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敦煌百年三笔账——纪念敦煌经卷发现一百年
敦煌经卷亦称敦煌文书、敦煌遗书、敦煌卷子,是指在中国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出土的4—11世纪多种文字的古写本。由于敦煌在4—10世纪间曾为中国西北文化中心,政治、经济十分发达,佛教也很兴盛。自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释乐开凿第一窟以后,写经造像活动代代相沿。北宋仁宗时,西夏进攻敦煌,僧众为避兵火,将大批文......
-
〓 思考者说:出世与入世
学校的长廊上挂着一幅小学生的书法作品,楷书墨笔,端端正正地写着一句格言:“以出世之心做人,以入世之心做事。”这“入世”与“出世”的语意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得清楚的,但这句话字面上的道理倒也并不难懂,其实讲的就是一个人行事与做人的态度:做人,对名利不必看得太重,不为名缰利锁所束缚,方可活得从容潇洒;行事,却要有积......
-
〓 诗词赏鉴:李白《忆秦娥》赏析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桥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忆秦娥》词调始见于本篇,调名本身就是词题。古代秦、晋间(今陕西、山西一带)称美女为娥。词中的“秦娥”,是唐代京都长安(属古秦地)的一位少妇。题目是“思念秦娥”,内容却是“秦娥的思念”。对秦娥的思念通过拟写秦......
-
〓 名师授业忆当年——从一张课程表看1950年北大中文系课程设置及师资
北京大学中文系1950年度第一学期中文系课程一览表(局部) 这里展示的是由时任北大中文系系主任的杨晦亲笔签字的1950年度第一学期中文系课程一览表。其中开列了13位名师担任12门必修课和2门选修课的课目。杨晦教授讲授文艺学(全学期,一二年级必修,4学分);魏建功教授讲授中国语言文字概论(全学期,一年级必修,6学分......
-
〓 论金陵“十二”——你说谁是谁
《金陵十二钗》的名称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很烂,更没有人知道其在五个书名中属第一重要。可以没有《红楼梦》等之名,但不可无《金陵十二钗》的称号。金陵包含的着三大义:首先代表的是都城,叙述的故事与皇帝有关。其次金属西方故又可指清朝西陵。金在书里以金玉良缘的“金”来代表女人、皇帝的妃子,所以“金陵”也就是泰陵为妃子的陵寝。作者......
-
〓 美术经典:沈周画中的美好祝愿
杏花图轴(中国画)。沈周折桂图(中国画)。沈周庐山高(中国画)。沈周 画乃移情之物,可视之物,可感可读之物,可赏之物,可存人间真情,可通天机造化。中国古代绘画中有一类画作,是为传情达意、祝贺祝福、友情赠予而作,不仅有画意,而且存文心,饱含传统文人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妙与巧思,令人心领神会,拊掌称赞。在沈周的名作......
-
〓 光明论坛·温故:“名非天造,必从其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说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判标准,并引用了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一句话:“名非天造,必从其实。”王夫之此言原本针对的是天文历法中的主观命名与客观实际对象的关系。在《思问录·外篇》,王夫之针对中国古代......
-
〓 让春节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在美国感受中国年味
美国拉斯维加斯,贝拉吉奥大酒店推出的中国农历鸡年新春布景,吸引了各国游客驻足留影。 丑则静摄/光明图片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是联通亿万中国人的文化载体和精神纽带。当国内千家万户春节团圆共享天伦之乐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华裔,也以不同的方式欢庆新春。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上升,春节文化逐渐超出华裔圈子,在美国主流社会......
-
〓 观点与事实:丝绸之路的当代意义
随着中国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外交格局的确定,对于丝绸之路的关注也再次升温。而中国与中亚三国的“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也进入倒计时。 这条起始于公元前2世纪、持续至公元16世纪的古代亚欧大陆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它以中国长安......
-
〓 陈应松:三月
三月,一个娇嫩的词,像豆腐一样嫩,生怕被冬天抢走。三月走着,走着,变成了一个宽阔的、令人景仰的字眼。三月不是一个季节,是一种冲动。三月只有与农历结合才是温暖的,笃定的温暖。在农谚的三月天,已是犁耙水响,紫燕归来,寒冷已呈强弩之末。虽然有“不吃五月粽,不把寒衣送”之说,三月不会管它,那是一些缺齿老人的过时忠告。许......
