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至1840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抗英期间,主持了一项翻译英文图书报纸的活动,指派当时懂“夷务”“夷语”的人才,对一些西方典籍和西方人办的报纸进行翻译,定期汇编印刷,呈报道光皇帝,同时自己留用,以期“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这项翻译活动的主要成果之一,便是《澳门新闻纸》和《华事夷言》。
当下,研究《澳门新闻纸》和《华事夷言》的学者不在少数,但几乎都是将这两部重要历史文献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对二者内容的来源则较少关注,更极少涉及源头英文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差异和谬误。然而,在英文认知和翻译水平极其糟糕的大清,一字之差便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对当代研究者而言,则可能形成诸多史实的混淆,从而让严谨的学术研究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台湾学者苏精,经过多年对两岸主流图书馆的探访,在南京图书馆发现了《澳门新闻纸》的抄校本,这是已知存世的孤本,极其珍贵,却几乎无人问津。他又用多年时间集齐了所有英文底本的原文。在《林则徐看见的世界》一书里,苏精以南京图书馆藏《澳门新闻纸》底本为凭据,经过细密考证,还原了这部译著完整的英文原本,将原文与译文对照排印,内容涵盖当时的军情夷务与时事百态,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林则徐看见了什么
本文摘自《春城晚报》
从某种意义上说,林则徐看见了什么,就等于清朝统治者看见了什么,或者说,等于当时的中国看见了什么。作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在19世纪上半叶大清的朝局之中是那么孤独,只有他开始意识到这个千疮百孔的帝国的危机。
林则徐
催迫他警醒和思考的,后世的我们都知道了,是鸦片。1839年,他以一品大员湖广总督之尊、受命钦差大臣主持禁烟之初,便指派当时凤毛麟角的懂“夷务”“夷语”的人才,对一些西方典籍和西方人办的报纸进行翻译,定期汇编印刷,呈报道光皇帝,同时自己留用,以期“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
这项翻译工程主要成果之一,便是《澳门新闻纸》和《华事夷言》。相较于同样由林则徐主持翻译、后来成为魏源《海国图志》重要底本的《四洲志》,《澳门新闻纸》《华事夷言》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更重要,却并不为许多人所知。不久前,我刚读完王晓秦先生洋洋百万言的历史小说《鸦片战争》,这部号称几乎字字皆有出处的巨著,竟也忽略了《澳门新闻纸》和《华事夷言》。
《澳门新闻纸》部分内容
这正是《林则徐看见的世界》的重大意义所在。之前,研究《澳门新闻纸》和《华事夷言》的学者不在少数,但几乎都是将这两部重要历史文献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对二者内容的来源则较少关注,更极少涉及源头英文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差异和谬误。而差异和谬误有多重要?在英文认知和翻译水平极其糟糕的大清,一字之差便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对当代研究者而言,则可能形成诸多史实的混淆,从而让严谨的学术研究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本书作者是台湾学者苏精,其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领域著述颇丰。经过多年对两岸主流图书馆的探访,他在南京图书馆发现了《澳门新闻纸》的抄校本,这是已知存世的孤本,极其珍贵,几乎无人知晓、更无人问津。至于《澳门新闻纸》的英文底本,早已轶失于历史的硝烟之中,且不见于任何文献。又历经多年的寻找和研究,他最终厘清了《澳门新闻纸》的英文底本分别来自于英国人鸦片战争期间创办的《广州新闻报》《广州纪事报》《新加坡自由报》,还集齐了所有英文底本的原文,甚至,连《林则徐日记》及清朝相关史料均不曾记载的4位翻译者的名字和身份,也被他从西方相关传教士的记录中给抽丝剥茧地扒了出来。
《林则徐看见的世界》,正是由《澳门新闻纸》和《华事夷言》这两种深刻影响着晚清时代尤其鸦片战争走向的重要文献的底本原文、译文,以及对原文译文之间展开的比对、分析等相关内容共同构成。
当然,作为“第一人”,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水平难免有点管中窥豹,较为粗糙、片面,而皇帝又始终坚信天朝无比强大、绝对世界中心,即便对肱骨重臣依然疑心深重、刻薄寡恩,这就注定了林则徐及鸦片战争的结局,甚至注定了整个大清帝国的结局。
也就是说,不管林则徐看见了什么,也不管他主持下的晚清的“内参”《澳门新闻纸》《华事夷言》是否起到过预期的作用,在大历史中来观察,这一切其实都可以忽略不计。然而,我认为,《林则徐看见的世界》却不容忽略,其“以史鉴今”的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应当被这个世界看见。
相关阅读
《林则徐看见的世界》
《林则徐看见的世界:〈澳门新闻纸〉的原文与译文》是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历史性译作。1839—1840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运动期间,主持了一项翻译英文图书报纸的活动,以期“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这项翻译活动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根据当时的英文报纸内容译成的《澳门新闻纸》。林则徐不仅利用《澳门新闻纸》制定禁烟抗英策略,而且抄送广东同僚及他省督抚官员参阅,还将部分内容附奏折呈道光皇帝御览。本书以南京图书馆藏《澳门新闻纸》底本为凭据,经过细密考证,还原了这部译著完整的英文原本,将原文与译文对照排印,内容涵盖当时的军情夷务与时事百态,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