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书架:《陈嘉庚传》
朱水涌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第一版,60.00元本书是被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的传记,他在一百年前的民族危难之际,抱着“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信念,创办了集美学村,以及闻名遐迩的厦门大学。他一生“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跨越了四个时代的历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无论怎样的......
-
〓 李菁、史航等对谈《走出历史的尘烟》
本报讯《走出历史的尘烟》圆桌对谈近日在北京美后肆时F1美剧场举办。《走出历史的尘烟》作者李菁,与著名编剧、策划人史航,《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吴琪,商业和艺术跨学科纪录片创始人郭旭锋,以圆桌对谈的形式进行了探讨。《走出历史的尘烟》是《三联生活周刊》品牌栏目“口述”结集,作者李菁为《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口述”栏目主笔。......
-
〓 借助汉字观察东亚世界
本报讯(记者 成一村)东亚世界看似“同文”,但各国却有不同的精彩生发。日韩籍学者金文京的著作《汉文与东亚世界》(上海三联书店)告诉读者,汉字文化圈背后的东亚世界各有千秋、复杂多元。《汉文与东亚世界》日文原版为岩波新书之一种,是第9回角川财团学艺赏获奖作品,被誉为比较文化学典范之作,同时也是中国大陆引进的第一本介绍汉文训......
-
〓 参天尽物、济世为民的灾害史研究——读《黎元为先》
《黎元为先:中国灾害史研究的历程、现状与未来》,闵祥鹏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9月第一版,49.00元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世界带来重大损失。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与灾难抗争的历史。如何辩证看待人类与灾害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是事关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命题。由河南大......
-
〓 中国文化演化的语言符码:新名词、新概念与近代中国
建构自主知识体系 攀登新的学术高峰——202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选介编者按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022年4月25日,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又提出“加快构......
-
〓 文人如何成群地来——读《北宋三大文人集团》
《北宋三大文人集团》,王水照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7月第一版,128.00元历代文士,踽踽独行固然有之,命俦啸侣也是常态。在北宋,后一现象十分突出,文人集团迭起,笼罩了大半部文学史。三十余年前,王水照先生即拈出这点,视为北宋文学演变的关键线索,持续思考。积岁所获,汇成专著《北宋三大文人集团》刊行。书名所言“三大文......
-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英译本首卷在京发布
本报讯(记者 王洪波)《〈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系列丛书发布会最近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该系列丛书的第一卷。这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研究工作的重大推进,意味着“清华简”将以英文与世界各国读者见面。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邱显清先后致辞。美国芝加哥......
-
〓 日记就是民间史书——读傅编《陈西滢日记书信选集》
《陈西滢日记书信选集》,傅光明编注,东方出版中心2022年12月,122.00元我对日记确无深入研究,但却在1997年参与主编了一套《中国现代作家日记丛书》,共十种。虽然售价不菲,但囿于条件和水平,当时编得有些粗糙,收罗也不齐备,至今引以为憾。2022年12月,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傅光明编注的《陈西滢日记书信选集》,分......
-
〓 丝绸之路:东方文艺复兴之路——《丝绸之路文明启示录》编后
编者按2017年5月,北京召开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间过去了4年,丝绸之路成为热词,相关图书层出不穷,蔚为大观,使“一带一路”协奏成曲。本期《光明悦读》为读者推荐两本关于丝绸之路的新著:《丝绸之路文明启示录》的作者丁方,立足于东方大地,从垂直向度俯瞰“一带一路”;《外国文物里的丝绸之路》的主编沈卫星,邀约......
-
〓 《诗人鲁迅》引言
《诗人鲁迅》,顾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一版,45.00元鲁迅的小说,如一些评论家所说,有着杜甫的诗情。他的旧体诗也是走唐诗的路子。鲁迅的作品以小说和杂文最为著名,同时他也是一位诗人,其散文诗集《野草》具有极高的价值,也较受重视;此外新旧体诗也都有很高的水平,只是由于数量较少,其光芒不免为小说和杂文所掩。......
-
〓 崔岱远新作趣谈京城四合院里的“活物”
本报讯日前,知名作家、北京读书形象大使崔岱远新作《四合院活物记》首发式在北京四合书院举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这本书是作者继《京味儿》《京范儿》《吃货辞典》等书之后又一部洋溢着浓厚京味儿的生动作品。作为从小生活在四合院里的北京人,崔岱远对院子里那些陪伴他长大的花鸟鱼虫有着独特的理解。他根据这些小生命的生存环境、与人之间的......
