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简单谈一谈我是怎样提出“儒学中的情感与理性”这个问题的,也就是谈一谈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过程。
我的研究工作基本上都是按问题进行的,就是尽量先提出问题,然后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接着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再提出新的问题。所以,我直到现在还没有一本系统的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著作,我只是在讨论一些问题。(笑)当然,我提出问题与我对中国哲学史的理解也是有直接的关系的。我现在还不能说我已经理解了中国哲学的精神,而只能说我在不断地向这个方向努力。
要想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提出真正的问题,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而我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缺陷和不足。比如说,我们现在研究中国哲学,必须要理解西方哲学,而我不懂英语,所以只能看翻译著作,并且西方哲学著作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无从下手,所以我只能就我自己有限的理解,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另外,研究中国哲学当然需要对中国哲学的基本文献有一个了解,而这也是我的一个缺陷。冯先生曾说,在中国哲学史方面,他对佛学是有缺陷的,那么我的缺陷就更多了。我也曾经花过一些时间去读佛学典籍,日本的那本“佛藏”,我只念了一点点就觉得不行了,这样念下去一辈子也念不完。所以,这个方面我是有很大的缺陷的。还有就是,研究哲学,你必须对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了解。我对一些年轻学者说过,对于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你只能沿着他的足迹前进,而不能绕着走。但是我自己这方面也做得很不够。我这个人呢,自己喜欢读的书就仔细认真地读,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读、读不下去,对于这点,我也说不出什么道理来。(笑)这也是我的一个局限。有些书你不读不行啊,到后来你还得补读才行,因为你只能入乎其中才能出乎其外啊!这一点我体会是比较深的:研究中国哲学,你除了了解基本文献、了解西方哲学以外,当代哲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你也一定要读,这是绕不过去的。有时候自己觉得好像懂得这个道理,可是做起来却不是那么顺畅、痛快。(笑)我的意思是说,你通过阅读中国哲学的书、西方哲学的书、当代学者的书,慢慢的从中提出问题,然后按照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