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反割台斗争中华儒学传统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
清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台湾建立明郑政权,把中华儒学传统带到台湾。明郑政权所宣扬的儒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与郑成功对儒学的理解密切相关。郑成功是福建南安人,21岁时,他作为贡生进入南京国子监,拜浙江虞山人大儒钱谦益为师。郑成功特别喜爱《春秋》,受浙东学派的深刻影响,所学均以经世致用为目的。郑成功收复......
-
〓 哲学学科体系误读中国思想? 何谓"格物致知"
不可否认,近百年来中国哲学的学科建构过程,就是一个以西方哲学为范本,从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寻求能与之相对应的历史资料、并不断按此范本作出新的理解、解释、发挥的过程。以这种方式建构起来的中国哲学史,固然为建立合乎现代知识规范的中国哲学学科体系以及中西文化沟通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但是也因此出现种种“误读”而失去对中国思想历......
-
〓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八)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八) 208·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译文]仁的法则在于爱别人,而不是爱自己;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而不是端正别人。209·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 (《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译文]人超过世界上一切物体之上,在天下是最宝贵的。21......
-
〓 也论方东美哲学思想的儒家精神 ——兼答蒋国保先生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方东美的哲学思想起点与目标是庄子的“寥天一”这一最高的境界,正是从这样的角度方东美对儒家和道家的价值理想的异同做了比较,指出儒家的价值是相对的人文价值,道家的价值是绝对的,是宇宙间最高的价值。本文的主要篇幅分析了方东美所谓原始儒家的含义,指出方氏以《尚书》和《周易》来讲原始儒家缺乏史料的根据,是对原始......
-
〓 原始宗教的演进与儒学理念的形成
1.1孔子自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述者循也,传其义也。儒者共同坚执的一个信念是,有一个渊源久远积淀丰厚的传统,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构成了儒学理念的精神基础。1.2古史辨派以反封建为诉求否定了这个被称作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对于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三代叙事来说,这无异于釜底抽薪......
-
〓 中国文化复兴之基础
时间:2009年12月6日 地点:武夷学院 首届武夷山国学论坛 主讲人:王财贵先生 文字整理:哲萱 2010年1月13日王财贵修订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下午好!(鼓掌) 我来参加这次活动是很偶然的,是我前两天刚好来建阳物色书院的院址,主办单位知道了,特地相邀。我今年五一三才来过武夷山参加一个高峰......
-
〓 儒家箴言三百句(二十二)
儒家箴言三百句(二十二) 249·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译文]廉洁奉公的人,是百姓的表率;贪赃枉法的人,是百姓的盗贼。25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褒玩焉。《周濂溪集·爱莲说》) [译文]我特别喜欢莲花从污泥中出......
-
〓 公羊学何以盛行清代逾百年
历史上,春秋公羊学曾两次对社会进程和学术演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次是在西汉,由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所构建的公羊学思想体系,曾经对汉武帝时代的政治运作,和大一统国家的加强,提供了指导思想。另一次是在清中叶以后,公羊学说在进步思想家手里得到改造,成为批判专制、倡导改革的思想武器,最终演出了晚清维新变法风雷激荡的一幕。刚刚......
-
〓 儒家文化的开放性
(张立文) 中国文化,按司马迁的说法,便有阴阳、儒、道、墨、名、法六家学说,呈现百家争鸣的多元状态。但就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发展过程而言,由孔子创立的儒学学说都居于主流地位。汉代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深深地认识到打天下与治天下的不同。经历史的选择,儒家学说受到从未有过的重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近两年来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顾
近两年来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顾作者:胡治洪文章来源:社会科学报更新时间2007-6-16 近一两年出版的现代新儒家研究专著主要有景海峰著的《新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李翔海著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陈迎年著的《感应与心物:牟宗三哲学......
