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孔子论孝道
陈德述 孔子创立”仁学”,”孝”是”仁”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的学生有若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在儒家看来,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实行仁德的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同上)君子抓住这个根本,实行”仁”的基础建立起来了,人与人之间伦理道德就会产生出来。 有一次,孟懿子问孝,孔子回答......
-
〓 儒家修身成德之教与当代社会的公德建设
蔡元培先生在留德期间撰写的《中学修身教科书》,商务印书馆于1912年至1921年间共印行了16版,他还为赴法华工写了《华工学校讲义》,两书在民国期间影响甚大,今人合为《国民修养二种》一书。蔡先生的用心颇值得我们重视,他创造性地转化本土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儒家道德资源来为近代转型的中国社会的公德建设与公民教育服务。蔡先生强......
-
〓 略论儒学的和谐观念
(汤一介) 儒学的意义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儒学对于现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正面价值已为许多学者所注意,本文打算从一个方面谈谈儒学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儒学中当然有许多不适合现代社会生活的部分,但是它对现代社会生活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否仍有积极意义呢?当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说明儒学的现代意义,但是有一......
-
〓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
在过去的一百年当中,我们号称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我们尊严在哪里?请大家认真地想一想。我们的尊严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不见。比如,我们到美国去要跟人家讲英文,到德国去要跟人家讲德文。1998年,黄仁宇提出"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越发连"体"都得让位了。中华文化里面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这个观念就收到冲击......
-
〓 剖析儒学传统的问题性
(杜维明) 冷德熙以“历史神话和现代神话”为题针对我的《人性与自我修养》在《读书》(一九九○年七月,第48—55页)所发表的评介,是根据同情了解而作出的建设性的批判。仔细审阅数遍,很有启发。我本想扣紧冷先生论文的重点,一一详加解说,但因目前从哈佛休假担任夏威夷东西中心“文化与传播研究所”的工作,事务相当繁重,这篇回应......
-
〓 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国家宗教(1)
孔子生活在一个从周朝诸侯持续200年的混乱走向终结的过渡时期,随之一个新的时期,也就是“战国”时期开始了(公元前481-公元前221年)。诸侯割据演变成毁灭性的厮杀,那些余留下来的大国凭借着用战车装备起来的数十万大军点燃了战争的滚滚硝烟,那也许是他们自己从未经历过的残杀。那时中国历史的目标就是:一个在绝对集权统治下的统......
-
〓 谈儒学信仰的当代价值
儒学信仰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曾长期在中国传统信仰中居于主导地位,创造了中华文明历史上的巨大成就,使中华文明在很长一段时期居于世界前列。即便在今天,它对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儒学信仰重视伦理道德生活,通过“心”、“理”等方式实践“道”、“仁”,追求君子、圣人的人格,积极追求人的自由境界......
-
〓 内圣外王之道
(汤一介) 我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儒学能否现代化》以及几篇讨论中国传统内在超越问题之论文中都谈到应给儒家学说以定位,因为儒家学说不可能解决今日社会的所有问题,可是我们应找到在对它作了现代诠释的条件下,它对今日社会在哪个或哪些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照我看,儒家学说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因此......
-
〓 儒学所面临的挑战与回应
孔子之后,儒学发生了相当大的分化。但实在说来,在战国初期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儒学的这种分化并不十分明显,孔门诸弟子虽然出于利害之争而难以集聚在一起,但他们相互之间尚未发生太大的冲突,只不过分立门户,各自聚徒讲学而已。 在这些分立门户聚徒讲学的孔门弟子中,毫无疑问,子夏是最大的一系。他不仅弟子众多,而且影响大。尤其是他与......
-
〓 纪宝成:辩证认识国学的价值和意义
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是要有自己的精神、理想和追求,而它们的载体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与学术。国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影响广泛深远。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像纽带一样,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传统文化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统一体。就内涵而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
-
〓 为儒学发展不懈陈辞
(杜维明) 一九八九年五月我获得鲁斯基金会的资助在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TheAmericanAcademyofArtsandSciences)的康桥总部召开了一个超时代、跨文化和多学科的工作会(“脑力震荡”),专门讨论儒家传统的现代意义。(见TheConfucianWorldObserved:ACon-temporar......
