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越来越近的时候,一位文化名人日前建议:在明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让更多外国人领会中国和谐文化的精髓。
此言一出,立即引发热议。有人说,奥运会是一次难得的展示中华文化的机会,可以借此将孔子这一丰满的文化符号展现在世人面前,更加吸引世人关注中国文化。也有人认为,宣传孔子与奥运会“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不符,而且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代表人物很多,是不是要让更多的“子”如孟子、庄子、墨子等齐齐亮相呢?
建设和谐世界的良好开端
胡颉辰
纵观中国历史,虽然文化名人辈出,但孔子无疑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符号象征意义的人物。奥运会开幕式上“抬孔子”,是除了孔子学院以外中国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让世界关注中华文化的绝佳机会。
事实上,奥林匹克精神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依旧熠熠生辉,乃是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内涵早已超越了一般体育精神的范畴,成为一种全人类意义上的自强不息、盈科后进的优秀品质,是人类向自我与极限挑战的共同宣言,因此也成为追求人类终极价值的朴素的普适认同。
我认为,奥运会在体育竞技的背后,更重要的是挖掘世界各国之间超越国界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中国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抬出孔子,也不失为对奥运精神的尊重。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人如是,文化亦如是。若奥运会所追求的不是这种由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所升华出的人类共同的精神价值,那么四年一次的奥运圣火又何必在各国间传递呢?
《大学》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作为古文明的滥觞但又同时为新崛起的大国,不仅应当在世界的政治经济方面担当重任,更应在世界的文化认同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也许奥运会开幕式上“抬孔子”,就是建设和谐世界的一个良好开端。
应更多展示超越传统的一面
饮子虚
儒家文化中“和”是中国的主流思想之一,孔夫子的精神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共享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夫子完全有资格站在中国奥运会的开幕式上。
但是我想,孔子上不上台倒不重要,问题在于,奥运会开幕式如何向世界展示一个能将传统完美地融入现代文化的中国。事实上,中国向世界的宣传屡屡都是借助“祖宗”的力量,绵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梦幻般美丽的艺术,丰富多彩的民俗,这几乎成了世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因此,树立中国的形象,需要更多地展示既根植于传统又超越传统的一面,以符合“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抬出孔子,并不是来供世人膜拜的,更重要的是,在抬出传统文化符号时,要考虑它给现代世界带来的意义。
很担心这会产生“游戏化”的反作用
梁永安
有人认为,在雅典奥运会上,那些古希腊的哲学家被抬了出来,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同为世界伟人且代表着东方优秀文化的孔子抬出来?
要知道,古希腊哲学家与孔子在世界近代史中的境遇完全不同。古希腊哲学家在欧美强势文化的扩张过程中,已经放大为一种全球化的符号,为全世界所熟知。但孔子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象征,他的实际地位还处于被世界人民“再发现”的阶段。虽说现在孔子在西方世界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但是西方人看中国,看中国文化,看孔子,更多地是出于另一种基于差异性上的好奇,认知水平大多还处于学汉语的“初级阶段”,并没有达到更深的文化理解。
从另一方面看,在奥运会开幕式这样一个本质上是大众狂欢的场合将孔子抬出来,场面可能会比较滑稽。奥运会是活泼的、动感的,它不是严肃的经典文化的传播空间,而更像是一个“嘉年华”。像孔子这样的文化巨人,是需要系统的文化解释才能让人们的心灵亲近。如果不假思索将他抬上奥运会,甚至会产生“游戏化”的反作用。
即使要在开幕式上突出表现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可以从更为丰富的艺术形象、生活场景上来铺展,因为儒家文化更多地渗透在我们的社会细节中,而不是对孔子的偶像崇拜。如果我们轻率地将一切归结到孔子这样单一的视觉偶像上,就有违于中国儒家文明的基本气质,抽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人文奥运,就该弘扬民族文化
邱月儿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希望让世界领会中国和谐文化的精髓的想法,一时间引来众多争议。我们倒不必一窝蜂地争论孔子是否是中国文化的唯一代表,抑或苦苦思量在以物象表现方式为主的奥运会开幕式上如何展现人物、要不要设计卡通形象的孔子等等。这一“抬”,并不旨在把孔子抬高到中国文化源头,而是流露出一种对当下传统文化缺失的焦虑,希望借奥运会的契机期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
孔子这么一“抬”,若能勾起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要旨之思考,想想除了奥运会场馆等硬件纷纷落成之外,我们国家还有什么可以追溯、发扬以至重塑的“软实力”,即便是争论不一,但引发了关注也是好事。办好人文奥运,不是建几座模仿外国的大楼,而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