-
〓 儒学的人文精神
(张立文) 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中的“文”以人为本位,“人”以“文”为本性或自性,它通过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和人自身心灵的诸关系合乎中节的协调,以教化天下,并由此而开出礼乐文化、人伦文化、仁爱文化、人神文化、自然文化和生生文化等。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
-
〓 儒家诚信观念:不可摆脱的民族精神基因
关于“信”,孔子有许多精辟的论断。例如,子贡问政,孔子回答是:“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提出一个假设的问题:“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的回答是:“去兵。”子贡再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的结论是:“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再如,孔子明确地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
〓 谈儒学信仰的当代价值
儒学信仰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曾长期在中国传统信仰中居于主导地位,创造了中华文明历史上的巨大成就,使中华文明在很长一段时期居于世界前列。即便在今天,它对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儒学信仰重视伦理道德生活,通过“心”、“理”等方式实践“道”、“仁”,追求君子、圣人的人格,积极追求人的自由境界......
-
〓 为儒学发展不懈陈辞
(杜维明) 一九八九年五月我获得鲁斯基金会的资助在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TheAmericanAcademyofArtsandSciences)的康桥总部召开了一个超时代、跨文化和多学科的工作会(“脑力震荡”),专门讨论儒家传统的现代意义。(见TheConfucianWorldObserved:ACon-temporar......
-
〓 现象学视野中的儒学
编者按:此文节选自李广良先生的论文《现象学视野中的中国哲学》[1],这里节选的只是其中涉及"儒学与现象学"部分,我们题为《现象学视野中的儒学》。中国哲学的"综合创新"之说并不是一种"学说"。在众多学说的密林中再增加一种学说并不是智慧的表现,而"综合创新"说则在朴实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充满智慧的心。这颗心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
-
〓 南怀瑾·论语别裁·八佾第三
南怀瑾·论语别裁·八佾第三礼乐衣冠 首先,我们对本篇篇名作个简单的解释:八佾——“佾”与“仪”同音,如今在孔庙中拿羽毛,在祭孔典礼中所舞蹈的叫八佾之舞。用现代的名称,可说它是“文化舞”,代表古代文化的一种舞蹈。当时中央政府是周天子,天子举行国家大典,代表国家的精神,用作余兴的舞蹈,典礼开始的礼乐。八佾是八个人一......
-
〓 中国终于有了原创哲学著作
这实在是件大事: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朱鲁子的呕心之作,《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正式出版了。为什么是件大事呢?因为,这是大陆出版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原创哲学著作。什么是原创?从一部著作来说,只要不是抄袭、模仿得来的,都可以说是原创,但这只是从写作角度说的原创,哲学的原创不仅如此,更必须要是隐藏在文字底下的思想体系......
-
〓 大陆当代儒学巡礼
纪念孔子,提倡读经,赞美儒学道德,谈论儒学的复兴—— 这是大陆今天的现实,如果时光倒退过去若干年,这些都不可思 议。这样做的人在七十年以前会被认为是违背时代潮流的封建 顽固派,在二十年以前会被认为是反动的封建复辟派,是应该受 到口殊笔伐,乃至被打翻在地的。可是社会发展遵循着物极必反 的规则在螺旋式地上升,人们从对传统的......
-
〓 论唐君毅论哀乐相生的人生哲
摘要:唐君毅认为,由于人的出生和死亡都是未经人自己同意的,所以人生是一绝对的孤独寂寞,是绝对虚“无”中的一点“有”。但是,就是这一点“有”,也充满着无限艰难,如求生存、求爱情、求名位的艰难。由此,现实人生总是哀乐相生的。关键词:唐君毅 求生存 求爱情 求名位 哀乐相生混沌!混沌!一切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思想,不可了解。......
-
〓 王安石变法的再评价
一王安石变法,史称“熙宁变法”,在中国传统的史学评论中是被基本否定的。如南宋的吕中说,如果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得以“尽行”,则不会有“熙宁之急政”,“使仲淹之言得用,则安石之口可塞……神宗锐然有志,不遇范仲淹而遇王安石,世道升降之会,治体得失之几,于是乎决矣”(《宋大事记讲义》卷一)。又说,熙宁时期“引用小人自安石始……盖......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