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之位置
中国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
本朝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
欲评骘李鸿章之人物,则于李鸿章所居之国,与其所生之
时代,有不可不熟察者两事。
一曰:李鸿章所居者,乃数千年君权专制之国,而又当专
制政体进化完满,达于极点之时代也。
二曰:李鸿章所居,乃满洲人入主中夏之国,而又当混一
已久,一切权利恢复之时代也。
论者动曰 :“李鸿章,近世中国之权臣也。”吾未知论者
所谓“权臣”,其界说若何。虽然,若以李鸿章比诸汉之霍光、
曹操,明之张居正,与夫近世欧美日本所谓立宪君主国之大臣,
则其权固有迥不相侔者。而使李鸿章果为权臣也,以视古代中
国权臣专擅威福,挟持人主,天下侧目,危及社稷,而鸿章乃
匪躬蹇蹇,无所凯觎,斯亦可谓“纯臣”矣。使鸿章而果为权
臣也,以视近代各国权臣,风行雷厉,改革庶政,操纵如意,
不避怨嫌,而鸿章乃委靡因循,畏首畏尾,无所成就,斯亦可
谓“庸臣”也矣。虽然,李鸿章之所处,固有与彼等绝异者,
试与读者,燃犀列炬,上下古今而一论之。
中国为专制政体之国,天下所闻知也。虽然,其专制政体,
亦循进化之公理,以渐发达,至今代而始完满,故权臣之权,
迄今而剥蚀几尽。溯夫春秋战国之间,鲁之三桓、晋之六卿、
齐之陈田为千古权臣之巨魁。其时纯然贵族政体,大臣之于国
也,万取千焉,千取百焉,枝强伤干,势所必然也。洎夫两汉
天下为一,中央集权之政体,既渐发生,而其基未固。故外戚
之祸特甚,霍、邓、窦、梁之属,接踵而起,炙手可热,王氏
因之以移汉祚,是犹带贵族政治之余波焉。苟非有阀阅者,则
不敢觊觎大权。范晔《后汉书》论张奂、皇甫规之徒,功定天
下之半,声驰四海之表,俯仰顾盼,则天命可移,而犹鞠躬狼
狈无有悔心,以是归功儒术之效,斯固然矣,然亦贵族秉权之
风未衰,故非贵族者不敢有异志也,斯亦为权臣之第一种类。
及董卓以后,豪杰蜂起,曹操乘之,以窃大位,以武功而为权
臣者自操始。此后,司马懿、桓温、刘裕、萧衍、陈霸先、高
欢、宇文泰之徒,皆循斯轨,斯为权臣之第二种类。如秦之商
鞅,汉之霍光、诸葛亮,宋之王安石,明之张居正等,皆起于
布衣,无所凭借,而以才学结主知,委政受成,得行其志,举
国听命,权倾一时,庶几有近世立宪国大臣之位置焉,此为权
臣之第三种类。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
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已、李林甫,
宋之蔡京、秦桧、韩胄,明之刘瑾、魏忠贤,穿窬斗筲,无
足比数,此为权臣之第四种类。以上四者,中国数千年所称“
权臣”,略尽于是矣。
要而论之,愈古代则权臣愈多,愈近代则权臣愈少。此其
故何也?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
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焉:一由教义之浸淫,二由雄
主之布画。孔子鉴周末贵族之极敝,思定一尊以安天下,故于
权门疾之滋甚,立言垂教,三致意焉。汉兴,叔孙通、公孙弘
之徒,缘饰儒术,以立主威。汉武帝表六艺,黜百家,专弘此
术,以化天下,天泽之辨益严,而世始知以权臣为诟病。尔后
二千年来,以此义为国民教育之中心点,宋贤大扬其波,基础
益定。凡缙绅上流,束身自好者,莫不兢兢焉。义礼既入人心,
自足消其枭雄跋扈之气,束缚于名教,以就围范。若汉之诸葛,
唐之汾阳,及近世之曾、左以至李鸿章,皆受其赐者也。又历
代君主,鉴兴亡之由,讲补救之术,其法日密一日,故贵族柄
权之迹,至汉末而殆绝。汉光武、宋艺祖之待功臣,优其厚秩,
解其兵柄。汉高祖、明太祖之待功臣,摭其疑似,夷其家族。
虽用法宽忍不同,而削权自固之道则一也。洎乎近世,天下一
