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滋养内心的“古典”——读《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
要理解一首诗,只有再写一首新的诗。从这个意义上讲,《既见君子》是一本关于“过去时代诗与诗人”的长诗。作者从字面上避开了“古典”这个为当代社会所悦纳的概念,避开了考据、鉴赏、今解的窠臼,坦诚地提出“谈论过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下,谈论他们是为了有益于我们自身”的阅读起点;更从这里出发,去践行古典本身的含义。 ......
-
〓 图书评介:中古社会经济史资料搜集、整理和利用的范式
对于三国历史尤其吴国经济史的研究,因为史料匮乏,有许多薄弱环节乃至空白点,是情理之中的。1996年出土的长沙走马楼吴简多达10余万枚,被誉为世纪性学术大发现。经专家通力合作,整理出版了《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贰、叁)等资料。这无疑为三国历史尤其吴国历史的深入研究......
-
〓 “中国出版集团好书”2015年度榜发布
本报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张焱)中国出版集团好书2015年度榜日前出炉,《抗日战争》《火印》《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晚明大变局》《群山之巅》《丁玲传》等25种图书入选。 “中版好书”2015年度榜的评选历时近两个月,经过初评,50种图书进入复评书单。复评环节邀请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央......
-
〓 “舌尖”领衔,莫言“无敌”,2012年畅销图书综述
曾经的畅销书作者,他们的新作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受到读者拥戴?面对变化莫测的图书市场,即便在出版业摸爬滚打多少年的出版大腕,恐怕也不好做出准确的判断。的确,2012年的图书市场,就有一批畅销书作者的图书,出版机构投入大、收效却不尽人意。“名家的号召力下降,靠既有的名气拉动图书市场的状况似乎不大可能。大众关注的图书越来越少......
-
〓 新书架:《从“科学视角”思考日本的战争》
《从“科学视角”思考日本的战争》:(日)不破哲三著,有邻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该书搜集了大量日本政府与日本军队内部的公文、当事人的日记、亲历者的回忆录等历史资料,还原了日本侵略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实况,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异常残暴的原因,尖锐批判了“靖国史观”。...
-
〓 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图书奖——点校本《史记》修订本
由顾颉刚、贺次君、宋云彬、聂崇岐等前辈大师点校整理的《史记》,是“二十四史”第一部问世的点校本,开创了新中国的古籍整理范式,半个世纪以来深受学术界信赖。随着古籍整理事业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中华书局着手规划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订工作。赵生群教授接受委托,勇挑重担,带领修订组成员,历时八年,完成了《史记》修订本。他们重新......
-
〓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读《千秋功业》
黄学禄长达百万言的《千秋功业》,是一部以敬畏历史的态度和生动感人的笔法记录、描述和解释历史的著作。作为一部百年中国革命史,《千秋功业》从辛亥革命到改革开放,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都涉及了。但它的编年史体制并不是流水账式的,而是突出了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建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
-
〓 梁启超著《李鸿章传》有了现代汉语版
本报北京6月17日电(记者李锦云)近日,墨香满楼将梁启超著《李鸿章传》译成现代语言并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梁启超著《李鸿章传》对晚清重臣李鸿章政治、军事、洋务、外交活动进行了梳理评述,还将李鸿章与诸葛亮、王安石、曾国藩、左宗棠、俾斯麦、伊藤博文等中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书中称:“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
〓 《笔记文选读》何以从民国再版至今?
语言学家吕叔湘不同版本的《笔记文选读》一 2011年5月,一本不足10万字的《笔记文选读》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列入“大家语文”系列出版。这是一本“大家写给大家的语文书”(书封推荐语),编著者是我国语言研究大家吕叔湘。这是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出版印行的旧著。 在辽宁人民社为该书写的“出版说明”里提到:“《笔记文选读......
-
〓 《中国汉字历代字体检索数据库》:备份古老书法艺术
将光盘加载到电脑,输入一个“中”字,刹那间,屏幕上布满了各式各样字体的“中”:汉代的静穆端严、南北朝的含蓄洒脱、盛唐的雄强博大、宋代的率性自我、元代的温文秀媚、明代的潇洒疏淡、清代的古质朴茂,还有甲骨文、金文、陶文字、钱币文字、印章文字、镜铭文字……那些带有历史遗泽的古老字迹,被带入了数据化时代,满血复活,汉字发展的轨......
