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鸦片战争后“口岸界址”的议定及其原因
【作者简介】向玉成(1969—),男,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乐山师范学院教授(四川乐山614004)。【原文出处】《清史研究》(京),2010.4.141—146口岸界址,系根据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规定而划定的外国人在通商口岸的居留活动范围。“口岸界址”与“内地”乃清季中外条约外交体制中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自......
-
〓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一章导论
一个比较发展的封建社会,在晚期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许多民族历史的共同现象。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问题,在1930年前后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中,曾经涉及。1936年,吕振羽同志在所著《中国政治思想史》中,首先提到“布尔乔亚工场手工业”的出现。【1】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明确指出:“中国......
-
〓 民国时期广东农田水利法律制度概述及其评价
【提要】民国时期,特别是在抗战期间,广东省政府为了促进全省农田水利事业建设,增加粮食产量,颁布了10余部农田水利法律制度,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田水利法律制度体系,对促进当时全省的农田水利建设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也存在制定晚、缺乏综合利用和治理的理念等不足。【关键词】民国时期;广东;农田水利法制民国时期,特别是在......
-
〓 清末民初商品经济水利的崛起
一在水利技术科学的意义上,近代水利——尤其是民国水利是对传统水利的一场变革;在文化观念形态的意义上,清末民初商品经济水利的崛起,是对中国宗法、封建地主农业经济范畴的传统水利的一次挑战。商品生产的水利,是在宗法地主经济的衰落、瓦解过程中产生的,诚然,传统水利的发展,一度也局地和客观起到促进商品经济的作用,但其根本目的并不......
-
〓 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乡村情结
城市的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休闲娱乐和价值取向等与乡村的不同,造就了城市文化。不同国家与时代的城市和城市文化有自身演进的脉络。中国宋代的所谓“城市革命”,带动了城市文化的兴盛,经过各朝代的不断完善,形成了传统社会的城市文化。它包括了以皇亲国戚为代表的皇族文化、官僚政客营造的士大夫文化、文人骚客推崇的隐逸休闲文化、商人和......
-
〓 民国时期劳资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简介】田彤,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武昌430079)。【原文出处】《历史研究》(京),2011.1.172—188【基金项目】本课题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民国时期劳资关系研究(2009JJD770018)资助。随着近代工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实业的发展,到民国时期,资......
-
〓 中央信托局与国民政府筹组国营再保险机构述论
【内容提要】1935年,以中央信托局保险部为代表的国营保险机构先后成立。在国民政府的扶持下,中信局保险部得以垄断公有产物保险业务。抗战初期,中信局所属保险机构迅速壮大,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已成为后方首屈一指的华资保险力量。随着沪、港沦陷,后方资金状况与再保险业务供需格局骤变,国民政府遂着手以中央信托局为中心筹组国营再保险机......
-
〓 清末的“橡皮风潮”:政府昏庸指令引发全国大恐慌
上海恐慌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清政府对上海金融危机的懵懂无知,一再下达昏庸指令,以及地方官不顾大局斗气泄愤所致。重大的历史事件追究到底,竟然与一些细枝末节之事相关,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百年前,上海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从1903年之后连续6年的上升势头被打断,大萧条延续了数年之久,破产的商号和企业不计其......
-
〓 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作者简介】章开沅,华中师范大学。【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京),2011.1.1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辛亥百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18世纪之末,19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
-
〓 浔商在近代商战中的博弈及其启示
【内容摘要】清末民初,浙江湖州南浔镇形成了近代中国最大的丝商群体——浔商。尔后,浔商凭借聚集的雄厚财力,兼营多种行业,推动了江浙一带的近代化。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关税主权,使民族资本浔商的发展困难重重。再加上日、美在国际市场上竭力打压,浔商被迫陷入绝境。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国家独立自主是商业......
-
〓 从寻求富强到文明自觉——清末民初强国梦的历史嬗变
[摘要]晚清是一个国家主义狂飙的年代,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导引之下,中国人相信优胜劣汰,相信强权就是公理,相信国家实力就是一切,致力于模仿19世纪西方文明中的国家主义与物质主义。日益弥漫的物质实利主义摧毁了中国的政治秩序和道德秩序,造成了民国初年的政治乱局与精神危机.不久后在欧洲爆发的世界大战,成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中国......