于郡县,采地断于世袭,内外彼此,互相牵制,而天子执长鞭
以笞蓄之。虽复侍中十年,开府千里,而一诏朝下,印绶夕解,
束手受制,无异匹夫。故居要津者,无所几幸,惟以持盈保泰,
守身全名相劝勉,岂必性善于古人哉?亦势使然也。以此两因,
故杰黠者有所顾忌,不敢肆其志,天下借以少安焉。而束身自
爱之徒,常有深渊薄冰之戒,不欲居嫌疑之地。虽国家大事,
明知其利,当以身任者,亦不敢排群议、逆上旨以当其冲。谚
所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者,满廷人士,皆守此主义焉。
非一朝一夕之故,所由来渐矣。逮于本朝,又有特别之大原因
焉。本朝以东北一部落,崛起龙飞,入主中夏,以数十万之客
族,而驭数万万之主民,其不能无彼我之见,势使然也。自滇
闽粤三藩以降将开府,成尾大不掉之形,竭全力以克之,而后
威权始统于一。故二百年来,惟满员有权臣,而汉无权臣,若
鳌拜,若和┞,若肃顺、端华之徒,差足与前代权门比迹者,
皆满人也。计历次军兴,除定鼎之始不俟论外,若平三藩,平
准噶尔,平青海,平回部,平哈萨克,布鲁特,敖罕巴达克,
爱乌罕,平西藏廓尔喀,平大小金川,平苗,平白莲教,平天
理教,平喀什噶尔,出师十数,皆有旗营,以亲王贝勒或满大
臣督军。若夫平时内而枢府,外而封疆,汉人备员而日于政事
无有所问。如顺治、康熙间之洪承畴,雍正乾隆间之张廷玉,
虽位尊望重,然实一弄臣耳。自余百僚,更不足道。故自咸丰
以前,将相要职,汉人从无居之者。及洪杨之难发也,赛尚阿、
琦善皆以大学士为钦差大臣,率八旗精兵以远征,迁延失机,
令敌坐大。至是,始知旗兵之不可用,而委任汉人之机,乃发
于是矣。故金田一役,实满汉权力消长之最初关头也。及曾、
胡诸公起于湘鄂,为平江南之中坚,然犹命官文以大学士领钦
差大臣,当时朝廷不得不倚重汉人,然岂能遽推心于汉人哉?
曾、胡以全力交欢官文,每以军议奏事,必推为首署。遇事归
功,报捷之疏,待官乃发,其谦固可敬,其苦心亦可怜矣。
试一读《曾文正集》,自金陵克捷以后,战战兢兢,若芒在背。
以曾之学养深到,犹且如是,况李鸿章之信力犹不及曾者乎!
吾故曰,李鸿章之地位,比诸汉之霍光、曹操,明之张居正,
与夫近世欧洲日本所谓立宪君主国之大臣,有迥不相侔者,势
使然也。且论李鸿章之地位,更不可不明中国之官制。李鸿章
历任之官,则大学士也,北洋大臣也,总理衙门大臣也,商务
大臣也,江苏巡抚,湖广、两广、直隶总督也,自表面上观之,
亦可谓位极人臣矣。虽然,本朝雍正以来,政府之实权在军机
大臣也。故一国政治上之功罪,军机大臣当负其责任之大半。
虽李鸿章之为督抚,与寻常之督抚不同,至若举近世四十年来
之失政,皆归于李之一人,则李固有不任受者矣。试举同治中
兴以来军机大臣之有实力者如下:
第一文祥、沈桂芬时代同治初年
第二李鸿藻、翁同□时代 同治末年及光绪初年
第三孙毓汶、徐用仪时代 光绪十年至光绪廿一年
第四李鸿藻、翁同□时代 光绪廿一年至光绪廿四年
第五刚毅、荣禄时代 光绪廿四年至今
由此观之,则李鸿章数十年来共事之人可知矣。虽其人贤
否、才不才,未便细论,然要之皆非与李鸿章同心、同力、同
见识、同主义者也。李鸿章所诉于俾斯麦之言,其谓是耶?其
谓是耶!而况乎军机大臣之所仰承风旨者,今别有在也,此吾
之所以为李鸿章悲也。抑吾之此论,非有意袒李鸿章而为之解
脱也。即使李鸿章果有实权,尽行其志,吾知其所成就,亦决
无以远过于今日。何也?以鸿章固无学识之人也。且使李鸿章
真为豪杰,则凭藉彼所固有之地位,亦安在不能继长增高,广
植势力,以期实行其政策于天下?彼格兰斯顿、俾斯麦,亦岂
无阻力之当其前者哉?是固不得为李鸿章作辩护人也。虽然,
若以中国之失政,而尽归李鸿章一人,李鸿章一人不足惜,而
彼执政误国之枢臣,反得有所诿以辞斧钺,而我四万万人放弃
国民之责任者,亦且不复自知其罪也。此吾于李鸿章之地位,
所以不得不置辩也。若其功罪及其人物如何,请于末简纵
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