-
〓 《学书三百诗》:365个字趣解汉字史
本报讯 1月24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与书法家周东芬共同推出新书《学书三百诗》,新书品读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学书三百诗》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是程郁缀和周东芬专为小学生学习汉字和楷书合作的集知识性与字帖实用性于一体的创作尝试。全书内容为一首中华文化长诗,采用传统三言诗的形式,将中国的汉字文明串联在一起,三字一......
-
〓 文化流派研究的意义——为《虞山文化流派》序言
同一种文化形态(或曰形态文化),由于历史和地域的不同,从而由于所依附的语言和山川水土等“外在”环境和基础的差异,就会逐渐形成不同的风格。不同风格的形态文化之间相互刺激、挑战、吸收,从而促进了各自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说,一种文化形态出现多种流派,是创新的结果,是一种文化形态发达的标志;“分久必合”,不同流派之间的融......
-
〓 声音与记忆——“中国传统童谣书系”的新角度
“中国传统童谣书系”金波著 接力出版社童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童谣是儿童学习母语、亲近母语的最早范本,是儿童融入生活、了解社会最佳途径之一。“中国传统童谣书系”是金波数十年的童谣研究成果的集成。金波是著名的作家、诗人,一直致力于儿童文学事业。从1957年开始,他就开始收集、研究......
-
〓 《宋代〈四书〉文献论考》:“四书学”研究的重要创获
《宋代〈四书〉文献论考》,顾宏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128.00元 近800年来,《四书》对汉字文化圈的影响至巨。自朱子之后,历代学者阐释《四书》者甚夥,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且有所谓“四书学”之称。然而,相对于《五经》的研究来说,当代学者的《四书》研究则显得寥落许多。据笔者目力所及,除了一些......
-
〓 想象水草丰美的中原——读《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
这本书被誉为西方学者撰写中国环境史的奠基之作。作者从大象在中国的退却来分析是哪些因素导致了中国环境的变化。有意思的是,他的观点从考古研究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遗址,曾发现多件象牙制品,6000年前的山东大汶口人则喜欢把象牙做成筒和琮。在甲骨文里有“象”字。罗振玉等人认为,甲骨文里的“爲”字,从爪......
-
〓 阎崇年:埋首书林,正说历史
清史学家阎崇年近日出版了《阎崇年集》,全书计18种25册(正编24册,附录1册),近800万字,2000张图片。阎崇年以一年节气为序,将24册书分别与二十四节气对应,以他的早期著作《努尔哈赤传》配应“立春”,而以《中国都市生活史》匹配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以节气配图书,或许是他勖勉自己周而不息地惜时、周而复始地勤奋耕耘......
-
〓 说说《国学宝典》
如果有一部十亿字的大套书,古书,无量数的锦袋牙签、缥缃缣素,竟可以抚弄于掌中膝上,可以舒卷于飞机舷窗,可以随我天涯海角,也可以任意挥之即去,那可能么?古人所说的“卷藏天禄吞石渠”,要多少敞宅、高楼、层构,才可以安顿,然而千轴万卷,退藏于无形,这可能么?我当然有这样的一部书,那就是《国学宝典》。有了它,我在任何时候,都可......
-
〓 潘吉星:32年磨一剑,86万言澄清火药史
《中国火药史》(插图珍藏版),潘吉星著,上海远东出版社、中西书局2016年5月第一版,680.00元 编者按:2016年,潘吉星著《中国火药史》由上海远东出版社、中西书局出版。该书全面、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的发明发展史,并兼及火器、火箭的历史,确凿地论证了火药发明于中国,国际上的火药发明权纷争由此......
-
〓 新书架:《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
《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韩森著,中西书局出版韩森致力于从一般民众的视角来探索民间信仰的变迁,以民众信仰的出发点入手对南宋一代中国民间信仰进行了精炼的勾勒,进而探究唐宋间社会的变革,是西方学界系统研究宋代民间信仰的开拓性著作之一。...
-
〓 新书架:《见花》
《见花》:何频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此书文章皆是写花写草,为草木立传,写草木不同的来历与品性,也写这些草木身上蕴含的人文情愫。...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