是突破、超越、发展、转变的意思,而不是空无的空,不是消灭一个东西,而是不断地超越。这个“空”字可以说是妙意无穷。学佛法,能够把这个“空”字搞明白,就能行菩萨道。搞不明白,你永远发不起心来,永远是消极的,永远是看到一切东西都讨厌。
这个“空”与儒家经典《易经》的“易”有仿佛的地方,“易”者生生不息,“空”亦如是。假设一切都不空,这个世界满满当当的,这个禅堂里一点缝隙都没有,我们还怎么进得来呢?所以,要很好地理解这个“空”。不超越就不能进步,就不能发展;不超越迷惑就开不了悟,不突破迷惑就成不了佛。
■ 11. “照见五蕴皆空”
“照见五蕴皆空”,不是空一蕴、两蕴,而是五蕴全部都要超越。“蕴”有聚合、集聚的意思,也就是说,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永远是不可分离的,只有物质和精神处在一个和谐的,相互依存的状态下,万事万物的生存和发展才有可能。“蕴”字还有遮蔽的意思。由于有蕴,本有的智慧光明显现不出来,只有彻底的超越,才能度尽一切苦厄。
■ 12. 一切苦厄度尽,就是涅盘境界。
佛菩萨和历代祖师讲了许多的道理,有许多的书。现在还在无休止的出书,喋喋不休的讲话,讲什么呢?
就讲这四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这一件事。把这个道理弄明白了,朝如是,夕如是地做下去,一切苦厄自然得度。
一切苦厄度尽,就是涅盘境界。涅盘者,烦恼永熄,一切烦恼之火熄灭了,我们这颗心不会再像在滚油中熬煎一样。我们这颗心在没有开悟之前,在迷惑之中,就像在滚油中煎熬,所以叫热恼。烦恼事是热恼,烦字有个火的部首,恼字有个心的部首,火在烧心,多么痛苦啊。
希望我们每一位,在读这本《心经》的时候,对每一个字都不要放过,深刻的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