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道的显现再读《道德经》
内容提要:老子《道德经》中的“道”是指自然之道。首先只有消除强力、欲望才能回归自然之道。这种自然之道向人们显现的是一种绝对的无,而这种无刚好使万物得以有。道向我们显现着一个道、天、地、人的世界,并使得道之人在此世界中获得绝对自由。关键词:道、自然、强力、欲望、无、有、世界老子《道德经》作为中国经典文本,历经千年风雨仍为......
-
〓 服饵、美容和食疗(1)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传说西方昆仑山和海上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乃仙人所居,上有吃了令人不死的奇药,于是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及秦始皇,皆曾派人求取不死之药。燕齐一带的方仙道,亦专以服食却老方为秘传的神仙方术,祖述仙人羡门高、安期生之属。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以谷道、祠灶、却老方见武帝云:“臣尝......
-
〓 道德经中的“道”、“无”与真空场、暗能量
【摘要】本文以现代物理学、宇宙学观测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关于COBE和WMAP的观测结果,围绕着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和“无”的概念,条分缕析,指出“道”与“无”具有多义性,即具有物质属性的万物本源,和具有精神意识属性的主宰万物的法则。然后根据道德经中对于“道”和“无”的有关阐述,进一步指出在作为万物本源解释的时候,“道”......
-
〓 悟真篇—悟真篇卷之上
七言四韵一十六首 以表二八一斤之数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 一生身世水泡浮。只贪名利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悴枯。 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 今朝棺内己眠尸。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 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 学......
-
〓 周易参同契—阴阳精气章第十六
乾坤刚柔,配合相包。阳秉阴受,雌雄相须。须以造化, 精气乃舒。坎离冠首,先映垂敷。玄冥难测,不可画图。圣人 揆度,参序元基。四者混沌,径入虚无。六十卦周,张布为舆。 龙马就驾,明君御时。和则随从,路平不邪。邪道险阻,倾危 国家。...
-
〓 老子思想中的理政智慧
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关注的中心。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大德非小惠。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
-
〓 测字秘牒—测字散格法
夫所谓格者,骨格也,品格也。品格,前已录有成语,可 为后学楷式。到骨格,则未之详也。盖骨者,束字义之物。用 束字义之物为断字义之文,灵妙变通,亦犹夫人之筋络束骨, 而骨为筋络肌肤之架子也。善用者,触类旁通则应变不穷,可 以得心应手,动笔成文矣。 一(天心囗天上 生根囗大心) 二(月内手心工夫平正) 蕣(用心 降心......
-
〓 庄子和他的“绝圣弃智”理念
“故贤者伏处大山 嵁 ( k ā n)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栗乎庙堂之上。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 hé ng)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攘臂乎桎梏之间。意,甚矣哉!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 椄槢 ( ji é xí)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 hā o)矢也!故曰:......
-
〓 道并不虚幻 道家学说也是务实的
中华道的源头在哪,从伏羲创了八卦以来,众者纷说,八卦是以测古代天气,种田农耕的推算时就有的,而文王将八卦解为64卦,以于六十四卦推测多种人或事物。古书大多是对道有记载,有以社稷为重,国家次之,由此教育帝王,从老子的出现创出了道德经,道为人知晓,由此修道之人已有,中国最本土的宗派恐怕就是道教,它由道产生了术,得道之人可以......
-
〓 道家的回归自然
道家学派可追溯到“老子”,他属于公元前600年时昔日儒家的同代人。他著有一部有关“道的力量”的书,即《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宝库中诗歌式、富于哲理的名著之一。在道家的眼里,文明是所有灾难的起因,因为它使人背离了与自己和平共处的自然。故此,他们提出回归自然,而两千年后的卢梭①所提出的观点近似于此。那就是:人应该平静、无为地......
