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为儒学和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方针。内容分五个部分:[1] 马克思主义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2] 传统文化的二重性;[3]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互补性;[4] 儒学和传统文化需要吸取马克思主义之长发展自己;[5] 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结论部分文章认为我们需要高举两面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和中华文化的旗帜。作为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我们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我们要高举中华文化的旗帜。“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提法反映了这个要求。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是单纯的理论问题,也不是现在才提出的,而是早就已在实践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党外的学者如张岱年,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就都在这方面做了很有成效的工作,取的了可喜的成果。他们的经验已经证明,这样的结果,不是一个吃掉另一个,而是和而不同,二者都得到发展;不仅无损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而是在实际上加强了这种指导地。
高举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化两面旗帜,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的二重性 社会主义新文化
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如何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长期存在着一种颇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两个对立的体系,而不是可以调和的体系,或者并行不悖的体系” 。人们从这个认识引出了不同的结论,有人据此反对马克思主义,说要继承、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就必须抛弃马克思主义;有人则据此认为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就会背离马克思主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批判、否定传统文化。他们立场不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同,甚至根本对立,而他们立论的依据却是一个——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是根本对立,不可并存的;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也是一样的——一方吃掉另一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果然是水火不相容,不可并存吗?回答这个问题,涉及许多方面,需要认真作一番分析和思考。
马克思主义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首先,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批判资本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新文化的同时,曾反复说明,文化发展有其继承性,社会主义新文化只有在利用前人已有文化的基础上才能产生。马克思恩格斯多次讲到,任何一种思想观念,都必须在利用前人已有的思想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在讲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时,恩格斯说:“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统治于现代社会中的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和统治于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但是,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启蒙学者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资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事实中。” 列宁则直接讲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他说:“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