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实在是件大事: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朱鲁子的呕心之作,《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正式出版了。为什么是件大事呢?因为,这是大陆出版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原创哲学著作。什么是原创?从一部著作来说,只要不是抄袭、模仿得来的,都可以说是原创,但这只是从写作角度说的原创,哲学的原创不仅如此,更必须要是隐藏在文字底下的思想体系是原创的,这是中国久已经忘却的事情,即使按比较低的理论逻辑标准来说,除了熊十力晚年遗稿的出版外,中国是几十年、几代人没有出版过原创的哲学了,有的号称是原创其实从思想的创造细细一推敲并算不上,而只是新潮概念的堆砌而已。所以,朱鲁子这本书的出版是件大事。
当我把这本书看成是一种原创哲学著作时,在形式上很可能得不到有些读者的认可,因为,它的文字形式似乎是哲学名义的通俗读物,或者说是一件现在一般归在励志类常见读物里的新东东。但其实哲学的要义并不在于表达的形式,而在于表达形式下的思想。卢梭的巨著《爱弥儿》一般归在小说类里,一些文学史著作会将它列为法国文学中的一个经典作品,但其实卢梭这部天才的著作作为小说实在是件很三流的东东,它主要来说是部伟大的教育学著作,同时,也是部了不起的哲学著作。哲学,它可以是康德、黑格尔式的表达,也可以是卢梭《爱弥儿》式的表达。哲学可以是纯粹理性的枯燥演绎,也可以如朱鲁子这样似乎通俗地娓娓侃来。
从哲学的原创来说,有两种哲学家:一种是如最多看到的那些,不是萌发于哲学家自己的人生,而是萌发于哲学家对一般真理和价值的追求兴趣和天才;一种则是萌发于哲学家自己的人生,进而有了对一般真理和价值的追求兴趣,这种追求也许并不天才,但在其发现里总是有着他的鲜明个性。前一种必然是教育和专业训练的结果,通常属于少数人,但作为哲学的成就则较多。后一种是许多人常有的真理和价值发现冲动,这正是人人都可以是哲人的根据,但真地要成为哲学家,形成哲学的成就,则还是需要仰赖于持久的专门教育和研究,所以,有发现冲动者多,而形成富有个性的理论成就者少。我以为,朱鲁子大概属于后一种哲学家。
我之所以这样以为,是因为他的夭折范畴。夭折,是朱鲁子发明的一个哲学范畴,也是他全部哲学思想的逻辑基点。人并不一定能实现他真正的人生,不能实现真正人生的就是夭折,而夭折则是“当下人类个体的宿命”,——朱鲁子的全部哲学思想都是由此生发的。这样一个范畴的发明,应当与朱鲁子幼时因为贫困随父亲到青岛乞讨有深刻的心理关系。乞讨意味着两种“夭折”:一是随时可能因为贫困而终止生命,发生生命的“夭折”;一是虽然活着,但一个人在乞讨时候,已经失去了正常的生活状态,人生处于生命存在着的“夭折”境遇当中。后一种夭折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它在逻辑上可以覆盖到所有人:活着,却已经夭折。这是一个富有个性和充满情操的发明,是从对人的深爱处发出的非常批判。这是朱鲁子对哲学的一个最重要贡献。
朱鲁子的哲学思想是一个粗具体系特征的思想系统,在他这本著作里可以窥见基本的逻辑框架。他的思想体系的逻辑基点是夭折范畴,而夭折意味着必须同时具备一个逻辑前提,也就是夭折之所以成为夭折的前提,这个前提是正常的、真正的或完全的人生。什么是完全的人生?朱鲁子按照自己的方法论,将人生划分为三大阶段九个环节,三个阶段是自发、自觉、自然三个状态。如何实现完全的人生、避免夭折?核心的道路就是书名副题所说的:人,要认识你自己。
关于人生三大阶段九个环节的划分是朱鲁子这本书里的重要内容,我以为突出的不在于他这种划分本身,而在于他进行划分的方法。显然,他的方法是很辩证法的,甚至辨证得有明显的机械痕迹,并且生硬而努力地证明个人人生与人类历史演变的逻辑同构性,我以为重要的不在这里,而在于他关于人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关系的讨论。他在确认人是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辨证统一的前提下,认为“在人身上,精神存在高于物质存在,是物质存在的本质之所在”。虽然这谈不上是一个发明,但却是一个卓越的见识,在当下这个唯物主义庸俗化泛滥的时代,有着很特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