-
〓 术数学的流传(4)
九、紫微斗数 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术、星平会海(又称果老星宗)都是推命的术数,其术数的层次依序增高。紫微斗数虽属初级的算命术,但流传较广,断语明确,不像徐子平推命术那样复杂难断。其术先查出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干支,继后画出人的十二宫图(命宫,父母宫、兄弟宫、夫妻宫、男女宫、财帛宫、疾厄宫、迁移宫、奴仆宫、官禄宫、福德......
-
〓 按摩、导引和武术(1)
中国之按摩和导引,渊源于古代氏族社会巫的舞蹈动作。据说四千多年前的尧舜部落时代,中原地区天多阴雨,洪水泛滥成灾,先民因潮湿阴冷筋骨蜷缩生病,故巫教人舞蹈以舒展肢体,活动血脉而疗病。《帝王统录》引《教访记》云:“昔阴康氏,次葛天氏,元气肇分,灾沴未弭,民多重腿之疾,思所以通利关节,是始制舞。”《吕氏春秋·古乐》亦云:“民......
-
〓 辟谷、服气与采气(3)
以存思为主的服气法,逐步发展为采气法。例如《上清握中诀》所载“服日芒法”及“服月芒法”,便是初期的采气工夫。“服日芒法”为:“平坐,临目,直存心中有日象,大如钱,赤色,紫光,九芒从心上出喉至齿而回还胃中。良久,存见心胃中分明,乃吐气,漱液,服液三十九过止。一日三为之。”夜间可行“服月芒法”,即存想月亮在泥丸宫,月光芒四......
-
〓 庄子喜欢树的生命
庄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老子同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老子的全部思想,并且将它发扬光大。但是,他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和独到的见解,其中人生哲学和‘齐物论’,可说是他思想的最大特色。 庄子的人生哲学,主要表现在‘逍遥游’这个观念里。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人生的高层次和大境界,尽可能创造出绝对自我主动的自由。 庄子察觉到人的根......
-
〓 为道学正名(1)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又云:“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所终。”老子为春秋时人,为周朝的史官,和孔子并世且比孔子......
-
〓 企业家为何喜欢老子?
从我有限的接触来看,中国文化素养高的企业家,普遍都喜欢道家老子思想。2004年12月,张瑞敏在海尔创业二十年周年纪念会上,谈到海尔之所以取得成绩,是因为海尔把握住了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是无为和有为的关系,第二是重点突破和闭环优化的关系,第三是百米冲刺和跑马拉松的关系。”张瑞敏......
-
〓 可持续发展与“自然无为”思想
摘要:面对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自然界,人类最终理智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但发展是否是天然合理的?可持续是何以可能的?如果发展有其合理性应该是哪个层面上的发展?这种发展的出路又何在?本文认为发展并非天然合理的,并且也不是可持续的,因其建立基础是近代西方的主体性哲学,这种哲学观歪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们沉醉于“改造自然......
-
〓 道家思想与养生学的关系
中国古代各种哲学思想均程度不同地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有所影响。比较而言,道家思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当前对医、道二者关系的一些评述却不甚正确。如有人认为“医学之有阴阳五行之说,原由道家渗入”,并以为具有这些古代哲学思想内容的医学理论体系乃“道家新创之医说” [①] 。也有人径以“《老子》的医学思想”、“《庄子》的医学思想......
-
〓 杨义: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庄子
杨义: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庄子 2010年07月26日 16:04来源:人民政协报参与互动(0)【字体:↑大 ↓小】编者按:先秦诸子中,对中国人的审美悟性和文学趣味启发之大,莫过于庄子。他以汪洋恣肆、诡异多态的旷世文章,为中国文化提供了超越性的审美空间、想象方式,以及自然的和方外的人生意象,形成了一个灵气荡漾的“庄周世界”......
-
〓 道教生态和谐美及现实意义
赵芃,山东轻工业学院社会科学系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摘要】道教生态和谐美是在传统美学的基础上,根据道教生态思想而产生的一种审美意蕴,这种审美观更加强调生命与生态自然系统的整体美。本文主要论述了一二三生态系统和谐美、生命与生命的和谐美、生命与环境的和谐美等生态和谐美学思想。学习和继承传统道教生态和谐......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