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了一部“传世”辞书的出版——写在《古文字诂林》(第一册)出版之际
《古文字诂林》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为宏大的古文字汇释类专业工具书。它“集万卷于一册,汇众说于一编”,荟萃迄今为止古文字形体与研究考释成果的大型工具书,所收考释资料涵盖出土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秦汉玺印文、战国货币文、陶文、战国秦汉简牍文、帛书、石刻文、春秋战国石盟书等八种文字)和传世古文字(包括《说文》篆文、或......
-
〓 百年研究的系统总结——简评《文心雕龙通论》
《文心雕龙通论》刘业超著人民出版社出版刘业超教授百万字巨制《文心雕龙通论》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全国学术界向十八大献礼的精品工程之一,其独到之处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敢于开拓的理论勇气。近百年来,研究《文心雕龙》者多矣,在这种寸土获耕情况下想要有所创获,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而作者却能另具慧眼,毅然将传统训诂式思辨模式......
-
〓 李行健的“汉字梦”
2013年,《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类节目没有大牌明星参与,收视率却不亚于甚至超过《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等综艺节目,在社会上掀起了关于汉字书写、文化传承的热议。有评论人士甚至认为这是“汉字复兴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人对于汉字有着复杂深厚的情结,“汉字梦”亦是“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记者近日专访......
-
〓 《中华读书报》推荐:《玉论》
《玉论》 穆朝娜著,科学出版社2016年1月,260.00元玉文化是中国的传统特色文化,迄今至少已绵延八千年。本书作者以古代玉器作为研究方向,坚持实物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原则,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释了自己对玉文化的见解。其中,既有对高古玉的专题性讨论,也有对某类玉器的个案分析;既有结合其所从事的古代玉器系列展工作的心得......
-
〓 守行蓄德光前裕后——汤一介的人与书
汤一介祖籍黄梅,与我的导师萧萐父是好友。萧先生曾请他来武汉大学为我们讲过课,因此我也算是汤先生的弟子,只是未能登堂入室。汤一介否认自己是“大师”“哲学家”,这恐怕并不能仅用“谦虚”两个字加以解释。皇皇十卷《汤一介集》出版了,基本上包括了汤一介已发表的论著与访谈。有意思的是第一卷为十年“文革”时期的哲学论文“立此存照”,......
-
〓 一部手绘的草原交通史——《蒙古游牧图》评介
《昭乌达盟巴林左右二旗图》中的“公主桥”清代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图《蒙古游牧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乌云毕力格等编著“草原是传播语言的工具”草原对于交通的开发和拓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在《历史研究》中发表有关海洋与草原的论说。他指出:海洋和草原是传播语言的工具。古希腊航海家们曾一度把希腊语变成地中......
-
〓 从历史深处走来—写在“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研究丛书”出版之际
《系年》载“秦之先人” 资料图片 李守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正顺利实施,已经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现在他所主编的“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研究丛书”,成稿共12种,即将交付出版,是对有关研究的一大贡献。 “清华简”即清华大学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是在2008年7月自香港抢救......
-
〓 梁思成与他的时代:倒褪鱼鳞似的写作
大跃进期间为了庆祝建国修的十大建筑,不到一年时间,中国首都因此从一个千年古都转变成现代化城市,这种魄力和速度对外国人来说不可想象。中国有一种很神奇的拥抱变化的能力,中国有一种特殊的品质,欧洲人没有,是什么呢?不后悔,不管干了什么事绝不后悔。西方精神中长期有关于后悔的各种感伤和戏剧性的思考,相形之下中国似乎有意愿......
-
〓 中国留学生研究新作——评《中国留学生论》
在中国留学生研究领域,江苏师大“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无疑是一方重镇,其带头人周棉教授的新作《中国留学生论》,可称道之处不少。 首先,是整体性研究与区域性研究的有机结合。近代中国的留学生分布地域广阔,区域的不平衡性显而易见,其中东南沿海最为集中。作者在对留学生来源地进行整体考察的同时,还选择早期留学运......
-
〓 《谁在收藏中国》还原中国文物流失百年历史
本报讯西方“收藏家”们是如何在一百年间猎获中国珍宝,最终极大丰富了美国的博物馆馆藏?为了得到这些国宝发生了怎样的竞争和纠葛?《华盛顿邮报》年度最佳非虚构作品《谁在收藏中国》近日由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该书的作者卡尔·梅耶此前是《纽约时报》社论作家,另一位作者谢林·布莱萨克是纪录片制片人,他们研究了大量书信、文件、历史记录......
