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治统一与三教合一
隋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结束了几百年来南北分治的局面,而且开始将南北文化融为一体,优势互补,从而为唐朝的文化繁荣以及宋明时期中国文化的再生创造了条件。即使仅从儒学的发展情况看,享国短暂的隋朝虽然并没有最终几成南北儒学的统一、儒释通三教的融汇与合一,但是,如果没有隋朝的短暂过渡及隋朝儒家学者的......
-
〓 略论郭店楚简的思想史意义及其限度
1993年10月,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楚文字竹简。1998年5月,经荆门市博物馆整理、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教授校审的《郭店楚墓竹简》由文物出版社发行。几乎就在同时,5月2日,北京的一批学者在国际儒学联合会就郭店楚简中的早期儒家思想进行了首次讨论;5月22-26日,来自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30......
-
〓 论孟子的人生精神
内容提要: 先秦大儒孟子以孔子学说的正统继承人自居,在孔子仁学或礼学的基础上发展了以“仁义”为核心的思想学说,并为宣扬和践行这种思想学说而身体力行,奔走呼号。透过《孟子》一书阐述的思想学说和孟子的实际人生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孟子几种来源深厚、影响深远的人生精神:⑴自承先贤,身任天下;⑵民生为本,仁爱为怀;⑶尊德乐义,以义......
-
〓 “仁”与“礼”
儒家创始人孔子在中国被称为“圣人”,其思想博大精深,为世人所推崇。但对于究竟什么才是其思想的核心,目前理论界似乎仍没有一个定论。穷其各种说法,“仁”说和“礼”说市场最广,呼声最高,竞争也最激烈。本人在这一问题上比较赞成“仁”说。理论界坚持“礼是孔子思想核心”的人,多数的主要依据是:孔子生长在鲁国,而“周礼在鲁”。且孔子......
-
〓 荀子的学术性质之我见
内容提要:关于荀子的学术性质,古今共有三说:儒家,法家与“自成一体”说。笔者认为,这个问题需认真探索。在《荀子》中第一位的概念是“隆礼”,即“礼”是他的思想核心。《荀子》中也讲“法”,但始终未将“法”做为其最根本的范畴,所以荀子本质上非法家。荀子的思想核心是“礼”,儒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二者完全不同;而且,荀子对......
-
〓 儒家箴言三百句(七)
儒家箴言三百句(七) 65.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方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名义地位不当,说话就不顺理;说话不顺理,事情就办不成……”6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一个当政者自身行为正当,即使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
-
〓 反割台斗争中华儒学传统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
清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台湾建立明郑政权,把中华儒学传统带到台湾。明郑政权所宣扬的儒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与郑成功对儒学的理解密切相关。郑成功是福建南安人,21岁时,他作为贡生进入南京国子监,拜浙江虞山人大儒钱谦益为师。郑成功特别喜爱《春秋》,受浙东学派的深刻影响,所学均以经世致用为目的。郑成功收复......
-
〓 儒家箴言三百句(九)
儒家箴言三百句(九) 91·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译文]当政者应该喜欢民众所喜欢的,应该憎恶民众所憎恶的,这就叫做百姓的父母 (官)。92·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礼记·大学》) [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9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礼记·大学》) [译......
-
〓 当代儒学发展之趋势
国际儒联近日举行小型专题座谈会,讨论当前儒学发展趋势问题。参加会议的学者首先肯定现在儒学发展的形势大好,基本是健康的。儒学要想真正热起来,所有研究儒学的学者都要努力做普及宣传工作,将儒学传播到百姓那里,人人都会说几句《论语》和《孟子》中的话,还能在行动中贯彻儒学思想,弘扬儒家精神。同时,儒学也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雅文化......
-
〓 儒家箴言三百句(二十二)
儒家箴言三百句(二十二) 249·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译文]廉洁奉公的人,是百姓的表率;贪赃枉法的人,是百姓的盗贼。25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褒玩焉。《周濂溪集·爱莲说》) [译文]我特别喜欢莲花从污泥中出......
-
〓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三)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三) [译文]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便觉得鲁国小了;上了泰山,便觉得天下也不大了。”134·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135·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
〓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四)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四)14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小雅·车辖》) [译文]仰望高山顶,走在大路上 (对德高望重者表示仰慕)。145·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尚书·大禹谟》) [译文]任用贤人不要对他存二心,去除邪恶果断不犹豫。146·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译文]自满的人会受到损害,谦逊的......
-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辨朱翔非[摘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见于《资治通鉴》,其语意当由《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中化出。近代往往望文生义,以先入为主的态度据此推论汉武帝时候的历史,得到的结论不符史实,因之对儒家的评价也是不公正的。事实上, “罢黜百家”,有当时特殊的指谓和政治动机,“独......
-
〓 儒家精神的重定:补儒与超儒
李贽及整个泰州学派异端思想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它意味着宋明理学的式微,也意味着陆王心学同样无法解救现实社会的危机。然而在没有新的思想资源作凭借的历史条件下,思想家们的思考只能在旧有的范围内打转。于是在晚明思想界所涌现的清流运动,所反对的只能是逐步变质的宋明理学,所呼唤的也只能是儒家的早期精神。他们的表现形式虽与李贽等异......
-
〓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
面对西方精神文化的挑战和某些传教士直至黑格尔(Hegel)以来西方学界视儒学为一般世俗伦理的误导,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无不重视儒学内部所蕴涵的宗教精神的开掘。从一定意义上说,20世纪儒学的一个重要的面相是通过讨论儒学的宗教性问题,一方面与西方精神资源相沟通并对话,另一方面由此而深化对于先秦、宋明儒学等五经传统、四......
-
〓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由孔子创立,孟子和荀子加以发扬光大,经董仲舒和朱熹等人不断扩展充实,被汉以后历代统治者奉为正宗的一个学派。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末期大思想家,被后代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并把“恭、宽、信、敏、惠”作为仁的内容,主张“见利思义”。在天道观上,虽......
-
〓 思想大合,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历程
思想大合,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历程作者:周桂钿 转载于:中国教育报 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也是不断融合创新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固定的、僵化的模式。秦代不善于综合,很快就失败了。汉代善于综合先秦百家思想,形成多样统一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几百年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中华民......
-
〓 略论儒学的和谐观念
(汤一介) 儒学的意义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儒学对于现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正面价值已为许多学者所注意,本文打算从一个方面谈谈儒学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儒学中当然有许多不适合现代社会生活的部分,但是它对现代社会生活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否仍有积极意义呢?当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说明儒学的现代意义,但是有一......
-
〓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
在过去的一百年当中,我们号称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我们尊严在哪里?请大家认真地想一想。我们的尊严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不见。比如,我们到美国去要跟人家讲英文,到德国去要跟人家讲德文。1998年,黄仁宇提出"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越发连"体"都得让位了。中华文化里面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这个观念就收到冲击......
-
〓 龚道运:论孔子对情的体认
一孔子对情有全面的体认。首先,自宗教方面言之,孔子继承古代传统对天命的态度。他曾经说过"畏天命"①(《论语·季氏》,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按以下凡引《论语》,除特别注明者外,皆据此书),页172。)的话。所谓畏,不是指心理的恐惧,而是指宗教和道德的敬畏或虔敬之情。孔子虽依传统视天为人格神而加......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