-
〓 《故宫日历》上新,新在哪儿
本报北京9月6日电(记者李韵)被读者誉为“中国最美日历”的《故宫日历》,在连续出版12年、畅销达400万册后,以一种全新的面貌示人——2022年《故宫日历》6日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发布。它究竟新在何处?记者抢先尝鲜。首先是新在形式。拿到《故宫日历》,记者第一印象便是面目一新。封面不再是宫墙红布镶“故宫日历”四个金字,而是......
-
〓 体大思精 孜孜以求——《范成大集校笺》评析
【读书者说】 范成大是南宋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诗词兼擅、文备众体、风格多样。很难想象,其文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整理和校笺。而今这一遗憾已经填补,2022年底,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苏州大学吴企明先生的《范成大集校笺》,对范成大诗、词、文进行了深度整理和校笺,在校勘、辑佚、笺注、人事交游和评论等方面......
-
〓 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忧思与存在之维——读《自我的回归》
《自我的回归——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逻辑》,曹永国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年7月,55.00元大学是人类理想所寄之地,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然而,今日之大学和大学教师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祛魅的现代性下,大学教师成为一种谋生的职业,遵循着职业生活的工具理性和功利化要求。在诸多批评家眼里,大学颓废了,甚至堕落了。......
-
〓 新书架之《从学与追念:荣新江师友杂记》
《从学与追念:荣新江师友杂记》,荣新江著,中华书局2020年9月第一版,69.00元本书是北大历史系荣新江教授追念与自己学术生涯有过交集的一些已故学人的文章合集。书中写到的,有作者在北大求学和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师长辈的邓广铭、季羡林、周一良、王永兴等先生,有作者步入学界后颇承知遇的饶宗颐、杨志玖、王尧等先生,也有英国的......
-
〓 何以“水乡” “水上人”视角的新江南史
《猛将还乡:洞庭东山的新江南史》 赵世瑜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读书者说】 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时有个著名的观察,他认为,传统江南社会可以分为“城里人”“街上人”“乡下人”。所谓“城里人”是居住在府县城中的官僚、士绅;“街上人”是市镇居民,从事工商业之类;“乡下人”则是在广大乡村中实际从事农业生计的人。......
-
〓 高明之思与情境之实——读《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
“吾观今之文章之家,每云我有避之一诀,固也。然而吾知其必非才子之文也。夫才子之文,则岂惟不避而已,又必于本不相犯之处,特特故自犯之,而后从而避之。……犯之而后避之,故避有所避也。若不能犯之,而但欲避之,然则避何所避乎哉!是故行文非能避之难,实能犯之难也。”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的这一段名言,本来是评论文学创作不能一味求......
-
〓 敦煌壁画中的节气之美——《敦煌岁时节令》编后
《敦煌岁时节令》赵声良 主编 杜鹃 赵晓星 田舒源 王芳芳 著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编书者说】 编者按 千百年来,敦煌的画师们将自己的日常生活画进壁画,其中“岁时节令”的内容更是丰富多样,它们与飞天花雨一起,沉睡在喧嚣的黄沙里。近日,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将“敦煌”与“岁时节令”两相结合,编写并出版了《敦煌岁时节令......
-
〓 穿越千年的肝胆相照——读《在东坡那边:苏轼记》
《在东坡那边:苏轼记》,于坚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年6月第一版,68.00元四十年来,于坚顺江东下,又溯流而上,去往苏轼抵达过的地方。苏轼所到之处,以诗会友,以大地为擘画之处。于坚写昆明,写建水,写巴黎,甚至写印度,都不稀奇。昆明是他的故乡,建水是他寄托古典乡愁的地方,巴黎是他一次又一次朝圣的世界艺术之都,印度......
-
〓 在“美”中体验生命的情感—全国第一套中小学《美育》读本带来了什么
近来,关于“美”的新闻频频引发热议:在微博热搜词条“奥运会狠狠修正了我的审美”下,不少网友不禁感慨,原来美感从来不专属于白瘦幼;另一词条“掉进医美陷阱的年轻人”更是关注到当下的年轻人对于“美”的焦虑;而近来“流量明星”带偏审美观的讨论更是甚嚣尘上。关于审美的讨论让人思索,究竟什么才是美?应该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美的教育?早......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