-
〓 读书偶得:闲话改诗
梅花 吴昌硕 中国嘉德供图“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于诗歌而言,也是如此。诗歌从构思到表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作者须随物赋形,曲尽其妙。但是,“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情况时有发生。一般说来,诗歌初成之时,作者尚未从所营造的情景和氛围中走出来,加上“文章是自己的好”这种......
-
〓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艺术生命力无限前景广阔
“中国书法艺术的光大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你不想让它光大都不可能。”这是欧阳中石先生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就“中国书法的生命力”所作学术讲座中表达的观点,充分表达了他对中国书法文化发展前景的信心。 欧阳中石指出,中国书法是闪烁在中华文化之上的绚丽光环,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绚丽光环。中国书法艺术把蕴藏在个人身心的思想感情化作了一种有......
-
〓 天一阁:传承文化泽后人
天一阁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印记,如北京的故宫、上海的万国建筑群,它们是城市历史的古典记忆。宁波的城市印记是什么?很多人都会选天一阁。坐落在宁波市老城区月湖之西的天一阁是一座藏书楼,如果再加上一些定语,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的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始建于公元1561......
-
〓 紫竹斋诗话:投诗多是觅知音
任伯年绘《贾舍人驴背敲诗图》 唐诗东传久矣。唐开成三年(838),白居易等人诗集传入东瀛,迅驰风靡,吟诵、仿作,甚至以白诗廷试取才,一时多少知音。日本平安时代后期的高仓天皇喜诵唐诗,尤爱白居易诗。因他平素闲暇吟诗散步,最留心庭院的春花秋叶,又特别关照“春不扫残花,秋不燃落叶”,故庭院纵花残叶落,积路盈阶,护卫也不......
-
〓 百年《辞海》的互联网之变:三步跨越实现知识服务云平台
现有的各种在线工具书虽然质量良莠不齐,却成为用户最常用的查询和参考依据。但是现有在线工具书在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乃至意识形态导向等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因而用户迫切需要能提供权威、准确信息的在线知识服务平台。纵观百年辞海编纂出版史,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辞海》品牌的开创,参与其事的是以舒新城为代表的第一代辞海人......
-
〓 张良在哪一年去世?——兼谈历法学的重要性
电视剧《楚汉传奇》不久前热播, 《楚汉传奇》一书也在京出版。但对于“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之一张良去世的时间,它们却有一处重要疏忽。这个疏忽很可能出于《辞海》的误导。因为《辞海》“张良”词目为“张良(?—前189或前190)”(第六版,第2880页)。那么,张良到底哪一年去世呢? 年代问题是我国古......
-
〓 百年来中国服饰流变之二:民国易服,“拿来”洋装
公元1912年,建立民国。依中国历史的传统,改元易服,乃天经地义。而在这一年民初制定的服制法令颇具意义,使洋服正式步入中国人的衣生活,这无疑在中国服饰历史书写了重要一笔。耐人寻味的是,辛亥的民主革命不甚彻底,但其服饰的革命倒颇为坚决。民初建国,仿效西方民主政体,在建立法制制度上体现出十分的果敢。尚处于激烈的政治角力和武......
-
〓 金台论道:文化就是生活方式
什么是文化,似乎早已不言自明,但无数事实也告诉我们,一方面文化可以被说得宽泛无边,另一方面,又可以被看得十分狭窄,好像就是在那里吹拉弹唱而已。校园文化是一个人人都认为很重要的文化,于是,诗社、乐队、合唱团、美术班,再加上舞蹈、模特、体育,应有尽有,可以拨款,可以加分,可以特招,还可以外出参加比赛、赢得大奖。但同时,有的......
-
〓 人才史话:“桓管五杰”的组合效应
管仲拜相 资料图片 俗话说,两军相遇勇者胜。这话只说对了一半。项羽比刘邦勇猛多了,可刘邦最终成为赢家,项羽却功败垂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若仅以“得人者得天下”来论定,大道理上没错,具体到操作层面,理由显得单薄了些。 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宴请文武百官。酒过三巡,他向群臣发问说,各位不必隐瞒自己的观点,均以实话......
-
〓 作家杨绛去世引发热议折射对文化的向往
如同每一位文化名家的离开一样,杨绛的去世在朋友圈里也引发了密集的“云戴孝”。有纪念文章和鸡汤、蜡烛、祈祷,就有反鸡汤、反蜡烛、反祈祷。那些批评刷屏纪念现象的文章抨击的是许多人其实并不熟悉杨绛,有的人甚至连杨绛的书也未曾读过,此番跟风纪念只是附庸风雅。在我看来,每一场热闹的讨论背后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稀缺。各种转帖中的照片......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