-
〓 近代中国早期的公司
【中文摘要】在欧洲商业组织引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实体股权长久以来一直依靠文化的以及法律习俗所支撑。在缺少法典化、系统化的私法惯例之下,深深植根于日常惯例之中的契约文化和使私人契约生效的政府维持了商业的日益增长。类似的惯例满足了商界寻求方法聚积资本并长久维持商行的需求。这些习俗的发展有助于解释西方式的公司法颁布之后中国对西......
-
〓 排拒与接纳晚清朝野关于自建电报的论争
——从中国首条自建电报线问题说起
【内容摘要】晚清中国在西来的滚滚电报洪流冲击下,朝野思想界日益分化。其中,趋新认知由初期的势单力弱而渐渐壮大,并同守旧思想展开论争,直至演进为激烈的对抗,最终占到上风。此为晚清时期社会转型的重要表征之一,同时亦构成中国引入电报的思想源基及重要推动力。1877年6月27日,李鸿章创建津衙线,将趋新思想初步变为现实,揭开中......
-
〓 近代中美农机具事业交流与合作探析
[内容摘要]中国近代的农机具事业,开始于引进国外的先进农机具和有关技术原理的著述、近代以来,中美两国在农机具事业的交流与合作,主要表现在垦田农机具、排灌农机具、畜产机械、植保机械等农机具的引进与改良;农机具教学与研究的开展;中美合作改良中国农具项目的实施等方面,尤其是美国来华农业工程专家、中国留美农科学生,在农机具的交......
-
〓 市场层级与“容量梯度”——以近代安徽米谷市场计量问题为例
【内容摘要】中国历史上的度量衡始终存在国家实行统一制度与民间使用不统一的问题.要研究民间杂乱的量器之间是否有规律可循,须了解市场的内部联系。近代安徽米谷市场上量器种类繁多,单位量值参差不一,但在市场层级体系中存在着“容量梯度”,即量器单位量值的大小与市场层级成反相关关系。市场层级越低或离中心市场越远,其容器的单位量值越......
-
〓 抗战时期台湾拓殖株式会社对广东、海南的经济侵掠
【内容提要】进入日据后期(1931—1945年),附属于日本的台湾殖民地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台湾成为日本向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经济侵掠的重要基地。与侵华曰军的直接经济掠夺相比,日本殖民者利用近代垄断企业进行经济掠夺的方式较为隐蔽。为配合日本对中国经济资源的掠夺,台湾总督府于1936年推动设立了台湾拓殖株式会社(简称“台拓......
-
〓 制度安排与地方应对:民国时期公有款产清理研究——以南康戴善堂案为例
从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起,国民党统治区存在一种叫作县有公学款产清理委员会的组织(本文简称为公产会)①。这种组织缘何设立?在其存续期间进行了哪些活动?有哪些力量被卷入这些活动中?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成效究竟如何?它对地方社会有何影响?而后者又是如何应对的?由于种种原因,学界对此关注不够。笔者在网上以“公有款产管理委员会”......
-
〓 合作与冲突:劳资纠纷中的资本家阶级
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20年代以后,劳资纠纷大有越演越烈的趋向。检阅当时报刊,几乎每天都有关于劳资纠纷的文字。劳方与资方,作为两个不同的阶级、阶层或利益群体,自有天然的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共同体的两个支点,也有其荣损与共的一面。劳资纠纷的频率、力度及发展走向,不仅与双方的直接、间接利害关涉甚密,且会影响全社会......
-
〓 长芦盐业与天津的政治地位提升和经济发展
【内容摘要】本文从城市史和经济史的角度论述了长芦盐业对天津政治地位提升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从政治上,长芦盐在对天津的行政建制和行政管理上发挥了一定作用,如宁河县、香河县和宝坻县的设置与长芦盐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由于长芦盐管理机构与中央政府关系特殊,其移到天津后管理者也监管地方行政事务,进一步沟通了天津与中央政府的联系,......
-
〓 日本糖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开拓及竞争(1903-1937)
【内容提要】1895年日本占领中国产糖重镇台湾,在台湾糖业基础上,日本大力发展本国制糖业,并着力拓展东亚市场。1903年日糖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到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日糖在中国市场上的开拓及竞争活动,既改变了传统的中日糖品贸易格局,即由中国向日本输入糖品及技术的格局转变为由日本向中国输入糖品及技术的局面;也改变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