-
〓 现象学视野中的儒学
编者按:此文节选自李广良先生的论文《现象学视野中的中国哲学》[1],这里节选的只是其中涉及"儒学与现象学"部分,我们题为《现象学视野中的儒学》。中国哲学的"综合创新"之说并不是一种"学说"。在众多学说的密林中再增加一种学说并不是智慧的表现,而"综合创新"说则在朴实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充满智慧的心。这颗心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
-
〓 中华礼仪之活
彭林,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长年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学术文化的研究。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礼仪教育,这让彭林颇为欣慰,他认为北京奥运会应是复活和振兴中华礼仪的大好契机。问:近来,您在很多场合表达了对当前礼仪教育的担忧,这是为什么呢?答:礼仪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现在,国内的一些礼仪教材......
-
〓 世纪末儒学的沉思
(孔祥震孔红晏) 为纪念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孔子文化节筹委会于1999年10月7日至12日联合在北京和曲阜举行了,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大会和儒学与21世纪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美、俄、英、荷、以、澳、韩、日、新加坡、印尼......
-
〓 为弘扬孔子之道为己任
蔡方鹿 编者按:汤恩佳先生是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孔教学院院长,他一生从事中华儒学文化研究造诣极深,在海内外享有盛誉,1992年接任香港孔教学院院长以来,以弘扬孔子之道为己任,身体力行,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许。本刊发表中华儒学文化研究中心蔡方鹿撰写的《以弘扬孔子之道为己任——汤恩佳先生推选行儒学的言行与思想综述》,在于将......
-
〓 《论语》礼乐思想新探
由《论语》所载,可看出孔子及其原始儒学对前代礼乐传统的三大贡献:其一,孔子在继承先王礼乐文化的基础上,将礼乐的核心内容凸显为社会秩序之上的人伦和谐;其二,孔子又从礼乐的两个方面,创新原有的先王礼乐文化:一则从其社会政治功能出发,进一步将传统礼乐文化重塑为以社会秩序和人伦和谐为终极目的,以礼教、乐教为主要内容,以政治伦理......
-
〓 世纪之交的孔子与儒学研究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他逝世后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人们对他褒贬不一。像他这样热烈地引起后人争议的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一)孔子思想的历史价值 历史上任何一位有影响的思想家都不能脱离他的历史时代;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不仅反映了思想史的真实,而......
-
〓 文学略说
文学略说章太炎 文学分三项论之:一论著作之文与独行之文有别;二论骈体、散体各有所施,不可是丹非素;三论周秦以来文章之盛衰。 一、著作之文与独行之文。著作之文云者,一书首尾各篇互有关系者也;独行之文云者,一书每篇各自独立,不生关系者也。准是论文,则《周易》、《春秋》、《周官》、《仪礼》、诸子,著作之文也(《仪礼》虽分十......
-
〓 南怀瑾·论语别裁·八佾第三
南怀瑾·论语别裁·八佾第三礼乐衣冠 首先,我们对本篇篇名作个简单的解释:八佾——“佾”与“仪”同音,如今在孔庙中拿羽毛,在祭孔典礼中所舞蹈的叫八佾之舞。用现代的名称,可说它是“文化舞”,代表古代文化的一种舞蹈。当时中央政府是周天子,天子举行国家大典,代表国家的精神,用作余兴的舞蹈,典礼开始的礼乐。八佾是八个人一......
-
〓 谈谈《孝经》的现代价值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孝道”的民族,这一优良传统曾经伴随我们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从低迷走向辉煌。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最近报告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7.7%,按照国际上的惯例,超过7%就算进入了老龄社会,所以,未富先老,成为中国人口战略转变过程中需要......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