-
〓 河北临漳七部旧志整理点校完成
本报讯(通讯员刘彬、刘洋 记者耿建扩)日前,河北省临漳县专家学者历时15年将临漳七部旧志整理点校完成,著成合订本《临漳旧志》,即将出版发行。 据了解,合订本《临漳旧志》由明正德年间的《临漳县志》、清雍正年间的《临漳县志》、道光年间的《漳水图经》、同治年间的《临漳县志略备考》、光绪年间的《临漳县志》以及民国......
-
〓 行走天下 解读地书——读《石兴邦考古论文集》
一代考古大家石兴邦先生九十大寿后出版了自己的考古论文集。这部文集不仅因部头厚重而显分量,更因其科学分量而显厚重。这是石兴邦一生考古探索的总结,文集收录的论文侧重中国史前考古的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勤勉奉献的考古学家的心路历程,回味中国史前考古经历的百年往事。石兴邦在考古界德高望重。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陕西西安半坡遗......
-
〓 《文化江苏:历史与趋势》亮相江苏书展
本报讯江苏人民出版社《文化江苏:历史与趋势》在第七届江苏书展首发,该书作者、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在现场做了精彩讲演。该书全面展现了江苏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据的独特地位及做出的重大贡献。作者从文献与考古遗存入手,系统梳理了江苏由古及今的历史和文化脉络,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及传承创新。从徐州、连云港到扬州、苏州、南京......
-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
本报北京5月29日电(记者吴娜)今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公布2013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书目。《周恩来和他的孩子们》《孩子必读的中华历史文化故事》《丁丁当当系列》等图书榜上有名。该活动已连续举办十年。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王然介绍,这100种优秀图书分为六大类,其中思想......
-
〓 夏坚勇大跨度融汇史学与文学“笨功夫”的追问成就《绍兴十二年》
本报讯(记者夏琪)“好东西是聪明人下笨功夫做出来的。”《绍兴十二年》创作初始,夏坚勇如此下定决心用“笨功夫”去追问宋史的一个问题:宋高宗为什么一定要杀岳飞?他的追问与思考成就了《绍兴十二年》。近日,该书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高度评价《绍兴十二年》,认为这部作品的细节很有张力,文字富有质地和重量。......
-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我国历史上的治边方略与施治经验
古代中国及其疆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是中原王朝、边疆政权共同努力的结果,内地、边疆各民族都为之作出了重要贡献。要准确反映其历史,勾勒嬗变轨迹并揭示发展规律,除充分占有资料、进行深入思考外,还应选择恰当的视角,应用合理的研究方法。《方略与施治:历朝对西南边疆的经营》(方铁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对此进行了......
-
〓 新书架:曹道衡著《困学纪程》
《困学纪程》:曹道衡著;商务印书馆出版著名文学史家曹道衡先生是新旧学转型之际成长起来的老辈学者,这本自传笔触平实却不乏锋芒。虽然他自谦只是在困学之后所得的一孔之见,但字里行间却是一代学人对于道德文章的自励。...
-
〓 陈平原《六说文学教育》:一辈子的道路决定于语文
《六说文学教育》:陈平原著;东方出版社出版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已经变成了一句广告。这大概是我在演讲《语文之美与教育之责》中提出的。回头来看中小学教育,很多知识会更新换代,对一生影响最大的还是语文课。当然,中小学教育的每一门课都重要,但是本国语言文字、文学的修习可能会影响人的一辈子。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课本里不仅......
-
〓 父亲梁漱溟和他的民国往事——梁培恕讲述《梁漱溟日记》
1987年1月留影于家中。(邓伟摄)1911年于顺天中学高等学堂毕业。(邓伟摄)《梁漱溟日记》 梁漱溟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梁漱溟日记》是梁漱溟现存全部日记的汇编,70余万字。梁漱溟先生历经了晚清、民国一直到共和国20世纪80年代的晚期,他的一生风风雨雨,书写了很多传奇。梁漱溟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
-
〓 弘扬关学精神彰显文化自信《关学文库》集粹八百年
本报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梁枢)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陕西省文史研究馆)、西北大学联合主办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关学文库》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葛荣晋,北京大学教授陈鼓应、廖可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陈祖武、研究员李存山,华东师大教授杨国荣,四川大学教授舒大刚等十几位学者参与研......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